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五讲
2010-3
中华书局
吴如嵩
189
无
本书作者作为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对《孙子兵法》中军队建设、战略战术、军事后勤、军队地理等各方面的观点,结合古今典型战例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逐篇串讲,同时又对孙子其人的生平事迹和作战指挥艺术与《孙子兵法》其书的版本源流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多有作者新颖独到的见解,值得一读。
吴如嵩,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兵法与军事历史的研究。专著有《孙子兵法浅说》、《孙子兵法新论》、《孙子兵法新说》、《孙子兵法辞典》(主编)、《孙子兵法与养生治病》(合作)、《孙子兵法连环画》(合作)等。
第一讲 略谈孙子其人其书第二讲 《孙子兵法·计》篇第三讲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四讲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五讲 《孙子兵法·形》篇第六讲 《孙子兵法·势》篇第七讲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八讲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九讲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十讲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十一讲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二讲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三讲 《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四讲 《孙子兵法·用问》篇第十五讲 结语
孙子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神秘的人物。说他神秘,是因为在历史上他曾经引起许多争议,这其中包括他的家世、生平、结局、著作等等,当然也包括对他的评价。产生争议不足为奇,因为孙子距离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已很难找到详细的史料。不过对于孙子这位伟大的兵学家,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记载。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他的始祖是虞帝舜,姓妫氏,到周武王的时候,封妫满在陈,因此这个妫满就是陈氏的始祖。 后来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由于当时陈、田这两个字的读音非常相近,于是陈完就改称为田完。陈完的后世孙——孙子的祖父陈书,也就是田书,因为攻打莒国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为了奖励他,就赐陈书为孙氏,陈书就成了孙书,食采乐安。所以孙书就是孙武这一支孙氏的始祖。孙武有三个儿子,他们是孙驰、孙明、孙敌,孙明的儿子就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齐国军师孙膑。历史上孙氏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权,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我曾经与霍印章先生在《论孙子研究上的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中提出一个看法,认为以公元前541年,也就是他的祖父孙书伐莒这一年作为孙子出生之年比较准确。史书记载,孙武因为齐国的田氏、鲍氏、高氏、栾氏这四姓之乱,逃到了吴国的首都姑苏,也就是今天的苏州附近隐居。现在苏州市的孙武子研究会的专家考辨,认定今天吴中区的穹隆山是孙武当年隐居著书的地方。 隐居著书的孙武是怎样登上吴国政治舞台的呢?事实上孙武登上吴国的政治舞台是戏剧性的。当时吴王阖庐准备攻打楚国,但缺少一位善于打仗的将领,孙武的好友伍子胥就向吴王推荐了孙武,但是吴王并没有接受,于是伍子胥就一连七次推荐。我们知道当初萧何也只是向刘邦三荐韩信,可见这次推荐是何等困难。 最后吴王同意接见孙武,但并不表示他就一定会重用孙武。吴王看到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孙子兵法》,孙武书中那惊世骇俗的高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称雄的吴王的深刻共鸣。但是吴王还是要考察一下孙武,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用180个宫女演练队列操练。孙武接受了这个难题。 孙武把宫女分为两队,她们都身穿戎装,手持戈戟。孙武让吴王阖庐的两个宠妃分别担任队长,然后就让她们按照军令进行演练。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视同儿戏,就是不听号令。孙武大怒,当即就绑了吴王的两个宠妃,虽然吴王求情,孙武还是斩杀了这两个宠妃。宫女们大惊,于是令行禁止。后来吴王也猛然醒悟,知道孙武是真正善于治军作战的人,于是任命他为将军。 这个故事叫“吴宫教战”,也有叫“吴宫斩美姬”的。它生动地表明了孙武以法治军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了兵凶战危,兵不可玩,操场如战场,一定要严格训练,以法治军。孙武在吴国励精图治,建功立业,关于他的辉煌业绩,历史缺乏具体的记载,只有一些概括性的表述。大致就是说,他任将军过后,经国治军,吴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公元前506年,孙武协助吴王阖庐大举攻楚,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就在今天湖北江陵西北,取得了以三万人击破楚军二十万的巨大胜利,其后的事迹就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了。 比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只是说孙子在吴国,北威齐晋,就是打齐国打晋国的时候,“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出了力。《吕氏春秋·简选》篇说吴王阖庐曾经北面威迫过齐国晋国,令行中国,与这句话相类似。《史记·伍子胥列传》也说,当时吴国就是用伍子胥、孙武的计谋,向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面威迫了齐国晋国,向南面征服了越人。