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风东渐

苏生文,赵爽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苏生文,赵爽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中,赵爽是我的研究生,硕士论文以《“红楼梦模式”在近代的流变》为题。苏生文则出身于专治中国近代史的王晓秋兄门下。没有询问过他们相恋的经过,但依据中国“文史不分家”的传统。总觉得苏、赵二人的结合是相当理想的婚姻形态。从学术层面上说。可以称为“文学与史学的联姻”。我的这个感觉后来证明果然不错。  二人的初次联袂出场,是在1998年秋。那时,我和陈平原约集了几个学生一起写作《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其中比较难处理的反映官方态度的“内外交困”一组文字,便全部分配给他俩负责。更因苏生文有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之便,为全书搜集照片的工作也自然着落在他身上,该书于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际出版后,从内容到形式。均获得广泛好评。只是我对他们至今仍深怀歉意,因为在《触摸历史》内封的撰稿人名单中。

内容概要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軔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厂对社会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占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

书籍目录

序 夏晓虹绪论: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一)从视洋物为“奇技淫巧”到“仿洋改制” (二)从“最恶洋货”到“以洋为尚” (三)“文明排外”与“逆流而上” (四)馀论一、“素裙革履学欧风”——中国近代服饰的变迁 (一)“辫落欢呼齐拍手” (二)“天足跚跚海样妆” (三)“时样新装称柳腰,中西合璧市招摇” (四)“记得改元初变故,革鞋毡帽遍华街”二、明清来华西方人吃什么三、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认识 (一)“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二)“菜牛.吃了是不作孽的” (三)番菜:“烹饪之法,不中不西” (四)西餐:“高档”、简洁和“文明” (五)“以格致之理,推求养生” (六)“吾国人苟能与欧美人同一食品,自不患无强盛一日” (七)馀论四、石头与木头——对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认识 (一)“这个国家实在没有任何堪与其人民和文明相称的建筑” (二)“中国人对我们的印象,相当于我们对这些建筑物印象的十倍” (三)“在那树木蓊郁之中,露出红楼一角,这种环境是何等幽雅而有诗意” (四)馀论五、近代交通工具与“男女之大防”的突破 (一)相遇于途的“危险记忆” (二)“危险记忆”的延续 (三)“男女杂坐不以为嫌”六、铁路与中国近代的旅游业 (一)“日行千里”成为现实 (二)“游铁路”成为旅游新项目 (三)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 (四)团体旅游成为可能 (五)馀论七、交通近代化与公共秩序 (一)乡与城 (二)“私”与“公” (三)旧与新 (四)弱与强 (五)华与洋 (六)馀论后记

章节摘录

  在微量元素方面,牛奶是钙质的最优来源,西方人每天都喝牛奶而国人基本不喝,所以国人所得的钙质比西方人少。  总之,国人从食物中所获得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均不如西方人,所以体质也理所当然不如西方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国人以素食为主,而西方人以肉类、牛奶为主。因此,吴宪主张国人应该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增加动物性营养的摄入,特别是多喝以往国人不爱喝的牛奶。儿童、产妇尤应如此。  《营养概论》还运用人类学家的调查结果,来旁证荤食优于素食,人类学家通过对非洲两个条件相近的部落的调查发现,食用牛奶、肉类为主的部落明显要比食用谷类、水果为主的部落在高度、体重和膂力上占有优势,而且身体也健康得多。  由于现代营养学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从现在来看。吴宪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可能是过时的,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吴宪所处的时代和现在大不相同,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国人普遍营养不良、动物性营养的摄人普遍不足,与现在许多人营养过剩、动物性营养摄人过多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吴宪的营养学理论是有针对性的,对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无疑是有帮助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风东渐 PDF格式下载



对了解近代史有帮助


很有意思的小书,


这个作者就是我,不好评论的……


不属于严肃沉重的历史书籍,
是轻松有趣的小品文类型。


一 书的纸张 印刷质量很好,
二 价格适中
三 内容很好 适合一般人 对于研究者来说就不太适合了


内容深浅适当,读了增广见识。


用夷变夏有什么?陈寅恪曾说,自己的肚子,其实早餐更喜欢牛奶黄油面包.文化保守主义现在又抬头了,三字经上了百家讲坛,大家注意了!


文字还算流畅,但感觉是蜻蜓点水,只讲了一些表面现象,引用点东西,没有任何深入的分析,没有观点,这种东西要多少都写得出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