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寻羌

王明珂 撰文/摄影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王明珂 撰文/摄影  

页数:

189  

字数:

1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1994夏季,我的学术生涯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对曾是年少轻狂的我来说,在此之前两年得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又在这一年得到驰名国际学界之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终身聘职.四十岁以后的学术生命中还会有什么可令人振奋的转变?然而就在这一年,我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由北京到西安、西宁,一路上造访各地考古与民族研究机构,到处递出我印着“哈佛大学博士”的名片,卖弄着我在西方苦读有成的学问。直到一天,我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见到我硕士、博士论文中的研究主题,羌族……我的寻羌之旅便始于这一年,1994年夏季。在西安,陕西考占研究所的朋友领着我到处看西周早期遗址,我遥想,当年姬姓族如何与土著姜姓族合作开拓此基业。而后,我由西安搭上往西宁的火车。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配合照片的田野杂记,来呈现作者十几年的寻羌之旅中所见、所闻,介绍各地羌村民众生活与沟中的文化、传说。这不只为了纪念一些骤然消逝的过去,而更希望借着它来呈现羌族的独特之处――他们如一面诚实的镜子,映照着人们难以察觉的自我本相。王明珂先生的寻羌之旅开始于1994年夏季。他说,他一路跟随文献记载中的历史记忆,追寻羌人来到汶川。然而便是在此,突然,前面那些历史臆想以及二十年来的羌族研究成为一场空幻梦境。面对真真实实的羌族,他觉得自己对人、社会、民族、历史等等的知识贫乏得可笑。他十余年的“寻羌”之旅找到的并非传统,而是变迁。

作者简介

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在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校教授历史与人类学相关课程。1994年以来,多次到川西地区进行羌族田野调查。主要研究范围是羌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北方游牧社会之历史与人

书籍目录

岷江上游 一元钱的命 在川藏之间松潘 与世隔绝的村寨? 沟中的世界 杜杰的家人 高山草场 山神与地盘神 松潘城 黎光明北川 荞麦的故事 白马将军与走马将军 汉番边界 胡耀邦赠送的藏袍 禹里羌乡茂县 周老师与毛老师 老童与寨子里的酒 永和河坝 毒药猫 翻越史家山梁子 水磨坪与巴卓沟 射蟒英雄的故事 三龙沟 三龙诺窝寨 黑虎五族 黑虎将军 黑虎沟的老端公 牛尾巴寨“人过年” 沙朗与尼萨汶川 周仓背石塞雁门 瓦寺土司 马端公 释比经文:羌戈大战 孝子与孽龙理县 尔玛尼(黑羌族) 弟兄祖先故事黑水 大黑水 苏永和 小黑水的猼猓子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岷江上游一元钱的命1994年夏季,我首次来到汶川,在此我认识了几位威州师范学校的老师。认得这几位朋友,对往后十年我在本地的田野行旅十分关键,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我在威州大桥头的一段经历。那是一天中午,我独自在街上闲逛。走到威州大桥头,见许多人围着一位算命先生,听他说人的过去未来,围观者不时发出哄笑或赞叹。我伫足看了一会儿,后来也忍不住坐上算命先生跟前的矮凳,让他把我的命运摊在众人之前。他问了我的生辰八字后,略为掐指算了算,便以浓浊的川西乡音念着:四十三岁……四十五岁……五十岁……当时我对四川话的领受力还很差,除了几岁几岁外,我隐约只听得“走南走北、走东走西,无往不利”,接着便是作为结束的“十全十美”。我从口袋中掏出两块钱递给他。正要起身,他嘴里咕哝着,我依然只听懂最后几个字, “……十全十美”。我有点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身边一个身着羌族服装的小姑娘说: “他是要你给十块钱!”围观的人皆乐得大笑。我窘迫地又掏些钱出来递给算命先生,急急离开。我起身后,那小姑娘坐上了矮凳子。我在街上逛了一会儿,回头又遇到那小姑娘,站在路边一个花椒麻袋边发呆。我跟她买花椒,随口开玩笑地问她: “你的命怎么样?”她摇头不答。在找零钱给我时她才苦笑着说:“他只收我一块钱!”这十多年来,我虽然并非无往不利,但也应着那算命先生所说“走南走北、走东走西”——我的学术旅程由四川、云南到内蒙古、新疆,由台北到洛杉矶、波士顿。我经常想到那算命的先生、那算命只需一块钱的女孩,以及我“走南走北、走东走西”的命。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想,那算命先生当时是否知道十四年后羌族要遭此劫?


