第一图书网

风起红楼

苗怀明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苗怀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慈禧太后竟然是一位红学爱好者,经常以贾母自比;胡适早年竟然是个红学索隐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传世名著《红楼梦考证》竟然是在书商催逼下仓促写就;一位普通编辑改变了一代中国阅读《红楼梦》的习惯。这些并非小学家虚构的情节,而是曾经发生的真实故事。《风起红楼》将现代学发展历程中难解的学术公案,复杂的人间恩怨,娓娓道来,为读者揭开了一个个隐藏在红学背后的秘密。

书籍目录

《红楼梦》:现代中国的一部天书老佛爷的红楼角色体验 清代宫廷里的红楼热 乾隆带头搞索隐 慈禧也是红楼迷 自比贾母为哪般现代红学第一人 王国维和他的《红楼梦评论》 从传统红学到现代红学 石破天惊的《红楼梦评论》 大师之外的红学风景一位值得敬重的人和一部值得敬重的书 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 索隐之外的红学风景 也是以治经史的功夫研究《红楼梦》 索出了什么隐情 蔡元培的索隐同道 未能忘情于红楼从索隐到考证 对胡适一段学术历程的考察 胡适曾是索隐派 幼时酷嗜小说 脱胎换骨的留学生涯 杜威教授的决定性影响 全新的学术道路也开风气也为先 胡适的新红学之路 时势造英雄 新红学产生的时代摇篮 胡适比王国维幸运 从初稿到改定稿 亦师亦友治红学 《红楼梦考证>考出了什么 红学文献的深入挖掘 甲戌本的发现 好运连连 何为“新红学” 新红学面临的批评和挑战 胡适对《红楼梦>的酷评命运,因红学而改变 新红学创建时期的俞平伯 命中注定的红学之缘 剧谈《红楼>为消夏 失而复得的手稿 《红楼梦辨》辨了些什么 对《红楼梦辨》的修正红学史上的蔡、胡之争 兼说两人的友谊 蔡元培对胡适的赏识和提携 针锋相对的论战 他有这种雅量新红学之外的奇丽风景 漫谈鲁迅的红学研究 锐意穷搜,时或得之 对新红学的参考借鉴 鲁迅的先见之明 对鲁迅抄袭盐谷温公案的一点辨析 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五四领袖说红楼 陈独秀与《红楼梦》 五四干将论小说 《红楼梦新叙》 狱中说红楼 鲁迅是否曾骂陈独秀为焦大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汪原放和他的亚东版《红楼梦》 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 当时还没有别的人和书店做这一项工作 此事关系亚东前途太大 本子应多备几种拿来校对才好 从初版本到重印本 我们应该感谢他师生之谊还是论争对手 对红学史上一段学术公案真相的考察 问题的提出 对两人交往情况的考察 对两人争论真相的辨析 有关《跋脂文》的批阅问题 对《红楼梦新证>写作缘起的考察 周汝昌评述胡适的三个阶段 余论哪儿来的“恩恩怨怨” 平伯、周汝昌关系考辨 对两人关系的几种不同说法 一篇引发恩怨的文章 对俞平伯文章的分析 周汝昌对俞平伯的批驳和不满 “当头一棒” 围绕靖本《红楼梦》进行的所谓“暗斗” 由靖本《红楼梦》引发的风波 对事情真相的初步考察尾声青史凭谁定是非 从学术史角度对1954年批判俞平伯 运动的重新考察 建国初期忙碌、高产的俞平伯 两个小人物的发难 最高领袖毛泽东的介入 政治运动中的众生相 “隔岸观火”的胡适 运动之后的余波参考文献写在后面的话

章节摘录

书摘谈到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开创新红学的胡适等人身上。作为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接受后学者的敬重和景仰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不过,在他之前,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同样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是他,揭开了现代红学的第一页。没有他的首创之功,很难想象后来新红学的巨大成功。他虽然只写了一篇红学文章,但这篇文章的分量足以使其在20世纪红学史上获得不朽的地位。将此人称作现代红学第一人,无疑是非常恰切的。 他就是王国维。 从传统红学到现代红学 王国维涉足《红楼梦》研究,确实有其个人偶然的因素。在20世纪涌现的众多专业或非专业的红学家中,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注定研究红学的,之所以走上红学研究之路,则各有各的个人因素和机缘,一部红学史也因此增添了许多传奇和浪漫色彩。 王国维研究红学的机缘在叔本华这位洋人哲学家,如果不是他对叔本华的生存哲学感兴趣,有着深刻的领悟,也许他就不会在《红楼梦》中找到共鸣,进而写出那篇石破天惊的《红楼梦评论》来。自然,也不是谁看了叔本华的哲学著作都能写出这篇宏文的,这需要足够的天资、深厚的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感悟力。关于这一点,研究者已经有着比较充分的探讨,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时世造英雄。一个人再伟大,再先锋,也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他走得再远,也只能走到时代所能允许的极限,而不可能再多走一步,否则就是科幻小说中的超人了。不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很难解释,从《红楼梦》面世到撰写《红楼梦评论》,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学术功力如王国维者不乏其人,为什么就没有人写出这样的文章,单单把机会留给了王国维? 显然,要深入了解这位现代红学第一人,深入理解《红楼梦评论》,就必须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给予一定的关注,特别是当时的红学研究状况。 这里要稍微宕开一笔,对学界关注较少的近代红学发展演进的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众所周知,从维新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红学发展演进的一个重要时期,即红学研究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学术的重要转型期。西学东渐与困境反思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文化语境。受西方人文思潮的影响,以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小说界革命为标志,以前被视为淫词邪说、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被视作改造国民、再造民魂的文化利器,从文学家族的边缘一下进入中心。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诗文独大的传统文学格局,形成新的文学秩序。这一文学格局和秩序具有不可逆转性,影响可谓深远,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小说评论,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现代化进程。 红学研究正是在这种较为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孕育成熟的,不过,这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发生彻底转变。在此期间,新的研究范式还未正式建立,旧的研究范式仍有较大市场,因此这一阶段的红学研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和杂糅形态,其中既有深深的传统烙印,又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开明与保守,各种红学观点就这样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虽然这一时期作为文学样式的小说的社会文化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但时人对先前的小说作品并不满意,往往将其作为迷信愚昧、封建专制的样本和靶子来进行批判,能够得到肯定的只有很少几部小说,《红楼梦》正是其中的一部,仍然受到广泛的赞誉。比如林纾在《孝女耐儿传序》一文中称: 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 用笔缜密,著色繁丽,制局精严,观止矣。 曼殊在《小说丛话》一文中也提出: 《水浒》、《红楼》两书,其在我国小说界中,位置当在第一级。 其他如觚庵在《觚庵漫笔》中称《红楼梦》为“小说中之最佳本也”,邱炜茇在《菽园赘谈》中称“言情道俗者,则以《红楼梦》为最”。遣词用句虽然不同,但对《红楼梦》的高度称许则是基本一致的。 P10-11


编辑推荐

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文化史上,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受到如此优厚的礼遇,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受到整个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红学研究是一扇窗口,一扇透视现代中国学术发展轨迹的窗口,一扇透视现代中国人心路历程的窗口。围绕着这部“天书”和它在现代中国自勺传奇历程,可说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太多,让我们将时针倒转,重温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沧桑岁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起红楼 PDF格式下载



有借鉴意义,还可以借给别人看


这书很好!!! 我非常喜欢,很有学术性,只是觉得作者对周汝昌的看法很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本不错的关于红学的literature review.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