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礼记·孝经

胡平生,陈美兰 译注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胡平生,陈美兰 译注  

页数:

281  

译者:

胡平生,陈美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书籍目录

礼记 曲礼上 曲礼下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法 祭义 经解 缁衣 冠义 昏义孝经 天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章节摘录

郑玄《礼记目录》云:“名日‘曲礼’者,以其篇记五礼之事。祭祀之说,吉礼也;丧荒、去国之说,凶礼也;致贡、朝会之说,宾礼也;兵车、旌鸿之说,军礼也;事长、敬老、执贽、纳女之说,嘉礼也。”“曲礼”一语,除了见于本篇题之外,又见于《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是指礼的主要内容,曲礼是指礼的各种详细仪节。本篇以“曲礼”命名,自来有几种不同看法:一、郑玄《礼记目录》认为本篇内容包含吉、凶、军、宾、嘉五礼,故名“曲礼”;此“曲”字有周遍之意。二、陆德明《经典释文•礼记音义》认为“曲礼”乃“仪礼”的旧名,委曲详细说礼之事。三、孙希旦《礼记集解》认为“曲礼”之命名,只是取篇首“《曲礼》”二字,篇首《曲礼》乃是古礼篇名。四、任铭善《礼记目录后案》认为“曲礼”之名得之于《汉书·艺文志》之《曲台后仓》九篇(《儒林传》作《后氏曲台记》),该书是汉代礼学家后仓在汉宫曲台说礼的著作,书已亡佚;任氏认为可能以此书说于曲台,故称之;也可能以其内容多引古说、曲尽礼义,故称之。综观《礼记·曲礼》全篇,的确包括郑玄所说的五礼的各个方面,且细微末节十分周全,又有平日举手投足、进退应对、饮食出行等生活礼仪,内容十分驳杂,郑、陆之说应该是有道理的。然而,《礼记》全书又不乏以篇首字句题名者,如《曾子问》、《文王世子》、《郊特牲》、《哀公问》等,故孙、任解题也未必不可信。《曲礼》本为一篇,由于篇幅较大,简册繁重,所以分为上、下两篇,《檀弓》、《杂记》亦然。本篇《曲礼上第一》,选释62小节。1.《曲礼》日:毋不敬①,俨若思②,安定辞③,安民哉。注释:①毋不敬:郑注:“礼主于敬”,所以开宗明义便说,“毋不敬”。②俨:庄严、庄重的样子。③安定:和气,合理,审慎。辞:指言语。译文:《曲礼》说:遇事待人无不恭敬严谨,神态端庄持重,若有所思,说话言辞审慎,和气,合理,这样就能安定民心了。2.敖不可长①,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注释:①敖:同“傲”,傲慢。②从(zong):同“纵”。译文: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超限。3.临财毋苟得①,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②,分毋求多。疑事毋质③,直而勿有。注释:①苟:苟且,随便。②很:通“狠”。郑注:“谓争讼也。”③疑事毋质:是指一旦对事情有所疑惑,切莫以既定的成见下判断。质,郑注:“成也。”译文:面对财物,不该取得的东西绝不取得;面对危难,不该避开的责任绝不避开。与人争执时不求胜利,分配财物时不求多得。对于有疑的事情,不以自己的成见擅加判断,意见正确时也不自以为是。4.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注释:①若夫(fu):如果。夫,为语助词。尸:古代祭祀时用以代替神鬼受祭的人。孔疏:“尸居神位,坐必矜庄。”②齐(zhai):通“斋”。译文:如果坐着就要像尸那样庄重地端坐,站着就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地肃立。行礼要顺从时宜,出使要遵从他国的风俗。5.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①,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注释:①说(yue):同“悦”。译文:礼,是用来决定亲疏、判断嫌疑、分别异同、明辨是非的。礼,不胡乱取悦、讨好人,不说多余的话。礼,不逾越节度,不侵犯侮辱,不轻佻亲狎。修养自身、实践所言,叫作善行。行为有修养,说话合于道理,这是礼的本质。礼,只听说要主动向人取法学习,没听说硬让人取法学习的。礼,只听说学礼者要前来学习,没听说授礼者跑上门去传授的。6.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①,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②,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④。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扈④。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注释:①宦学:“宦”指为吏者,“学”指学习六艺者。