编辑推荐

《寻羌:羌乡田野杂记》作者他十余年的"寻羌"之旅找到的并非传统,而是变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寻羌 PDF格式下载



是一本配合照片的田野杂记,来呈现作者十几年的寻羌之旅中所见、所闻


寻羌——羌乡田野杂记,好书


《寻羌》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羌在藏汉之间》的写作纪实性描写的基础上增建了5.12之后感怀情感。不过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一个学着做学问的艰辛。其实社会学家都是非常辛苦的,跋山涉水、历尽艰险,还要有个好身体,应付各种生活条件,例如长时间不洗澡、吃饭可能不干净、野外各种风险等等……但如果热爱这门学科,又喜爱户外活动的话,那么这项工作又有很多乐趣……还有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好的社会学家必须是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田野。如果恭维一点的话,作者有费孝通前辈的影子……


数次与羌乡擦肩而过,有机会一定去停留


作者是羌族研究者,这本书记录了他的研究足迹。


王明珂的调查笔记,值得看看,通俗易懂。


真是好书 可以了解真实的川北少数民族


尽管对书中的某些论断,我颇有疑惑乃至难以赞同,但王先生的考究,还是很有成果的,佩服!
比之大陆某些所谓专家,王先生其人其文都显然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很好
但作者为什么不画几幅手绘的简易地图插在其中呢,岂不更好

只好自个儿上网查地图
美中不足。


好评如潮的学术名著啊。


拿到书后,一口气就看完了,感觉还不错


特别有意思的书,资料详实


印刷精美,质量上乘,读来轻松,很喜欢!


散散心读读,有意思的学术杂记


本书作者是历史人类学家,在四川羌族地区有过多年调研经历,并出版相关专著。本书时期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杂记,包括照片、见闻、掌故传说等等,比学术专著看着轻松许多,但仍不乏较深层的思考。


不错的一本杂记,了解当地文化以及一个人类学者的艰辛快乐,适合大众和专业学者阅读。


我用了3天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语言平实,读起来轻松,心情愉悦。争取今年亲自去一趟感受一下。


不错的一本书.受益匪浅.


这是献给震后汶川的一本小书,图文并茂。可惜包装简单,封底折了。


想了解了解这方面的可以读读


书不错,但发过来的书皮是烂的,希望当当以后不要这样。


这本书确实是札记,记得很杂,不太理得清时空线索,只记得一个个充满人性的生活画面,民民俗风化融于其中。这本书相当于是对羌族文化的入门级读物,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悠远神秘的民族文化,而在于通过作者极富人文主义的写作手法,去感受如今的羌族普通人家的真切的生活。作者的这种人文主义写作手法,通过发现小姑娘屋里的一张林志颖画报,继而引发种种感想,然后是醒悟后的通达和自嘲(等等不一而足),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大陆作家学习。


台湾学者的文字与我们时常读到的大陆学者的不同,他们诚实而美,还简明。


作者此类书我看过,对文化挖掘很深,中国学者值得学习!~


书中根据现下羌族聚居地分为几个章节,先是粗略看了一下其中某章,因我是那里人。总的说来对作者其中一些看法不太认同,因其有所偏失。其他的嘛,全书图文并茂,多是叙事,看起来不费力,作为一般读物可以购买。


没什么营养的书,类似于游记。感觉一般。


书是好书,这个装订差了点,女朋友看了几天发现开胶了……


因为是导师的好友,所以对于王明珂就更加关注。最好是和羌在汉藏之间一起看,很好的民族志图书,没有一定时间的田野是写不出来的。


真是的反应羌族地区的人的生活习性。对民族了解和研究有一定的帮助行,从一个地区的故事描述来看,能看出90年代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变化。也看到中国的前几年,很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图片也很朴实。可以作为游记来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