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窗自纪

吴从先撰,郭征帆评注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9-2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吴从先撰,郭征帆评注  

页数:

16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古代的散文发展到晚明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小品散文。“小品”一词原为佛家用语,指佛家经典的简略译本,从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译本文章。明代使用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那些高文讲章。晚明文人的小品文内容包罗万象,日常使用的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等均可写成小品文。这些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清言小品乃是晚明小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林语堂将其称之为“享受自然和人生的警句和格言”,它短小精致,玲珑剔透,飘逸清雅,不事雕饰却清新隽永。屠隆的《娑罗馆清言》。

内容概要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洋洋洒洒,舒展自如,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于平淡中作惊人之语,在清新疏朗的字句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作者简介

作者:(明代)吴从先

书籍目录

前言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第7则第8则第9则第10则第11则第12则第13则第14则第15则第16则第17则第18则第19则第20则第21则第22则第23则第24则第25则第26则第27则第28则第29则第30则第31则第32则第33则第34则第35则第36则第37则第38则第39则第40则第41则第42则第43则第44则第45则第46则第47则第48则第49则第50则第51则第52则第53则第54则第55则第56则第57则第58则第59则第60则第61则第62则第63则第64则第65则第66则第67则第68则第69则第70则第71则第72则第73则第74则第75则第76则第77则第78则第79则第80则第81则第82则第83则第84则第85则第86则第87则第88则第89则第90则第91则第92则第93则第94则第95则第96则第97则第98则第99则第100则第101则第102则第103则第104则第105则第106则第107则第108则第109则第110则第111则第112则第113则第114则第115则第116则第117则第118则第119则第120则第121则第122则第123则第124则第125则第126则第127则第128则第129则第130则第131则第132则第133则第134则第135则第136则第137则第138则第139则第140则第141则第142则第143则第144则第145则第146则第147则第148则第149则第150则第151则第152则第153则第154则第155则第156则第157则第158则第159则第160则第161则第162则第163则第164则第165则第166则第167则第168则第169则第170则第171则第172则第173则第174则第175则第176则第177则第178则第179则第180则第181则第182则第183则

章节摘录

插图:侈汰出于无用①,不特暴殄天物②,亦且何与快事。不见羊琇之兽炭③,石崇之蜡薪乎?欲极奢华,翻觉痴绝④。过分的挥霍浪费,不单单是暴殄天物,更算不上是风流快事。难道忘记了羊琇用兽形炭来温酒,石崇用蜡烛做柴火的事吗?他们这些人本来是想炫耀奢侈豪华的生活,却反而让人觉得他们愚蠢不堪。第131则由少得壮,由壮得老,世路渐到分明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②,人情倍为亲切。从少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人世间的道路越来越分明;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唱歌,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歌声,才能令人备感亲切。平凡之人也好,非凡之人也罢,都无法超越人生的轨迹,人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当然这种有规律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行的,它就像一条曲线一样,人在这曲线上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坎坷、烦恼、成功、失败、喜悦、忧伤……这就是人生,酸甜并存,苦辣同在。由少得壮,由壮得老,其实就是人生的三个阶段,生长、发展、死亡。一个人倘若能真正明白这样的世路,并将其走好,也就不会感到烦恼和忧愁了。只有在我们不清楚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什么的时候,才会感到恐惧和担忧。只要看清了前面的路,自然也就不必要感到痛苦了。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它们时而欢快,时而惆怅,时而诙谐,时而庄重,就在这巧妙的变化中,让听者感悟到了人生的魅力与艺术的光辉。不过乐器发出的曲调同人的歌声比较起来似乎要逊色些。《世说新语•识鉴》注日:(桓温)又问(孟嘉):“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日:“渐近自然。”看来人的声音是最自然亲切的,因为人是有情的,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正是人声之妙。第132则海内殷勤①,但读停云之赋②;目中寥廓③,徒歌明月之诗④。海内知己情深意切,诵吟陶渊明的《停云》诗,来表达深深的思念;眼前江天寥廓苍茫,长歌《诗经》中的明月之曲,来抒发胸中的豪情。《停云》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写道:“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岂无他人,念子实多。”言下之意就是说你是我唯一可以交心的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口渴时的一杯水,朋友是严寒时的一炉火,朋友是病痛时的一剂药。故《诗经》有云:“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与朋友相交是纯洁的,它能让你不沾俗世的尘埃;与朋友相知是高尚的,它能让你不染凡间的污垢。朋友之间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君子交友义,不必常相从”,想念对方了,就在心里为他默默祝福吧。触景感怀,借景抒情,常是文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一叶孤舟,飘零江面。作者此时正立于船头,见冰轮高悬,江天一色,苍茫寥廓,望月怀远,心中涌动出难以言状的惆怅,不禁长歌一曲,借《月出》而遣怀。可是,那诗中的迷离意境和感伤情调,却又徒增烦恼,这可真是“才下心头,却上眉头”啊。看来有情人还真不好做。第133则不耕而获,不劳而畲①,砚诚有岁②;今日下城③,明日倾国④,舌岂无兵。文人不事耕种而有收获,不去开荒却有良田,这都是勤奋笔耕得到的丰厚回报;辩士今天可以说降一座城池,明天可以鼓动颠覆一个国家,伶牙俐齿不也是厉害的武器吗?古人云:“文士笔锋,辩士舌锋。”文人手中的笔就是垦荒的锄,辩士口中的舌就是夺命的剑。文人凭笔发愤著书,过上殷实的生活;辩士巧舌建功立业,成就不朽的功名。


