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的前夜
2011-9
中华书局
吴锦才
302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的前夜》主要包括:富国新方向、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大风起兮、向世界敞开国门、追求物质文明、选择市场经济、改革关节点、大海边,大特区,小特区、从“复关”到WTO、地利决定了什么等等。
吴锦才,1962年9月生,江苏句容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公司(CNC)董事长,新华电视亚太台公司董事长。主要著作有《爱与恨:一个时代的倒影》、《1978——1992中国沉思录》、《决定中国方向的新因素》、《中国改革:黄金时间‘阳光地带》、《生态:家园故事》、《怎样当新闻记者》等。采写有《关于股市的通信》等重要报道,其中《水水水》1986年获全国新闻奖一等奖。1985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5年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十佳青年”,2000年获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序改革前记第一章 富国新方向一、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二、大风起兮三、向世界敞开国门四、追求物质文明五、选择市场经济第二章 改革关节点一、大海边,大特区,小特区二、从“复关”到WTO三、地利决定了什么四、放权与政府之手五、分税制:调整贫富关系六、市场?计划?谁来为腐败担责任第三章 发展突破口一、中国:要不要林立的公司二、私人经济,一条跃动的龙三、百姓的储蓄文章四、中国股市里里外外五、银行怎样成为卖钱的商店六、产权变易,面对亿万财产七、住房重负下的生存之道第四章 社会警醒时一、爱的秩序二、人情经济三、“宰人”现象:经济道德的一个聚光点四、钱与权的等式与不等式五、小道消息六、数字疑云第五章 家园紧要处一、环境对中国人口的承载力二、灾荒与国情三、海陆空的资源争夺四、与发展相伴生的公害五、环境与钱
第一章 富国新方向 一、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重返中国政治舞台后就着手筹划到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1982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致开幕词,其中有几句话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就在这次会上,提出了一个用20年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20年的时间跨度,像一座桥一样,连接起1982年至2000年,于是,“世纪”这个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国人在进入80年代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的贫困窘状。这是张开眼来看到周围的世界才发现的。发现了贫穷,就会为贫穷而感到耻辱。中国人在20世纪后20年面临着一个追赶全世界人前进步伐的艰难的任务。 “十二大”之后邓小平连续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士谈话,表示“翻两番”目标的实现“究竟靠不靠得住,还要看今后的工作”。他把20年的时间分为前10年、后10年——前10年为后10年做准备。他又提出,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时间过得很快。邓小平心中一直记挂着中国的这个“穷”字。80年代当中他为这个“穷”的问题作了不少反思。 邓小平的“贫穷观”与毛泽东时代夸耀“一穷二白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那种浪漫主义的“贫穷观”,正好是两种相反的风格。邓小平的新思路,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发生了变化——消灭贫穷,消灭耻辱,这才是20世纪末的中国人的最大光荣。进入90年代,邓小平还念念不忘这个一以贯之的思想——他在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特区时谈到:对国家要爱哟!中国要发达起来,中国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翻两番”的目标后,中国一批社会科学家注意到必须描绘出一个展示2000年图像的科学成果,于是把研究2000年的中国当作重要课题,动员了400多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同时还有中国科协的1万多会员直接或间接地参加研究,最终以1000万字的成果推向社会,在国内外都曾引起轰动。 这项研究费时3年,把中国的优势和劣势第一次大规模地作了条分缕析的解剖。这本来是一个痛苦的研究过程,因为其中有的是对几十年国是的反思,有的是对周围世界的横向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中国必须尽快发达! 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个最痛苦的结论是:频繁的政治运动延误了我国的发展进程。在50年代中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日本、巴西相差不多,经过30余年,日本专心致志地发展经济,一跃而成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高于中国5倍,跨进了现代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而我国由于长期的政治动乱到80年代初仍然没有摆脱落后局面。 当时,在科学家们面前,达到2000年的“小康”水平的目标,可以有三种选择,最后选择了第三种,让人民80年代当中就能一年一年地得到明显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