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
2007-8
中华书局
刘进才
319
无
《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首次系统地把语言运动、现代文学与国文教学纳入一个互动共生的文化整体加以考察,从原始资料入手,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还原晚清以来语言运动发生的政治、思想及文化背景,阐明现代文学的语言动力机制,探讨现代汉语书面语为何以及如何建立的内在脉络,分析语言运动及现代文学在共同造就现代汉语书面语过程中所各自承担的功能,进而深入考察了国文教学这一国语运动和现代文学共享的文化声场域。
刘进才,男,1967年生,河南汝南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4年10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被评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京派小说诗学研究》一部。
序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现状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四、方法论思考: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史料问题上编 现代语言运动的发生第一章 现代语言运动与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建构一、“国语”和“国民”二、普及知识与民族救亡三、“统一国语”与“统一国家”第二章 “汉字不死”,“大祸不止”?一、从“言文一致”到“国语统一”二、“废除汉字”“径用万国新语”三、从Fsperanto到国语罗马字四、汉字:文化霸权抑或符号暴力?第三章 现代语言运动发生的异域资源一、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早期报刊二、《圣经》翻译与白话文体中编 语言运动与国文教学第四章 被发现的风景一、国语运动与国文教学二、现代“国民”的塑造三、“鸟语兽言”的论辩第五章 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一、中学国文程度低落了么?二、国文教材:重“美术文体”,还是“应用文体”?三、“抢救国文”与文言教学四、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下编 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建立第六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腔革命”一、白话文欧化的必要性及其限度二、翻译中的语言欧化问题三、新式标点第七章 新文学建构中的民间语言资源一、被发现的民间二、呼唤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三、方言调查与国语建设四、刘半农的诗学观念与方言诗歌实践第八章 从“文学的国语”到方言创作一、“方言”,还是“国语”?二、“为工农兵”,还是“为知识分子”?第九章 思想改造与语言认同一、“文化下乡”运动与作家语言的“工农兵”化二、文本的缝隙第十章 汉语书面语规范的确立与方言、土语的规训一、斯大林的语言观念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语言共同体的形成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