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园冶

[明] 计成 著,李世葵,刘金鹏 编著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明] 计成 著,李世葵,刘金鹏 编著  

页数:

21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的著作,它从选址、规划与设计建筑物、叠山理水、铺装地面、选择石材和借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造园的各环节都做了深入具体的总结和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造园的智慧和艺术追求。书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深得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之精髓。
  本书注释力求详尽、准确,译文流畅,点评独到,并配以精美插图,美文美图相得益彰。

书籍目录

卷一
 冶叙
 题词
 自序
 兴造论
 园说
 相地
 立基
 屋宇
 装折
卷二
 栏杆
卷三
 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
 选石
 借景
 自识

章节摘录

  当今人们造房子,全凭工匠们作主,难道就没有听说“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谚语吗?这里的“主人”,不是园林主人,而是能够规划设计并主持施工建造的人。古代的鲁班曾设计出结构巧妙的器具和房屋,陆云曾刻画出精巧繁复的楼台美景,他们岂是只操工具干活的匠人之流呢?普通工匠只以雕镂为巧,以按式样制作构架就是精,按照定规不能更改一梁一柱,世俗称这样的工匠是“无窍之人”,甚为确切。所以,凡是建造房屋,必须先考察地形地势,规划设想房屋基础的位置和朝向,然后确定几间、几进,依照地基宽窄,随曲而曲,当方则方,这完全取决于主持建造的人,妙在能得体合宜地设计屋宇,构思既不拘泥于定制,也不随意草率。假如地基不规整,何必定要拼镶整齐,房屋木构架何必要限制为三间、五间与多少进数呢?半间一披,亦能幽雅相称,这就是“主人之七分”的意义所在。至于造园师的作用更是占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仅占十分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园林结构妙在因地借景、得体合宜,这方面的工作不是普通工匠能胜任的,也不是园林主人自己就能够设计好的,所以必须聘请专业人才主持,还要合理地节约费用。所谓“因”就是:要随着地基的高低,留意地形的端正,如果有树木阻碍观景视线,就要修剪枝条;如遇泉水溪流,就要引注石上,上水石美景相互借用衬托;适合建亭的地方就建亭,适合造榭的地方就造榭,园径不妨偏辟,引导布置要蜿蜒曲折,这就是“精而合宜”的含义。所谓“借”就是:园林虽然划分为园为园外,取景则不拘于远景近景。晴山耸立、古寺凌空,凡是目力所及之处,遇到庸俗的场景则屏蔽、遮挡,遇到美好的景色则收入园林中,不论是田野还是村庄,都纳为在园中可观赏到的烟云风景,这就是“巧而得体”的意思。这些得体适宜、因地借景的工作,如果没有请适当的人来主持规划设计与实施,加上吝惜费用,那么就会前功尽弃,既使有像鲁班、陆云一样智巧的后起之秀,又怎么能建成传世的佳构?我也怕传统的造园技艺会逐渐失传,姑且将各种园林图式简要地绘制在后面,以供爱好园林的人参考。  【点评】《园)台》正文第一章《兴造论》,总论兴建住宅和园林活动,提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计成在该章中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能主之人”(建筑师、造园师)决定了园林艺术的成败,强调专业人才在造园中的地位。计成在《园冶》多处提出“得人”问题,把造园师看作是造园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在《兴造论》中说“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计成还在《掇山》中说:“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在《选石》中说“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这些句子强调必须要有高水平的造园师参与造园,才能取得成功。计成在这章结尾还说:“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认为造园时如果没有艺术修养较高的造园师,加上为了省钱,在该投入的地方不能保障足够的资金,那么就会前功尽弃。计成从宏观上指出人才和资金是造园的关键因素。  中国古代的造园工匠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创造出优秀的园林。宋代文献中就记载了一些杰出的园艺工人和叠山匠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园林兴盛的潮流中涌现出不少技艺精湛的造园工匠,例如杭州工匠陆氏“堆垛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号陆叠山”,苏州的叠山工匠俗称“花园子”。对于一座小型园林而言,园林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叠山之优劣,所以叠山师当时也是造园的主要匠师,文人的造园立意往往要通过这些懂技术的匠师来实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从来叠山名手,俱非能诗善绘之人。见其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入画”,也客观地指出叠山师在造园艺术创作和工程运作中的地位。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明代以前一直很低下,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大都名不见经传。但在明末清初情况有所变化,明末江南地区造园频繁,工匠的需求量很大,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市民文化勃兴,引起价值观念的变化,造园工匠中的技艺精湛者受到重视。造园师在园林主人或者文人与一般工匠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提高了造园的效率。其中一部分人努力提高文化素养,甚至有擅长诗文绘画者代替文人而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从《自序》中可知,造园家计成就是通晓诗书的文人、“少以绘名”的画家。文人士大夫很尊重这些有诗文绘画才华的造园家,乐于与之交往,甚至为他们撰写传记,例如明代后期陈所蕴为张南阳作传,戴名世《张翁家传》介绍明末叠山师张涟等。  第二,造园要遵循节约与高效原则,这也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经济原则。当代景观设计学强调用最少的人力、资金、能源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人的需求。计成在《兴造论》中说造园时应该“须求得人,当要节用”,“节用”,就是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过在当用钱时要不“惜费”,在该投入资金的地方,不能吝啬,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计成提出此观点,主要是针对私人造园而言的。无论是官宦还是巨商,财力毕竟有限,所以要厉行节约,但是为了保障艺术品质,在诸如厅堂、主庭院等公共活动频繁的地方,也要舍得投入。  “节约与高效原则”表现在造园的许多方面,比如,在规划园林的时候要量力而为,私造园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力来确定园林的规模大小和规格高低,不应该盲目攀比,求大规和豪华装修。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成本,力戒浪费。计成在《铺地》中就出了一种节约手法:“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斗,冰裂纷纭。  ”报废的瓦片和破损的砖石都可以当做铺地材料,用瓦条可以铺叠出水波样,用破方砖可以铺出冰裂纹的造型,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可以铺出美观方的地面,又节省费用。计成极力主张就地取材,本着节约的态度对待自然资源,他在《相》中提出:“斯谓雕栋飞楹构易,槐荫挺玉成难”,认为要尽可能地保留地基上原有的古木树,多栽植本地植物来美化园林。  当建筑与古树发生矛盾时,要尽力保护树木。采用本地物不仅便于形成生机勃勃的景色,体现出地域特征,还能利于形成生态平衡的小环境,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自循环,既能减少维护成本,又可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园冶》中提到的植物大多是江南本土植物,如柳、竹子、芭蕉、桃树等。  第三,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也是贯穿全书的造园理念,是后文介绍的建造技巧和方法的中心指导思想。在造园中,“因”主要取凭借、依靠、根据之意,即是说要因人、因地而造园。“借”指借景,即借他处景色为我所用。计成在论述造园贵“因”时,包括“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这两层含义。计成主张要因顺并利用环境来建造园林。具体来说,既要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又要创造性地利用客观条件,采取“顺物之性”的原则,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地理条件、改造环境,以造出“宛白天开”的宜居园林。《园)台》书中还用‘‘依”、“遵”、“随”等字表达此意。在《题词》中,郑元勋明确指出,造园须因人、因地而制宜。原因在于,人有贫富贵贱之分,地有丘陵平地之别,这些都是造园师所必须充分考虑的。郑元勋还说计成是一个善于因地因人而造园的高手:“所谓地与人俱有异宜,善于用因,莫无否若也。”由此可见,运用“因借体宜”法则实际上正是计成长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园冶 PDF格式下载