编辑推荐

《小窗自纪(插图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小窗自纪 PDF格式下载



吴从先,字宁野,号小窗,江苏常州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644年前后在世。吴善俳谐杂说及诗赋,友人吴逵云:“宁野为人慷慨淡漠,好读书,多著述,世以文称之;重视一诺,轻挥千金,世以侠名之;而不善视生产,不屑争便径,不解作深机,世又以痴目之。”(《小窗清纪•序》)《小窗自纪》原书四卷,辑存心、修身、处世、为人、问学、才情、知音、性灵、怡情九篇,共四百余则,短小精致,玲珑剔透,飘逸典雅,清新隽永,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本卷为中华书局郭征帆评注本,选辑183则。余复撷英,诸友同飨。客有耽枯寂者,余语之云:“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志要豪华,趣要淡泊。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存心有意无意之妙,微云澹河汉;应世不即不离之法,疏雨滴梧桐。读书霞漪阁上,月之清享有六:溪云初起、山雨欲来、鸦影带帆、渔灯照岸、江飞匹练、村结千茅。远境不可象描,适意常如披画。峨眉春雪,山头万玉生寒;洞庭秋波,风外千秋呈媚。语言无味,臻此佳境,当使闻者神往,见者意倾。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着眼总是浮游,观化颇领幻趣。万籁发声俱直入。惟出松间竹里,曲折抑扬,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不同材质的乐器)同奏。或如细浪轻吹,棹声远度;或如狂涛滂渤,蛟龙夜惊。妙韵异响,十倍天乐。以晋人之风流,维以宋人之道学,人品才情,总合世格。蓬窗夜启,月白于霜;渔火沙汀,寒星如聚。忘却客子作楚,但欣烟水留人。诗云:“芳草萋萋,王孙不归。”夫春草碧色,红香成泥。紫骝正蹀躞(diexie,小步行走)于芳尘,游思方飘忽于韶景。写忧行乐,宁赋归来;若夫木落霜飞,秋光冷落,风送捣衣之韵,柳衰系马之条,虽非思动寒莼,客兴于兹萧索。浩然苦吟落眉,裴佑深思穿袖。诗赋之工,岂云偶得。宁取十年两句,敢云顷刻千言。临流晓坐,欸乃忽闻;山川之情,勃然不禁。青山在门,白云当户,明月到窗,凉风拂座,胜地皆仙。五城十二楼,转觉拣择。何地无尘?但能不染,则山河大地,尽为清净道场;如必离境求清,安能三千外更立法界?偈云:“对色无色相,视欲无欲意,莲花不着水,清净超于彼。”为园栽植之繁,非徒侈观,实备供具。如花可聚褥,叶可学书,竹可挂衣,茅可为藉。效用自真,颇领佳趣。至于裁菱荷以为衣,将薜荔以成服,纫兰为佩,拾箨(tuo,笋壳)为冠,检竹刻诗,倚杉完局,松花当饭,桃实充浆,犹见逸士之取裁,更得草木之知己。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掩梨花;冷句忽来,字字秋风吹木叶。可与人言无二三,鱼自知水寒水暖;不得意事常八九,春不管花落花开。海内殷勤,但读停云之赋;目中寥廓,徒歌明月之诗。石上藤萝,墙头薜荔。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尽堪闲适。颜鲁公座位帖,古色在笔墨之外;米南宫天马赋,新意在笔墨之内。二帖合看,可得形神之全,生熟之法。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落叶声,皆天地之清籁,诗肠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凡天下可怜之人,皆不自怜之人,故曰无为人所怜;凡天下可爱之物,皆人所共爱之物,故曰不夺人所好。黄次山云:“得丧升沉,尽置十年陈迹;死生契阔,聊资一笑清欢。”可为达生。小窗偃卧,月影到床。或逗遛于梧桐,或摇乱于杨柳。翠叶扑被,神骨俱仙。及从竹里流来,如自苍云吐出。清送素娥之环佩,逸移幽士之羽裳。相思足慰于故人,清啸自纡于长夜。小品原为佛典简略译本,至晚明为别高文简章而赋以新意,顿开异彩。余评其诗曰:晚明随笔绽奇葩,宁野幽居气自华。岁月风霜惊四座,小窗自纪思无涯。另附卷中未载《黄山小记》:宇内名山,未能游览,然观之记载,似无逾黄山者。奇山怪树,突巘危峰,幽洞险壑,老藤古藓,此独寻常境界。若其变幻恍惚,忽青于染,忽净于洗。月遇之而生白,日遇之而成紫,风遇之而生吼,雨遇之而涧寒。插天拄汉,龙虎有形。至于白云缥缈,若抱树而流,携石而走;势与醉石共悬,泽同瀑布争泻;散则如蝶,结则张幔。千态万象,不可模拟,巧绘之士,未能描其万一也。余读书近汤岭,日援而上。溪径曲折,叠石参差,玉笋琳琅,宛然布置。遥对云门峰,倏然如尖,倏然如腰,或倚肩相摩,或孤标自立。美人朦胧帘幕,不即不离之趣,岂形容所易尽乎?青山之缘,于此不浅,聊以写目云。


