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奢华之色

扬之水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扬之水  

页数:

27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三)》主要讨论的宋元时代,等级禁限已经弛缓,执行又不严格,因此,金银器皿数量陡增,广布民间,世俗气息因之愈益浓郁,并且其造型、装饰常被陶瓷器、漆木器摹仿,成了时代器皿制作的核心。  宋元金银器皿虽然重要如此,但其研究却长期萎靡。如今,情况终于改变,扬之水正是促成这个改变的关键人物。近年,她把主要精力倾注于此,刊布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著,您手中的书就是她近年心血的结晶。扬之水能够卓然成家,原因自有种种,其中,占据突出地位的是其工作精神和研究方法,这些在书中都有集中体现。  有个现象,学人都不陌生:若干专家总热衷依据片段史料,发些若非谬误,便属肤浅的议论。扬之水截然相反,她特重资料的完备、讨论的绵密。

书籍目录

序《尚刚》第一章 宋元金银器皿 小引 第一节 台盏与盘盏 第二节 散盏 第三节 酒船与槎杯 第四节 屈后 第五节 酒注和玉壶春瓶 第六节 马盂和马杓 第七节 果盘及其他 第八节 装饰与制作工艺 余论第二章 明代金银器皿 第一节 小强 第二节 举例附论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太乙仙人即太一真人,如此,朱碧山槎杯坐者“手执书卷仰读”的一种,当是受了“太一真人莲叶舟”的启发,而把支机石换作书卷,因使槎中人变了身分,即由张骞而易作太乙真人。王士稹在这里没有说明他的判断依据,但依凭前例举出的关于“太一真人莲叶舟”的画作和题画诗,当可支持这样的认识。故宫所藏银“龙槎”,系铸后施雕,人的头、手、云履等均系铸后接焊,而接焊处浑然无迹。其杯口下刻“贮玉液而自畅,泛银汉以凌虚;杜本题”。槎腹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槎尾有“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于东吴长春堂中子孙保之”楷书款,可见这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今与传世的几件相比看,大至整体造型,小至人物的身姿眉宇及风神态度,均显示出它是诸作中的翘楚。由龙槎上面的题诗又可明白其用途是饮酒。几件银槎杯曾辗转流传于明清两代若干名人之手,并多有名重当时的诗人为之题咏。清厉鹗《樊榭山房集》卷七《朱碧山银槎歌为秋玉赋》,亦其事之一。而诗所谓“银槎酌客客作歌”,也正说明银槎的用途如酒船之为劝杯而敬酒。《朱碧山银槎记》云:“乘槎形酒杯本身就是一件具有诗意的艺术形式,宋以前还没有看到过槎形酒杯,这种形式只盛行于元、明两代,及到清朝就没有这种形式了。或者这种杯子就是由元朱碧山创造的也未可知。”槎杯可以说是朱碧山的创造,不过它却不是空无依傍,而是有着明确的构思来源。作为工匠,却不妨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具体的形象来诠释和阐扬士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向,而工匠的诠释与发挥,正酝酿了这一趣向的无限生机。


编辑推荐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3)宋元明金银器皿》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奢华之色 PDF格式下载



宋元金银器皿造型与纹饰的设计构思多来自绘画小品,在绘画向着造型语汇的转换中,也颇为用心的以一锤一錾,保存了不少笔情墨韵,是以而特有着清新活泼的意趣。明代于宋元多有继承,却以制作的规整使得造型趋于端重。


扬之水的奢华之色一套三本都买全了,很好的书,装帧古色古香,铜版纸也特别好,死沉死沉的拎回家。就是感觉字体大有点儿浪费纸张,而且普通彩印就成了,没必要用那么好的纸,价格也有点儿贵。但内容是真的喜欢。希望以后能多点儿折扣吧,买这套书肉疼了好一阵子呢。


无论装帧还是扬之水先生的研究撰写都非常满意。对金银器感兴趣的同仁非常值得一读和收藏


这本不是首饰了,但依然很有看点~古人的生活真奢华啊~


一共三册,满减后,差不多半价


三本成一套,就都买了。
啥话都不说,买了看了就晓得这套书值得拥有。


虽然打了折,还是满贵的,不过还是三本买齐了……


很冷僻的知识范畴能研究出一套体系是难能可贵的,不管有时间读否,都值得收藏一套!这是心血之做。


古代人过得真精致讲究啊!


喜欢彩图,古人生活真奢侈啊,光看着这些图都让人羡慕!


对这类比较感兴趣,所以买来学习学习


内容材质都不错,漂亮。


收齐一整套,好好学习


配图清晰,印刷精美,拿在手上就觉得是本好书,就想细细的品读


很棒的一本书。特价买的,比较值。


特别的可以


学到很多的知识,喜欢扬之水的书


图片精美,解说详实


全彩图,很清晰,长见识的好书。值得购买。


终于买全了这一套书,可喜可贺的事。


内容好,价格高,不是一次可以看完的,慢慢读,慢慢消化。


书图片很多,内容也不错,看后超级想穿越啊


内容大爱啊,但是好贵啊,掩面狂奔。。。


这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布面精装装帧考究,配图精美,叫人爱不释手。


美中不足就是标注的是一版一印。收到是二次印刷。

建议以后在版次**当还要仔细标注为好。


精品!真好!


作者介绍详细,文笔优美,知识渊博,考证细致,阅读起来津津有味。


买了一套,非常好


杨之水的每本书都值得反复阅读,这本也不例外。这套书收全了,很好。对这套书真是爱不释手,从装帧到内容全部是5分


很满意!比在书店买还要方便!!