孙希旦曰:“宦,谓已仕而学者;学,谓未仕而学者。”②祷祠祭祀:吴澄曰:“祷祠者,因事之祭;祭祀者,常事之祭。”③撙(zun)节:节制。④麀(you):牝鹿,泛指雌兽。译文:道德仁义,若没有礼就不能实行、完成;教导训诫、端正风俗,若没有礼就不能完备;分辨争讼,若没有礼就不能决断是非曲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若没有礼就不能确定尊卑名分;为学习做官、学习道艺而侍奉师长,若没有礼就不能亲近和睦;上朝按官位依次排列、治理军队、做官在位、执行法令,若没有礼就没有威严,一事无成;无论特别的祭祀或定期的祭祀,供奉鬼神时,若没有礼就不能虔诚庄重。因此君子抱持恭敬、节制、退让的态度,以彰显礼。鹦鹉虽能说话,终究不过是一种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究不过是一种禽兽。而今要是作为人却没有礼,虽然能说话,不也还是禽兽之心吗·只因禽兽不知礼,所以父子与同一雌兽交配。因此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来教导人,使人从此而有礼,知道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7.大上贵德①,其次务施报②。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日,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③。注释:①大上:指上古的三皇五帝之世。大,同“太”。郑注:“大上,帝皇之世。”②其次:指上古以后的世代。孙希旦曰:“其次,谓后王也。”③慑(she):胆怯,困惑。郑注:“犹怯惑。”译文:上古时以德为贵,后世才讲究施惠与回报。礼,崇尚有往有来,施惠于人而人不来报答,这是失礼;人来施惠而不去报答,也是失礼。人有礼,人际关系就会安定平和,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不学的。所谓礼,须自我谦卑而尊重别人,虽然是挑担做买卖的人,也一定有值得尊重的,何况是富贵的人呢·富贵的人而知道喜好礼,就能不骄奢淫逸;贫贱的人而知道喜好礼,心志就能够不怯懦疑惑。8.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①。三十日壮,有室。四十日强,而仕。五十日艾②,服官政③。六十日耆④,指使。七十日老,而传⑤。八十、九十日耄⑥,七年日悼⑦。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颐。注释:①冠(guan):冠礼,举行加冠的仪式,表示已成年。其礼节可参阅《仪礼·士冠礼》、《礼记·冠义》。②艾:衰老,指发色苍白如艾。③服官政:成为行政主管。孔疏:“五十堪为大夫,大夫得专事其官政,故曰‘服官政’。”④耆:音qi。⑤传:指将家族大事传给子孙。孔疏说,传给子孙的家族大事,主要是祭祀之事。⑥耄:音mao。⑦悼:爱怜。译文:人生十岁称为“幼”,可开始学习。二十岁称为“弱”,举行成人加冠礼。三十岁称为“壮”,可娶妻成家。四十岁称为“强”,可当官。五十岁称为“艾”,可做行政主管。六十岁称为“耆”,可指使人做事。七十岁称为“老”,可将家族事务传给子孙。八十岁、九十岁称为“耄”,七岁称为“悼”。“悼”与“耄”年龄段的人,虽然有罪,也不施以刑罚。满百岁称为“期”,由人赡养,颐养天年。9.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①,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②。自称日“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③,必告之以其制。注释:①几(ji)杖:几,一种可以靠背的用具。古人席地跪坐,为照顾老人不致过于劳累,赐几凭靠而坐可以比较舒服。杖,拄杖,拐杖。这里应特指君王赐给高龄老人的“王杖”、“鸠杖”,是一种端首装有木刻鸠乌的木杖。武威出土《王杖十简》及《王杖诏令册》都有汉代给高龄老人颁王杖及各种优待的诏令:“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得出入官府节第……”《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傅律》:“大夫以上午七十,不更七十一……皆授杖。”在甘肃武威发掘出土的“王杖”,木制,长2米,顶端安有木刻的鸠鸟。②安车:可安稳乘坐的小车。③越国而问:郑注:“邻国来问。”译文:大夫七十岁时即可退休,如果无法辞官,就一定要赐给他凭几与拄杖,出差办事要带着伴随看护的妇人。出使四方,要乘坐安车。可以自称“老夫”,但在本国之内仍然称名。他国使者来访问,一定要把本国的典章制度告诉对方。10.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①。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注释:①从:往。郑注:“犹就也。”译文:跟长者商议事情,一定要拿着凭几与拄杖前往。长者问话,不谦让就直接回答,是不合礼仪的。11.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①,昏定而晨省②,在丑夷不争③。