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广州通史(全八册)精

杨万秀主编,钟卓安副主编,汪叔子副主编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09-25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杨万秀主编,钟卓安副主编,汪叔子副主编  

Tag标签:

无  

前言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州有许多名字。她早期称番禺,又有楚庭、羊城、穗城之称。至三国时期,始有广州之称。到隋朝时又一度改称番州。还因广州四季常青,花香飘逸,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依山带水,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北回归线在市境中部偏北穿过,全市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度及濒临南中国海的共同作用,使广州一年内冬夏季风交替,光能充沛,雨量丰富,宜于人类生活和发展生产。广州又居于广东海岸线的中央,西、北、东三江的汇合处。南部珠江口水道密布,岛屿星罗,出海水道众多,其中以虎门、横门、磨刀门、崖门等最著名。这为广州成为我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提供了条件。广州市现有土地面积7434.4 平方公里,辖越秀、荔湾、海珠、萝岗、南沙、黄埔、天河、白云、番禺、花都等10区和增城、从化两市(县级)。全市常住人口约1050万。

内容概要

《广州通史》记述时间从远古到1991年,即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前结束,此后,广州历史开始了另一新的篇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州的地域概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广州通史》记述的空间以今天的广州市区为主,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管辖范围。全书分为古代卷,从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近代卷,从鸦片战争至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前;现代卷,从护法运动至1949年广州解放;当代卷,从广州解放至1991年。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我们把广州近代史的终结,划定在1916年袁世凯、龙济光对中国和广东(广州)统治的结束。而以1917年孙中山发动的第一次护法运动为广州现代史的开始。这既凸显了第一次护法斗争在广州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可使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的以广州为基地的多次护法斗争有机相联,完整而不分割。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带领革命党人于1917年和1920年两次南来,欲将广州建设成护法运动的根据地,并进而统一全国。这一时期的广州一直是全国民主革命力量集结的中心,以护法首都之盛名而耀目于四方。其护法精神深植于广州人民之中。  本套丛书还包括:《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现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现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当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当代卷 下册》。

书籍目录

《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上册》 总序 本卷前言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广州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   一、自然环境   二、地形地貌  第二节 广州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状况   一、旧石器时代的岭南先民   二、广州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三、新石器遗址反映的古人类生活与习俗   四、广州与东南沿海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关系   五、五羊的传说  第三节 先秦岭南的青铜文化   一、岭南青铜器概况   二、古文献反映的青铜时代社会状况  第四节 南越族及其社会状况   一、南越族的兴起和分布   二、南越族的经济和文化习俗   三、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对南越文化的影响   ……《廣州通史 古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近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现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现代卷 下册》《廣州通史 当代卷 上册》《廣州通史 当代卷 下册》

章节摘录

插图:广州地处中国大陆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端,位于东、西、北三江的汇合处,濒临南海,背靠白云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最早的历史可上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发现了一些原始居民活动留下的文化遗址。如南海西樵山细石器遗址、佛山河宕遗址,以及广州市东北郊龙洞飞鹅岭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晚期的山岗遗址。这些遗址出土的石器中,磨制双肩石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生活,是以原始的锄耕农业为主。在广州市北郊新市发现的葵涌贝丘遗址,文化堆积分布在一个高出四周稻田约20米的山岗西坡及北坡上,出土物以印纹软陶和磨制的双肩石斧为代表。在堆积层中,有大量贝壳,包括淡水生殖的蚬蚌和咸淡水交汇处生殖的螺蚶等动物贝壳,反映出居住此地的广州先民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也开始了原始的锄耕农业。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从新石器时代起,广州地区的先民已经在此从事渔猎和原始农业生产。

后记

本卷所述,是《广东通史》近代部分的内容,它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止于1916年龙济光广东(广州)统治的结束,凡76年。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因为它是广州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大转折时期,新旧交替,异彩纷呈,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纷纷登场,时现时灭,尽显本色。要准确把握这一复杂多变的“断代”历史,实非易事。为此,我们组织了六位相关专家,历时十三载,数易写作提纲,多易文稿,才完成现在与读者见面的这卷史书。尽管我们竭尽全力,不敢怠慢,但因我们的知识和写作水平均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唯有敬请各方人士和读者不吝指点赐教,以便日后择机改正。我们本着文责自负的精神和便于与读者沟通的原则,现将本卷作者及其所撰章节,按序列单如下;钟卓安第一、三章,汪叔子第二、四章,张苹第五、六章,刘圣宜第七、八章,郭小东第九、十章,倪俊明第十一章。本卷书稿,先后请中山大学李吉奎教授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方志钦研究员审示全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张磊研究员、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邱捷教授等,审示部分章节。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均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推荐

《广州通史(套装共8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广州通史(全八册)精 PDF格式下载



资料丰富,研究较有深度。


有点封建正史的味道,因而未能将一些被正史所不齿的但却对历史有贡献的人记录在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