我很喜欢这套《中华经典随笔》丛书。这些都精选历代笔记中的经典精品,记野史、谈掌故、写人生、谈感悟、真所谓别样洞天。茶余饭后,兴之所至,兴之酣然,能让我轻松地多角度、多侧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掩卷而思,回味悠长,总能产生些感悟。遗憾的是,还缺少一本《陶庵梦忆》。期待。


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小品。


古代文人墨客随笔,经典。


临睡前读一则,往往会思考良久,会想——书上的解说到底对不对,从先前辈当时是以怎样的情感写下字字珠玑的它们,我这样解读它们对是不对。这是一本我买了如此庆幸的书。它是稀世珍品,知道它的人也许不多,但是肯定都很喜欢它。受益匪浅。很少有这样的文学作品,会让人像思考难题一样琢磨它却怡然自得。如果能捧着此书,品一杯清茶,观庭院落花,聆溪响虫鸣……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前人笔记小说值得一读


明清散文随笔很好。


很喜欢中华书局这套书,可惜只能单本买,真是麻烦,希望能编一套合集


果真是经典,值得一读。


中华书局的这套书很有特色!


我找就想买了,中华书局的书很好,看过了也不出手,收藏了。


买这本书完全是无意为之,觉得名字有意思,就买了。收到书一翻之下,让人颇为欣喜,一则则微散文,带着禅意,虽则短小,但字字珠玑,还有评论解析,意趣盎然。


必读的书目,很经典,留起来慢慢看


清言小品,语少意丰。


呵呵,自己写的书不好评呢。谢谢大家喜欢。


每一则都短小,结合注释看觉得短小精悍却孕藏着广博的内涵,十分适合在独自一人时静静体会


这本书对人生那是相当有启迪的。值得一看。


书很好,送货也及时,很好。


这本书以前很少听到,找到很不容易,绝对的超值,很类似《人间词话》,适合读的。


粗翻了一下,就感一股清风从田野上吹来,很舒服。待细阅后再深谈。


这本书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一段话里得知的,所以买来看看,不错


追寻中国古代文人的足迹


中国古典的东西。继承下来。


生活的道理,淡淡说来


字字珠玑,独抒性灵,意幽韵浓,将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启人深思。


很喜欢这本书,很有味道


东西很不错,学到很多东西,好书!


好书 看了可以宽心 喝点酒睡的香


挺好 蕴含大道理啊~


简单的排版,非常不错。


从外到内的淡雅,喜欢。


第一次看到古代杂文,想买一套,好书。


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评论?


还没看呢,近期买得多了


给朋友买的,他很满意.就是邮局不送包裹单,还得到邮局取,再到另一个邮局取包裹.当然不是当当的错.看来还是快递好.


