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仰观垂象

泰祥洲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5-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泰祥洲  

页数:

287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泰祥洲编著的《仰观垂象:山水画的观念与结构研究》以史料文本和图式为研究视角,结合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采用二重考据法探寻了中国山水图式起源于宇宙观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中国山水画体的初始形态,试图勾勒出中国山水画由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并揭示了其形式变迁的图式根源。

作者简介

泰祥洲:生于银川,自幼学习书法,先后师从王文均、胡公石,至今坚持未辍。1991-1996年师从崔玉润、李振江学习揭裱古代书画技艺。1998-2000年在新西兰学习数字媒体专业,作品《东方的宇宙》获该年度新西兰数字媒体最佳专业设计奖,回国后先后任互动通艺术总监;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站设计总监;创办《中华遗产》,任总策划;200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师从包林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师从刘丹先生学习传统中国水墨绘画。

书籍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早期中国宇宙观与山水图式的起源
2.1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1.1天命与天道
2.1.2从天文到人文
2.1.3“天、地、人”三才观影响下的图式:以马王堆帛画为例
2.2早期图式的创制人
2.2.1巫觋与艺术:缯画的启示
2.2.2画史:文人溯源
2.3中国山水图式的渊源
2.3.1天地分野:中国古代建筑、绘画的图式基础
2.3.2星象图的绘画图式
2.3.3从“山海”到山水:马王堆出土漆棺画《云气图》研究
第3章山水画图式的审美化进程
3.1作为一种宇宙观和审美观的山水图式
3.1.1老庄天地之美思想对山水画美学观的影响
3.1.2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山水画图式及其对后世影响
3.2山水画体的形成和演变
3.2.1从天官分野中蘖生的山水画体
3.2.2修禊之事与寄情山水:以兰亭集会为例
3.2.3禅宗流风下的辋川图式
3.2.4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第4章观念和结构的媒介:材料
4.1中国传统的色彩观
4.1.1五色观及其发展和色彩使用
4.1.2从“青色”、“玄色”看早期色彩观念
4.2水墨融合与同构
4.2.1太一生水
4.2.2墨的构造
4.3墨分五色——笔、缯、纸与水墨的结构化
4.3.1统摄山水画图式的笔法结构
4.3.2缯
4.3.3纸
4.3.4墨和水的结构法则
第5章传统宇宙观的动摇和现代山水画的重构
5.1西方科学世界观东渐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1.1现代山水画重构的现实背景:西学东渐和经学的终结
5.1.2现代山水画重构的观念背景:由时空观转向时间观
5.1.3从科学一元论走向现实主义
5.2从“改良”到“改造”:写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画山水图式
5.2.1“中国画改良”的写实主义途径
5.2.2写实主义对新中国山水画图式的“改造”
5.3当代山水图式的思想语境
5.3.1“中国画穷途末路”说
5.3.2“传统主义”
5.3.3“笔墨之争”
5.4写实主义解构之后
5.4.1“新文人画”运动
5.4.2“现代水墨”实验
第6章基于多维图式的山水画
6.1科学与艺术的互动
6.1.1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在中国
6.1.2当代物理学的宇宙图式及其影响
6.1.3全息图式与山水画隐喻的相似性
6.2投射原理和多维山水画图式的重建
6.2.1现代物理对宇宙的探索和古代中国的宇宙模型
6.2.2重新寻求图式创造的动因
6.2.3理解图式的投射原理
6.2.4光的映射与内观的山水画图式
6.3画品反思:多维山水图式下的审美尺度
第7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毕沅在《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中对其有专门的介绍:“沅日:《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梁张僧繇等图。十三篇中《海外·海内经》所说之图,当是禹鼎也:《大荒经》已下五篇所说之图,当是汉时所传之图也,以其图有成汤、有王亥仆牛等知之,又微与古异也。二据《艺文志》,《山海经》在形法家,本刘向《七略》以有图,故在形法家。又郭璞注中有云:‘图亦作牛形’,又云‘亦在畏兽画中’。又郭璞、张骏有图赞。陶潜诗亦云:流观《山海图》。”③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叙》中说:  “古之为书,有图有说,《周官》地图,各有掌故,是其证已。《后汉书·王景传》云:‘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是汉世《禹贡》尚有图也。郭注此经,而云:‘图亦作牛形’,又云:‘在畏兽画中’。陶徵士读是经,诗亦云:‘流观《山海图》’,是晋代此经尚有图也。《中兴书目》云:‘《山海经图》十卷本,梁张僧繇画,咸平二年校理舒雅重绘为十卷……’是其图画已异郭、陶所见。今所见图复与繇、雅有异,良不足据。然郭所见图,即已非古,古图当有山川道里。今考郭所标出,但有畏兽仙人,而于山川脉络,即不能案图会意,是知郭亦未见古图也。今《禹贡》、《山海图》遂绝迹,不复可得。”④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上有非常复杂的绘画图式(图2.27)。漆棺长2.56米,宽1.18米,通高1.14米。盖板厚13N米。四壁板高均为90厘米,其中左、右两侧板厚11厘米,头挡和足挡厚12厘米,宽96厘米。底板厚11厘米,宽1.12米,长度与盖板相同。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形态生动的许多神怪和禽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仰观垂象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有创造力的一本书!过去看中国画都只是看看图,看看介绍,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绘画的原理。作者对中国古代天文知识和绘画的联系,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各个类型的艺术都有新的认识,非常有收获。
看这本书不能着急,因为信息量实在太大了,看的过程中还总要停下来想想,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联想。对于研究艺术和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很有启发。这本书和中华书局出版的传统学术不一样,更有作者自己的想法。好书!以后会经常关注此作者。
另外,书的装帧也很用心,近年难得一见。


想看多日未曾买到,是区域购买。得知能够买了,当即下单。未深读,只写这些…


对美的认识提高


书籍装帧漂亮,内容也很好。


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但细节处尚有商榷


为作者的博士论文,我个人比较反感用博士论文来说事的人,但作者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来阐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也算是吃了螃蟹吧


冲这个专题买的,不失望,也不觉得特过瘾,作者可能年纪轻了点,有些问题似乎是在回避,是否素材太难收集啊?图式上的文字不适合研究中国山水画,有些将西方的艺术史理论硬扯到传统文化里来,书中的线索有些新意,观点也较正轨——里面有一幅作者未题跋的山水,很不错。
中华书局的品牌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对于新人也较为支持,个人感觉,现在的传统画学研究有些不太对路,没有以前的老学着的文字精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