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印度之佛教

释印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释印顺  

页数:

2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人”。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印度佛教流变概观
第二章 释尊略传
第三章 佛理要略
第四章 圣典之结集
第五章 阿恕迦王与佛教
第六章 学派之分裂
第七章 阿毗达磨之发达
第八章 学派思想泛论
第九章 中印之法难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导源
第十二章?性空大乘之传弘
第十三章 笈多王朝之佛教
第十四章 虚妄唯识论
第十五章 真常唯心论
第十六章 教难之严重
第十七章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第十八章 印度佛教之回顾
附录 印度佛教大事年表
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极乐世界,虽你我都没有见到,都没有去过,然据理而论,这是完全可能的。是可能的,是佛说的,为什么不信?说到净土的状态,应该知道,这是适应众生根机,在众生可能想像的范围中加以叙述的。如佛出印度,现有印度所推重的三十二相;日本的佛像,每蓄有日式短须;缅甸的佛像,人中特短,这皆是通过主观心理而反映出来的。佛的净土也如此,也是经过主观而表达出来的。佛出印度,佛说的净土,也是适应当时印度人的可能信解而叙述的。真正的净土,依我看,比经上说的实在还应该要美满庄严得多!净土的情况,可分三点来说:一、自然界的丰美:根据《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寿佛经》的说明,极乐净土自然界是非常的庄严。土地平坦,没有崎岖山陵;没有昼夜,长在光明中;宝树成行;金沙布地。物质生活的享受极为丰富,生活所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自由取给,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的贫苦穷乏,不平等。二、人事界的胜乐:我们这个秽恶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斗争、嫉妒、嗔恨,造成无边的苦痛。极乐世界与此处适得其反,人与人间平等和乐。走兽根本没有,飞禽都是变化所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功德殊胜的诸上善人,一生补处的菩萨就不少。菩萨与声闻圣者无量无数,再次的,也是一心一意修学清净佛道的善人。在良师益友的策励下,都能不断地向上。所以不但和乐,而且非常殊胜。三、身心的清净:生极乐世界的,都是莲花化生。由于自己的愿力,佛菩萨的悲愿,不须父母为缘,化生于莲花中。佛经所向,多一层事实的肯定,容易使人们起决定信。极乐世界,虽你我都没有见到,都没有去过,然据理而论,这是完全可能的。是可能的,是佛说的,为什么不信?说到净土的状态,应该知道,这是适应众生根机,在众生可能想像的范围中加以叙述的。如佛出印度,现有印度所推重的三十二相;日本的佛像,每蓄有日式短须;缅甸的佛像,人中特短,这皆是通过主观心理而反映出来的。佛的净土也如此,也是经过主观而表达出来的。佛出印度,佛说的净土,也是适应当时印度人的可能信解而叙述的。真正的净土,依我看,比经上说的实在还应该要美满庄严得多!净土的情况,可分三点来说:一、自然界的丰美:根据《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寿佛经》的说明,极乐净土自然界是非常的庄严。土地平坦,没有崎岖山陵;没有昼夜,长在光明中;宝树成行;金沙布地。物质生活的享受极为丰富,生活所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自由取给,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的贫苦穷乏,不平等。二、人事界的胜乐:我们这个秽恶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斗争、嫉妒、嗔恨,造成无边的苦痛。极乐世界与此处适得其反,人与人间平等和乐。走兽根本没有,飞禽都是变化所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功德殊胜的诸上善人,一生补处的菩萨就不少。菩萨与声闻圣者无量无数,再次的,也是一心一意修学清净佛道的善人。在良师益友的策励下,都能不断地向上。所以不但和乐,而且非常殊胜。三、身心的清净:生极乐世界的,都是莲花化生。由于自己的愿力,佛菩萨的悲愿,不须父母为缘,化生于莲花中。


编辑推荐

《印度之佛教》:深信佛教于长期之发展中,必有以流变而失真者。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抉择而洗炼之,愿自治印度佛数始。能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弘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印度之佛教 PDF格式下载



印顺法师的治学功夫确实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印度佛教的介绍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印顺法师的书好难读啊!不过写的真好,得细细品味


印顺法师的书籍都值得珍藏。


研究印度佛教,必读顺法师的


这是一部佛学基础书,从释迦摩尼传开讲,接着讲佛理、佛典、教派及各种理论,对认识印度佛教来说很有助益。因为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佛教,已与早期印度佛教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导师,有说是玄奘以来第一人,有说是龙树以来第一人,更有说是佛陀以来第一人,何故?龙树《中论》抉择厘清的是佛陀入灭500年四部阿含的流变争议,而导师厘清了2500年来所有自称佛教宗派流变的历史渊源与内在本质,其“四悉昙”的判教理路与依据与龙树不谋而合,与中国祖师大德判教刚好相反,其对佛教根本本质与内涵做了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划时代最伟大的系统工程,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伟大贡献非言语、非价值可以衡量。导师面对流变变质佛教孤独、含蓄、理性的狮子吼,用详尽、科学、客观理性的研究理路和方法揭示了流变佛教宗派的历史渊源、背景与错误的根源,引发了众多的诽谤与贬词,导师的智慧在佛教历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都堪称佛陀以来的里程碑,其对佛陀修证理路与思想的本质厘清将成为苦难众生在流变宗教误导下苦苦寻觅的正见航标。。。
导师说:-------“我是一个在冰天雪地里播种的痴汉”
---------------“我的心永远不离少壮时代佛法的喜悦,愿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印度佛教的消亡,是印度教的咄咄逼人?还是佛教自身的逻辑发展?恐怕两者均有


非常好的书 是我们为人好学的东西 不要错过啊!所有的人


这本书关于佛的教化有所交代,使人受益匪浅.


很好受益!


探源溯流之经典!


大师之作,不多说。文言功底不好就会读起来很累喽。版面简洁,文字基本无讹误,至少我尚未发现。


之前看了一点电子版,60多年前有这种高度不容易。


含金量非常高,文言文书写,一字一句都是原作。有少量的注释。
其中包含了很多很多的知识,想要看懂必须字字去理解。


恢复原始经教的本意


推荐连着太虚大师《再议印度之佛教》一起读,此人观点不代表正宗佛法,初学者尤须谨慎,一不留神“学佛”成了造地狱之因。!!!!


俭朴的包装,便宜的价格,智慧的内容,非常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