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燕山楚水

(日)内藤湖南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05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日)内藤湖南  

页数:

226  

字数:

130000  

译者:

吴卫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于1899年旅行中国时的记录。内藤所到之处遍访名山大川、碑坟寺观等景胜,以印证他神游已久的禹域大地,但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他与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等很多改革派知识分子之间讨论中国政治局势的笔谈记录,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作者简介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出生于秋田县鹿角市毛马内的一个土族家庭,自幼受汉学熏陶。湖南这个号来自他家乡北面的十和田湖。早年投身报界,任《大阪朝日新闻》等报记者。后入聘京都帝国大学,讲授中国历史,任东洋史学第一讲座教授。1934年病逝于京都。其

书籍目录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总序译者序绪言卷首 游清杂诗次野口宁斋见送诗韵 学徒的暑假旅行 送别诗歌十四首 文芸阁诗禹域鸿爪记 一 出发,芝罘,渤海的史论 二 天津,凭吊,和严王二位的交谈 三 北京,变迁,城墙观月 四 长城,明十三陵 五 京郊的寺观,文庙,观象台 六 陈、蒋二氏,威海卫,上海,文、宋二氏 七 杭州,西湖,灵隐 八 苏州,虎丘,寒山寺,灵岩山,沧浪亭 九 沿长江溯流而上 十 武汉之游,黄鹤楼,大别山,伯牙台 十一 赤壁,金陵之游,镇江 十二 最后的笔谈,时事,金石,归途中的惊闻鸿爪记余 中国人与狗 回回 盐丘 空中鸣銮 孔庙的守卫 贡院 体面的意义 一大茅厕 罨秀“ 外国人 南口的浴室和便器……禹域论纂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月心水    中华书局的《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已出版多种,最近出版的两种是内藤湖南的《燕山楚水》和桑原骘藏的《考史游记》。内藤湖南(1866-1934)、桑原骘藏(1870-1931)和白鸟库吉、狩野直喜,都是近代日本“东洋学”(又称“支那学”即“汉学”)的重镇。内藤更被称为“近代日本汉学界第一人”,日本已出版《内藤湖南全集》十四卷,其重要著作《中国史通论》已译成中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燕山楚水》是内藤在1899年9月至11月第一次来华的游记(此后他曾九次到中国),记述了他游历天津、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汉口、南京等地的所见所闻。但这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作为日本东洋史学界的重要学术人物,内藤的中国之行,既触物感怀,发思古之幽情,更多的是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政治改革的关注(两大背景:日本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胜利,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故内藤在中国期间,与改革派知识分子如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等多有接触,并用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中国的政治和改革。此外,内藤所到之处,留心文物、金石、书画、学术风气、历史遗存和风物舆地,笔之所至,发为议论,每见其深厚的汉学素养。内藤湖南对中国古典文化之贯通,连当时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都高度评价。  桑原骘藏为日本近代东洋史学的创始人之一,与内藤一样,著述宏富,在日本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东洋史说苑》一书已有中译本(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考史游记》是桑原1907-1909年四次中国之行访古考察的学术成果,名为“游记”,实则“考史”,所考者包括古建筑、陵墓、碑刻、山川、风物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状况,并制作了许多珍贵的碑刻拓片,拍摄了大量实物图片(其中很多古物、古建筑现今已荡然无存)。更难得的是,桑原在中国考察故迹文物时,不遗所见,抄录了大量地方志及前人的考古录,连一碑一坟也不轻易放过。据译者粗略统计,《考史游记》中引用的中国文献多达一百三十余部,仅通志、地志类就不下二三十部,于此可知其考史之严谨和用心,亦可知此书的学术价值。  《吴渔山集笺注》(中华书局2007年6月出版),“为明清之际的文化史和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呈献了一个精耕细作的文本”(是书蔡鸿生序)。明清鼎革,吴渔山(1632-1718)以遗民绝仕,坚守志节;而士大夫中,逃禅成为一时风气。其时渔山亦结交禅友,辄作尘外想,寄迹佛寺,日与僧往还,盘桓数年,却未曾出家为僧。然而他最终仍须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只不过这心灵的寄托非东方之佛教而是西方之天主教(吴渔山自幼受洗,四十岁以后专注于天主教)。中山大学历史系章文钦老师致力于吴渔山文集的编纂、补遗和研究,花费七年时光,为这位明末清初引人注目的文化名人的诗文集作了详尽的笺注,于其生平行状及交游,钩沈探究,抽绎出一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往事;其间明遗民的风流品藻,诗画寄寓,每见苍凉气调。益有进者,章文钦先生对《吴渔山集》的笺注,不囿于一般的章句诠释,尤以诗史互证,发微本事见长。读其笺证,如蔡鸿生先生所言,“训诂与阐释统一,亦文亦史”,多有发覆创新。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文献丛刊”,近年已出版多种,有原稿影印(如卷帙繁多的《清代稿钞本》和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等),有重新排印(如《恽毓鼎澄斋日记》、《翁同龢集》、《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等);最近出版的一种是金梁的《近世人物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4月)。此书有两个版本,一系民国二十三年排印本,一系1955年台湾排印本,今本系据“台湾本”影印,内容一仍其旧。金梁(1878-1962)出身满洲正白旗,清季曾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等职。其为人忠直,因三上万言书,以“言词激烈,指斥官闱,且直诋时相(按,指慈禧的宠臣、权倾一时的大学士荣禄),请杀之以谢天下”,而万口喧传,闻于朝野。名臣沈曾植谓:当此举世奄奄无生气之际,金梁冒死发言,大声疾呼,真“豪杰之士”也。及至清室覆亡,金梁却以复辟旧王朝为己任,被逊帝溥仪授以要职,从此为小朝廷日夜奔走,不辞劬劳;一度参预《清史稿》校刻事宜,抢救八千麻袋“大内档案”亦与有功焉,还做过张学良的老师。入民国,金梁虽以遗臣身份效力于亡朝,然终未跟着溥仪去伪满洲国做官,固不失其清醒。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金梁闭门著述,出版的书籍多与清史有关。他参以晚清四大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和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编成《近世人物志》一书。其自叙云:诸家日记,为时所重,因其知人论世,发潜搜隐,有别于野史之传误,亦可补正史所不及,实足备参考,当为信史所不废;故辑六百余人,剪裁成传,“凡近世人物,略具于斯,其中毁誉,一依原本,不复稍加修饰,以存其真”。所辑六百余人中,晚清著名人物囊括殆尽。孔祥吉为《近世人物志》撰写长文,详述金梁的生平遗事及治学特色,“金梁此书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线索,循此线索,可以结合清代档案及清人信札等原始资料,对晚清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  沈展云,广州