注释:①靖(qing):凉。②定:指铺设安放床褥被枕等。省:问候安适与否。③丑:众人。夷:平辈,同侪。译文:举凡做儿子之礼,要使父母冬天感到温暖而夏天感到清凉,晚上要为父母铺床而早晨要向父母请安,在众同辈之中不和人争斗。12.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①,故州间乡党称其孝也②,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③,执友称其仁也④,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注释:①三赐:三命之赐,指为官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君王的任命封赏。郑注:“凡仕者,一命而受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受车马。”孝子做到三命之官,接受官位却不受车马,因为受命可光宗耀祖,受车马则只能安己身,因此不接受车马之赐。②州闾乡党:地方上的各级单位。据《周礼》记载,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③弟(ti):同“悌”,敬顺兄长.这里指以对兄长的态度来对待同僚。④执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执,同志。译文:做儿子的,受到三命之赐而不敢接受车马,因此州、闾、乡、党地方各级都称赞他孝顺,兄弟亲戚都称赞他慈爱,共事的同僚称赞他恭顺,志同道合的朋友称赞他是仁人,平时交往的人都称赞他诚信可靠;见父亲的友人,不告诉他可以进前来就不敢任意进前来,不告诉他可以退下去就不敢任意退下去,不向他发问就不敢任意说话。这就是孝子应有的品德行为。13.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①,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②。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③。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④。注释:①常:常规,经常不变。这里指出游有规律,总去一定的地方,以免父母担心。②不称老:以免父母听了“老”字因联想而伤感。③肩随:并行而稍居后,表示谦逊。④异席:古人铺席而坐,每席坐四人,并推年长者坐席端,若有五人,其中一人必须另外设席,则推长者异席,表示尊敬长者。译文:做儿子的,出门前一定要禀告父母,返家后一定要面告父母;出游有常规,有一定的地方;学习一定有专业,平常说话不说“老”字。比自己年长一倍的人,就像父辈一样侍奉他;比自己年长十岁的人,就像兄长一样侍奉他;比自己年长五岁的人,与他差不多并肩而行但稍后一些。有五人同处而坐,年最长者必须另设一席单坐。14.为人子者,居不主奥①,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檗②,祭祀不为尸③。听于无声,视于无形④。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⑤,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注释:①奥:室中的西南角,古人认为是室内最尊的位置。②食(si)飨:食礼和飨礼。食、飨礼皆行于宴会宾客或宗庙祭祀。塈(gai):同“概”,限量。③不为尸:如儿子充当宗庙的尸,父参加祭祀,尸将尊临其父,这是孝子不能接受的。古代一般以孙辈小孩子为尸。④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父母没有说话,就已经知道他们要说什么;父母没有动作,就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指在父母示意之前,就揣知父母的心意。⑤暗:此处指暗中。译文:做儿子的,居处不敢占据室内西南角的位置,坐时不敢坐在席的中间,行走时不敢行在路的中间,站立时不敢站在门的中央。举行食、飨礼招待宾客时,饮食多寡由尊长决定,不敢擅自做主限量;祭祀时,不充当尸。虽未听到父母的声音、未见到父母的身形,就能在父母指使之前揣知他们的心意。不攀登高处,不身临深渊。不随便诋毁,不随便嬉笑。孝子不在黑暗中做事,不到危险的地方,惧怕因此使父母受辱。父母在世,不向朋友承诺可以献身去死,不背着父母私存钱财。15.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①。孤子当室②,冠、衣不纯采③。注释:①不纯(zhun)素:不以白色镶边,这是因为白色是丧服之色。纯,指衣、冠的镶边。②孤:未婚娶而父已亡故。③不纯采:采是喜庆之色,孝子为寄托丧父哀思,衣冠不用彩色镶边。译文:做儿子的,父母在世,帽子与衣服不敢以白绸镶边。孤子当家,帽子与衣服不敢以彩绸镶边。16.幼子常视毋诳①。童子不衣裘裳②,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③,辟咡诏之④,则掩口而对。注释:①视:通“示”,示范。②童子不衣裘裳:小孩子穿裘皮袄、着裙装,既不合身体需求,又不便做事活动,所以“不衣”。