至于孙武究竟死于何年何地,因为什么而死,却是个历史的悬案。 关于孙武,不仅仅是他最后的结局扑朔迷离,历史上对是不是有孙武这个人也曾有过争议。原因是什么呢?本来早在东汉《汉书·艺文志》这本书上就明确讲了,有一本书叫《吴孙子兵法》,有一本书叫《齐孙子》,分别为孙武和孙膑所著。但是大约在东汉末年,孙膑的《齐孙子》失传了,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就不见记载了。八九百年后,宋代刮起了一股疑古之风,个别学者对历史上是不是有孙武这个人产生了怀疑。南宋有个学者叫叶适,他认为,孙武为大将,可是在《左传》里面怎么没有记载呢?他就认为,司马穰苴和孙武,都是那些游说之士编的,不是事实。南宋还有一个学者叫陈振孙,他也认为孙武在阖庐手下为臣,怎么不见《左传》有记载呢?孙武这个人到底是哪一代的人呢?他也提出怀疑。宋朝人的这些怀疑,明代的时候没有人响应,但是到了清朝以后,就有很多附和的了。比如清代的全祖望,他就认为叶适这个怀疑是对的;近代有个金德建,他就断言说孙武著《孙子兵法》全是伪托之说。日本有个学者叫做斋藤拙堂,他认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孙武是他的名,孙膑是他的绰号。但是,这些对孙武其人的怀疑之说,因为证据不足,并未得到学术界多数人的认同。 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当时震惊了学术界。因为这澄清了千年的迷雾,肯定了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确有孙武和孙膑这两个人,并且分别著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那可是声名赫赫,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是所谓“境内皆言兵,藏孙吴(孙武与吴起)之书者家有之”。这个“家有之”不是说家家都有,是指的家大夫,那都是有身份的人。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就是说打仗的人都在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到了宋朝元丰年间,就是公元1080年,宋神宗为了适应选举武举的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下令编著《武经七书》,武经就是军事学的经典,《孙子兵法》就列为武经之首。宋神宗时官刊本的《武经七书》今天已经不可见了,但是宋刊本另外还有一种白文的大字本,原来是陆心源的醑宋楼藏书,到了光绪年间醑宋楼的藏书全部被日本人岩崎氏买去了,这本书现存东京静嘉堂文库,于是《武经七书》也就随之东流日本。 在传世的《孙子兵法》的版本当中,真正最早的注本应该是曹操的《孙子注》,也就是《孙子略解》。到了宋代,出现了曹注本和其他本子合刻的版本,其中值得提到的是吉天保编辑的《十家会注孙子》,但这个版本是不是就是广泛流传的《十一家注孙子》,也还是个疑问。现存的《十一家注孙子》有三部,一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一部在上海图书馆收藏,还有一个是残卷,残本也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必须指出的是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虽然是残本,但它是时代最早的,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参加发掘和整理工作的吴九龙先生断定,简本是传本《孙子兵法》的祖本。此外日本还藏有一个樱田本。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孙子兵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版本。从古到今《孙子兵法》的版本是很多的,据于汝波先生的《孙子学文献提要》统计,清朝以前存世的《孙子兵法》就有205种之多。《孙子兵法》自从公元734年传入日本,公元1772年传入法国,公元1910年传入英国,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三十多种不同的外文译本。 P3-6
《孙子兵法十五讲》是根据考试在线频道制作播出的《国学大讲堂——孙子兵法》节目编纂而成。考试在线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致力于教育考试类节目的数字频道,目前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3000万用户。如需订购此频道,请与当地数字电视运营商联系。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吴如嵩将军首度开讲,《孙子兵法》不是教人使诈,而是授人以智。权威专家逐篇串讲,数十年心得荟萃一书,初学者绝佳的入门读物,《孙子兵法十五讲》以作者在考试在线频道所作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无
大家一谈到孙子兵法,都能随口说出几句赞美的话语,但实际上很多人却对其中的内容是一无所知,即使是读过孙子兵法的人,也对其中很多的含义一知半解,作者从孙子兵法的来龙去脉开始,追本溯源,对孙子兵法的十三章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讲解,而且还对一些具有争议以及一些长久以来流传的谬误进行了分析,使我这个读了好几遍孙子兵法却不入其门的人,也有了一些“茅塞顿开”的感觉!可以想见作者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境界!!!
吴老是我国目前研究《孙子兵法》顶尖人物,用讲课的形式。。。。。
孙子兵法的入门书。
分析得很详细,有助于读者初步掌握《孙子兵法》,总而言之很不错。
内容还可以,但是不是我觉的最好的写孙子兵法的
军事专家就是军事专家,吴如嵩先生讲解透彻,语言精当,读后获益匪浅,印刷质量高,当当网的服务质量非常高,推荐购买此书。
这本书不错,果然是一只研究的人写的。不得不说,写书这哥们确实牛逼。
读史使人明志。理论与历史例子相结合。
还是自己多读,多思
专家的话,有选择的听吧。
讲得不错,有一定的深度
读好书,学经典
不错的,可以一看,有时代特色
很喜欢,绝对物超所值
VEVY GOOD。
很正版.
越看越喜欢!
老书才经典,研究孙子兵法的好书
其实我特别想知道如何运用,正例反例进行比较。知识性的,解读性的,读了1000页都不止了,不能老让我想,这本书哪里好,哪里对,我想的是这本书到底可以指导什么具体的事情。
教学参考,还没细看,好象与“新说”差不多。
内容好,值得品读
书不错,就是对于我这种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书的人来说,要慢慢看才能体会,呵呵
还不错,看后有帮助
不错·!
hjghjkljl;jk'
一般,不值这个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