编辑推荐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内藤一生曾九次来过中国,旅迹遍及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的所有主要大城市,《燕山楚水》,他凭着汉学家的学者素养及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所到之处,赞美风光景物,考证古迹名胜,评述士风人情,时而抒发一些今夕对比、中日比较的议论感叹,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高论,无不涉趣成文,近百年后读来,仍觉饶有兴趣,时获启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燕山楚水 PDF格式下载



一个日本人,从芝罘到天津到北京到苏杭到镇江等地的描写,可以做现在这些去处的导游信息,比如在北京,出哪个城门,到了居庸关到了南口到了皇家温泉等,用中国画的笔法,细腻描写了沿途风光。还大量记录了所见的人,有严复、文廷式等人,和他们的笔谈内容,工笔画般的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气质和具体容貌。还记录了在烟台港口,看到意大利兵船在大清炮舰之间怎样的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很好,很超值。


作者带着优越感看旧中国,但他是爱中国的文化历史的。


从又一个侧面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人以来中国一游为快为时髦,这本燕山楚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内滕湖南游中国时所写。可能那时日人有谋我中华之心,以旅游为名肆意收集我国的情报罢了。此书是否有价值,读者一阅便知。


与文廷式等人笔谈的交流其实非常少,内容也不算警策。考证的内容不少,可见出这位日人的汉学功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