编辑推荐

《礼记•孝经》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礼记》和《孝经》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引领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礼记·孝经 PDF格式下载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篇。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曾子问》等。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五为《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梁氏的归类划分,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书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


早先在大学读书时在书摊上买了十来本中国文化经典--主要是东周诸子百家的,读这些书陶冶了我的情操,增长了我的知识,其中有一本《礼记》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仅仅是很有限的节选,让我这个自诩熟读东周诸子的人也叹大开眼界,自叹应该对东周经典重新认识。原来中国古人很早就过着那么文明礼貌井然有序的生活,很多地方让今天的国人甚至独霸全球的欧美文明都自叹不如。学习一下礼记对于我们想了解诸子百家生活时代细节的人是一个绝好的材料,读此书更对我们反思现代生活方式,培养文明向上的生活风尚大有裨益。


《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值得购买!


在网上用心的选购了一套中华经典藏书,一是非常喜欢中华书局出版的书,作为藏书,二是留待以后把以前没时间看的书慢慢看。已经看了两本,很好,浅显易懂。建议不要成套买,一本本分开买,还便宜。


中华经典藏书,横排,简体,适合阅读,但不适合研究。


多读书、读好书。学习古人的经典,知礼明言、孝老敬亲,挺好。


学习经典,礼孝必备!


“透过《礼记》,可以看到儒家小至修身、大至治国的种种思想”。打小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感谢父母大人对我成长过程中的约束,至今同龄人中比较还算基本到位,虽然今早已为人之父,仍沿用我之父辈的教诲来管教儿女,但好多规矩不知从何而来,今有幸拜读《礼记》犹如发现宝藏,其兴奋之情难于言表,今借贵地大声疾呼:天下父母、天下儿女速来拜读——《礼记》,此乃和谐社会大千世界的根本。“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示+寿)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绝对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看了人家的推荐来购买的,孝经是全篇译注的,礼记是选注的,不过作为入门来说很好了


《礼记》是节选,想要买《礼记》的还是看看全本的吧!我冲着《孝经》去的。看这些书的时候建议多种版本结合看,注释的书大部分是一家之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礼记.孝经,此版本适合孩子较大些时阅读


十三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读一读,非常喜欢中华书局的这些经典书目!


不少礼记·孝经于5个字


人皆有舔犊之情,此乃自然,禽兽亦同,然唯孝逆此自然顺取之势,将人心向上提,凸显德性的庄严,故为百善之先。现时之人,皆从自然本能理解之,不识其高贵与庄严,故囿于小家庭私利,并以此为全部情感寄托,至于忤逆之子更不肖说,此皆无以成就道德人生,无以见得德性大体,无以滋养博爱之情,诚愧于人之庄严使命,辱于先人教诲。以此孝经为初始,成就德性生命,润泽吾身,方乃匡正人心,增加人间道德勇气,而其余诸项职业、事业亦方有所着落。


礼为天下之本,孝为人伦之本


这本书对现在没有礼孝的国人是种提醒


从小学习礼与孝,很好


经典书目,常读常新,很好,推荐


现代人都很少去接触这些东西,自以为现代,轻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之精华,别以为自己那点点小聪明顶的上五千年的智慧


不小心买了两本……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舍弃中华经典之作,还有译文,真的很好找时间好好地读一读,一定有很大收获。【当当网的快递就是快啊


中华国学经典 我们这代人急需研读的好书


中华经典,价格好,纸质不错!


中国文化的经典。


中国人必须具备的藏书


做为中国人,很惭愧自己读不懂先祖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发心要补上国学这一课!礼记不是全篇,是节选了主要的章节。


文化经典,印刷质量也不错。但刚买就降价了,郁闷。


儒家经典之作,现在年轻人应多读!