扬之水的著作,内容精彩,装帧很好,值得收藏。


很看眼界


装帧很好,值得收藏!


好书好书,非常漂亮!


细细读来,芬芳萦怀


值得收藏!参考价值也高!


不买不行啊!扬之水的精品!


读这样的书,无论装帧,内容,都是享受


精美的书。


好书,没失望


这一套我都买了!


包装精良,铜版纸,很沉
内容丰富,图片清晰,引用皆有出处,古文今文应有


文字详细,配图精美,印刷清晰,觉得物有所值


国内的书的出版水平与港台相比,个人觉得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本书的价格也与港台图书不相上下了,希望中华书局认真反思一下,不要仅仅是利字当先。同时,反思自已臂负的责任。


非常好的一本书,装帧一流,内容很翔实


内容很翔实,是本用心血的书


装帧一流,内容是扬先生一贯风格。可惜卷一没货。


信息量小


扬之水的书,虽然很贵,还是收齐了一套


挺好看的,满意,装帧也好,就是对用铜版纸来印刷有些失望。


这本书是这套书中我个人认为是最精彩的。


尊重历史,解读历史


送给姑娘的书,我自己没看过~


买了一套~~~~~~很不错的样子


书很好,印刷精美,装帧不错。


好书价钱贵。


图片占大部分,文字相对较少,对读书人来说太贵了


没想到中华书局能出这么精美的书
如果能便宜一些就好了


好书。。。。。。。。。。。。。。。。。。。。。


另类读物


买了卷二和卷三,尤其喜欢卷二,真的是奢华之色!只期待卷一什么时候有货精装封皮是布面的,印刷非常精美,纸张不像正常铜版纸那么厚,图片非常清晰,而且图片量很大,真的非常喜欢,到手的时候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只有一点,卓越真的是越来越小气了,以前买书会有盒子,没有盒子也会有塑料泡泡纸包裹,现在一次买了好几本很贵的图册,竟然连泡泡纸都没有了,要珍藏的书折了角,封面有尘,扬之水老师两本精装书的封面也险些遇害,心里颇不爽……平装也就罢了,精装书很容易受伤的啊


纸质装帧极其精美,内里的插图很丰富全面,对得起这么高的价钱。如果对古代金银器有兴趣,不妨收藏一本。然后边流口水边欣赏,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赵先生是我尊崇的当代学者,学问才识均是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所著作大抵购买细读,於我心有戚戚焉。惜于此套书,定价委实过高,只能望而却步了


送朋友的礼物,她对银器颇有研究,说过此书非常好,所以一整套送了她一个称心如意~书不是非常厚却相当有重量,是杂志的那种纸张,打开来赏心悦目,排版也好,内容嘛,朋友已说过,喜欢银器的很值得购买。书做得也够得上奢华了,相当好。


书本装祯精美,印刷清晰;喜欢扬之水写的文章。这次的包装很细心,虽然是用塑料袋子装来的,但书外面还裹了一层厚气泡垫,安全无损地送来,高兴啊!


铜版纸印刷,讲的较详细,推荐,不足是开本只有B5纸那么大,要是A3那么大就好了,图也看的清楚


扬之水的这一系列只有中朝采蓝不错,其他都是形式大于内容,且重复~~~


装帧很不错,印刷很精美。


真的好漂亮,无论是装帧还是内容,喜欢,只不过价格有点贵,没有活动的话,有点肉痛啊


啦啦啦~,趁着满300减100的时候把3本收集齐了~到货以后发现真的物超所值,内容方面权且不说,单装帧、纸质而言就已经赚到了~~扬之水先生潜心此道,数十年如一日的孜孜努力更让后学敬佩不已。


虽然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不过一定喜欢。


难得有书专门研究金银器,插图和内容都十分考究。


装帧太过华丽,价钱有点高


喜欢的很喜欢的很喜欢的很喜欢的很


内容不错,值得大家阅读


这本是器皿,不如前两本尤其2感觉奢华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


民俗文化的好书


才女的文字


精装铜版纸


金银器研究


   卷三的写作也终于到了搁笔的时候。如果继续撰写卷四,那么便是宗教用器,而涉及范围当不限定于宋元明。然而近期尚无深入考察与观摩实物的机会,只好暂存此题,以待来日。
   终卷之际,尚不得不对本书文字与时下通例有异的两种处理方式略作说明。
   一、关于“身分”一词的用法。《辞源》“身分”条义项之一曰:“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资历等统称身分。《宋书•王僧达传》求徐州启:‘固宜退省身分,识恩之厚,不知报答,当在何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分”的义项之一,是为职分、名分。而今所通行的“身份”一词,于古无征,且字义不通(“份”读作fèn时,为数量词)。因此本书取“身分”,而不取“身份”。
   二、关于数字的用法。汉语对数字的使用有着自己的传统,而且使用的本身常常就是一种修辞手段,乃至单凭数字无须量词即可完成晓畅的叙事而成就文字之美。诗歌如此,散文如此,古汉语如此,现代汉语也是如此。这一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不论。这里只说近乎纯粹的数字表达。比如约数:长约两米,宽三米余,高五十厘米左右,诸如此类是不可用阿拉伯数字取代的,因为后者在汉语中原是用作表示确切的数字,即如“弟子三千”,不可写作“弟子3000”,“诗三百”,不可写作“诗300”。此外,古书的卷数,十以内的数字,均不宜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此前修时贤都发表过很好的意见。本书对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原则,即是附和这些尊重汉语表达传统的合理主张。然而近一二十年来阿拉伯数字在汉语中的使用不断扩大化,是不是也可以稍稍检讨得失、规范用法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