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河南理工大学史

《河南理工大学史》编委会编 中華書局
出版时间:

2009-09  

出版社:

中華書局  

作者:

《河南理工大学史》编委会编  

页数:

591  

前言

  我对河南理工大学的认识,始自20世纪30年代的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孙越崎先生时任该校常务校董,我是孙越崎先生的侄子,当时就住在叔父家中,常听他谈及学校的情况。1945年,我任职孙越崎先生创办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其高级管理层及重要技术人员都毕业于该校。他们受孙越崎先生实业救国思想和敬业、刚毅人格的影响,以扎实高深之学问、锐意进取之精神和吃苦耐劳之品格,成为天府矿业的中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孙越崎先生亲自推动关林复校和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并出任名誉校长,因而我对学校的了解又多了一些,特别是1999年我到学校参加建校90周年庆典和孙越崎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与学校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光阴荏苒,学校百年华诞即至,修撰百年校史,其存史、资教、育人意义深远。世鹰、少安和友峰托我为序,看到孙越崎先生为之倾心的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十分欣慰,遂欣然命笔。  《河南理工大学史》结合时代大背景将学校历史划分为创建至新中国成立、建国至20世纪末、新世纪至今三个阶段,分三编来陈其历史轨迹,述其成就贡献,彰其思想精神,再现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独到的高等教育史学价值。

内容概要

  《河南理工大学史(1909-2009)》结合时代大背景将学校历史划分为创建至新中国成立、建国至20世纪末、新世纪至今三个阶段,分三编来陈其历史轨迹,述其成就贡献,彰其思想精神,再现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独到的高等教育史学价值。

书籍目录

序第一编 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校的创建与发展第一章 办学历程与办学宗旨第一节 自强不息的办学历程第二节 养成矿务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第二章 致力近代工矿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第一节 贯彻“西学为用”的教育教学第二节 名师荟萃的教师队伍第三节 渐臻充实的图书与实验条件第三章 立足近代工矿技术的科学探索第一节 学术机构与激励措施第二节 科学探索与研究第三节 百舸争流的学术交流第四章 私立体制下的管理保障第一节 管理体制第二节 经费与办学条件第五章 铸就爱国爱校光荣传统的学生运动第一节 反帝爱国运动中血与火的洗礼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奋争第三节 辗转流离中的不屈抗争第二编 社会主义行业工科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第一章 发展历程与办学指导思想第一节 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办学指导思想第二章 培养煤矿工程师的教育教学体系第一节 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改革第二节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建设与管理第三节 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第四节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五节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质量第三章 面向煤炭工业发展的科研工作第一节 科研机构、规划与管理第二节 科学研究与成果第三节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第四章 行业工科大学的管理保障第一节 内部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第二节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 学生管理工作第四节 条件保障与合作办学第五章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节 党建工作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节 群团工作第三编 新世纪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第一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发展与跨越第一节 办学规模、质量、层次跃上新台阶第二节 教育与办学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第二章 多科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第一节 本科教学工作新体系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第二节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建设与管理第三节 教学条件建设第四节 万方、成人、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第五节 开放与合作办学第三章 多科性大学的学科建设第一节 学科建设思想与政策制度体系第二节 学位点与重点学科建设第四章 强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规模、制度与导师队伍建设第二节 研究生培养模式第三节 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管理第五章 教师队伍建设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人才政策第二节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第六章 服务于煤炭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第一节 科研工作指导思想与机构建设第二节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与成果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学术成果第四节 学术交流与活动第七章 多科性大学的管理保障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学校规划第二节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 加强学生工作第四节 办学条件建设第八章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加强与创新第一节 党的建设与干部制度改革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第三节 学校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四节 群团工作附录一 河南理工大学历任校领导任职年表二 河南理工大学教师名录(1909-2009)三 河南理工大学著名校友名录(部分)四 河南理工大学组织机构设置一览表(2()09)五 河南理工大学院(系)及专业设置一览表(2。09六 河南理工大学院(系)简介(2009)七 河南理工大学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八 河南理工大学大事年表(1909-2009)后记河南理工大学整体规划图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教育模式。《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新一轮列强瓜分中国的强烈欲望和攫取路、矿权的疯狂行径。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爱国地主、绅商和维新派有识之士认识到非振兴实业无以图存,提出“尽变西法之策”,清政府被迫采取“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以图强,民族工矿业遂获得发展。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出现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焦作路矿学堂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对中国大肆掠夺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并承担起“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建立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废除科举制度后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焦作路矿学堂的创办交织着外国资本与官僚、民族资本间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在灾难深重的岁月中辗转4省、迁址10次,历经沧桑、备极艰辛,铸就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和爱国爱校传统。40载筚路蓝缕,40年风雨兼程,学校始终承载“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的使命与追求,发展成为“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顽”的培养矿业人才重要基地和学术重镇,为国家采矿业步入文明时代做出了卓越贡献。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河南理工大学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