适合在太阳下看,春天的时候,很触动,很开阔


性灵文笔,值得细细品味。


喜欢此书,若排版有竖排应该更有味道。。


中华经典随笔很不错,尤其是古今笑和东坡志林,包括这本小窗,通常其他出版社没有版本,配的插图和译注都恰到好处,典雅清爽。值得一看。不足之处是校对欠佳,错字不少,因为古字多有生僻,校对人员如今都是毛头小伙,远没有当年老先生的“雠校”意识。E时代的悲哀也!


中华经典系列都很好,建议大家都来读


中华书局的书我喜欢,随笔类更是小巧见文章


封面很软,纸质也还好,内容涵盖哲理多,就是字就小了点,不过中华书局的书很喜欢,挺值的。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需要感悟,这本书也一样!一切都要随缘,莫强求!


类似于幽梦影,菜根谭之类的书。不过没有菜根谭幽梦影经典。有释义,有评论。纸质不错。


寥寥数笔,写尽人生感悟。


还有一本是《小窗幽记》,明清这种随笔看看很有感觉。


这套书很有人气,确属精品书籍!我正在四处搜罗,将这套书凑齐。此书融合儒释道之精华,短小精悍,寓意深远,文字优美,评论也容易搞懂,是不可多得的美书!


书的质量很不错,内容也挺好


这一系列的书都不错的,每天看个几页感觉很好。


看完挺久的了。。。感觉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不过需要静心细读方可,感觉有点滴渗透,读完了,心中觉得收获了些东西的感觉。。。


不过这本也不错,也值得一看。


要边品茶香边看此书


文字隽永,要慢慢品。。。


古今小品,据说知堂老人全读过,真牛。这本一般般,小句子闪亮闪亮的不多,不过也有所得。开卷总是有益嘛。


爱屋及乌,便也买来这本一读。


这本书内容很不错,只是纸质有点差,希望改进


和在新华书店看到的不太一样


书被压的有的破了,而且还有点脏


当当的服务很好,书的外形也好。只是该书的内容令我失望。这古人吴从先也是,写这样的东西,自己看看就得了,还印出来赚钱。羞羞!


封面简洁 手感不错 易脏原文经典 解说丰富 引经据典 发人深省纸质稍逊 插图一般


那么你就应该会喜欢上它..呵呵...很棒..


这些经典的书籍就应该好好保存,认真阅读。


有些字有双层模糊感,一般般吧


还没看完。书是正版,包装完好,内容不错,值得仔细读,


好书,质量上乘,配图精美,价格实惠,比其他出版社的同类小品文好太多了真心赞一个


书的板式有点奇怪,略长,纸质不是很好,字体还可以。总体还行。亮点是郭征帆的评注。没有很死板地逐字逐句扣作者的用意,而是以分享见解的口吻平和地表述。不但对原著理解深刻,还看得出评注者本身博览群书,智慧颇深。这样的评注才叫评注。很好的书!


不是太厚 点评还可以 满谦虚的


写作文可以参考参考


还不错哦,看上去还可以。


很好的书,期待有时间多看看。


中华书局的这套书很不错。


历代名人雅士的随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