儒家经典,必读


国学经典,学习一些国学知识。


经典还是经典,值得收藏和阅读。


中国人自己的经典书,但是要是完全按照里面做,在现在这个社会,还不让人欺负死呵呵呵


礼为仁之用


礼之用,和为贵,受益良多


学礼要追溯本源


一次买了好几本经典书,慢慢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习经典的精髓


中国之经典


国学经典,重新回归学习兴趣中,好好研究一下。


最近在学弟子规,有必要读读孝经,丰富内涵。刚收到书,还没来得及看,等读后再汇报心得。


孝经,买了一套儿童版的,现在天天给孩子播放。喜欢国学,五千年的智慧全在里面,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慢慢读。


行孝是最基本的道德.身体力行.


经典,必看,必背


我已经全部读完了,喜欢读国学经典。


经典之作,闲余一定要读读


国学经典,给女儿启蒙用


似此时代,众声喧哗,更应该安静的坐在书桌前读读属于炎黄子孙的经典


中华书局的经典,好书值得珍藏。


经典的古典文学永远值得我认真的钻研~~~收益终生


补习经典书籍,读后受益颇多


很经典的一本书呢。很有用上面有很多礼仪方面的东西。很实用。很喜欢。


平装经典,版本优秀。


值得读的经典!


中华书局果真不错 出的都是精品 感谢当当提供的好书。 儒学经典好好拜读吧


刚收到,不错,好好看看看经典国学


经典值得收藏,受益匪浅!!!


中华文化,值得了解


好书!值得反复读!中华五千年的精髓文化必须要好好研读


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很有必要。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传统的育人首训。如今应该促使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是礼仪之邦,要想成为一个彬彬有礼,让人尊敬的人,不妨多看看这本书,虽然书中有很多内容并不是全部适合现在的社会,但依然可以作为我们了解我国文化的一个途径。


非常好的一本书,教人礼仪孝道


真的应该学学孝经!


愿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 书质量很好,送货很快。 都有注解, 便于阅读学习。


孝经孩子读的很熟练,要是能通过这本书增加以下了解就更好了。


一次性把四书五经收齐了,以后有了宝宝可以让它从小就接触这类古书,对以后的文学修养有帮助~这个系列的书挺精致的~推荐购买~


四书五经,囤货中,准备等宝宝长大点,和她一起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这个我想不用多说什么了吧,希望天下子女都莫失孝心啊~


四书五经都很不错


作为中国人,四书五经。没有看过。我觉得那是生为中国人的原罪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人思想中的“孝”,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古书魅力无与伦比,老祖宗的文化必须传承下去 很好的书


纸质和内容都很不错,有古文也有现代文对照 有个别字的注解 适合学生学习及阅读~~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世上啥都可以等,唯有孝不能等。


百善孝为先,值得细心品读的一本书。
质量好,印刷好


不知孝悌 不知礼义廉耻 孰之过


百行善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本书非常不错。


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看的。


这本书排版很好,注释比较充分。非常喜欢。但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注明注释和翻译的来源,希望能够在一些疑难点上列出不同的注释观点来供读者参考。


非常好,从国外哲学中走出,回归到中国老祖宗的文化,才发现解脱之道正在中国啊!我承认我走了弯路了!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美德,值得传承,养心!


中华精神博大精深~必须了解学习~潜心修炼~


学国学,读中华典籍。


中华典藏,不错不错!!!


是中华民族的精髓


我买本书是写论文需要,中华书局的书当然没得说喽~~


中华书局的版本,印刷、装帧没的说的,评注的也很好,价钱比同类书优惠,绝对值得收藏。当然收藏了也常常拿出来读一读。多学一些国学,没坏处,很有用!


封面设计的很有文化气氛


民族的文化传承


看了有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信不信由你。


读了2篇,受教多多,发觉古人比很多现在的人更明智


这个版本的书我已经有一些了,还不错


写论文用的,很好


在一个节目里看到了这个书。所以我就要买来看看


发书速度很快,昨天中午订购,今天下午就收到了。书还没看呢。


内容比较完整,不知道采用的是哪一版的,印刷纸质什么的都还可以,值得买入


这个版本的书很好,正文和注解字体大小有区别,很方便阅读,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