江南名园,堪称一绝,到明代,更是到了造园巅峰,古典私家园林已经发展成熟,便有了计成《园冶》一书。此书历来被学界推崇,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全面总结造园准则与技艺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注释还比较详尽,简洁易懂,加上插图的选配,整篇文章阅读起来趣味盎然。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总结之作,喜欢


因为新房子要装修了,今年早些时候到过苏州园林游览了一番,很喜欢那种园林的感觉。该书的印刷没得问题,纸张也很好,里面还有一些计成的一些设计图样。读完之后,很想把一些东西用在自己将来的书房装修上,让在水泥砖瓦结构的都市生活里面,塑造一个与山水亲近的环境。
作者计成自己是一个画家,因此他的造园里面总是如山水画般自然清雅,此书并不仅仅是教你造园的方法,我觉得更多地从中学到了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雅,不光依赖于实际的建筑,很多时候是你内心的美投射出来,从而塑造了更多的雄伟奇观。
好书,值得一读。


园冶永远是园林学生的必读书,记得大学第一节专业课老师就开始叫我们抄写,这个版本是我见过的最实用的版本


园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渴望不可及的事


刚读到饮馔,行乐。李渔果真是大家,已达吃货至高境界,当然古代的文化精髓还是影响很深,天人合一,遵从自然,不悖天分。


是我想要的这种 文言文有注释有翻译 有评论的 尽管不是很详细 但是正版的的一两百块 这个已经很便宜了,喜欢 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学设计 景观的一定要看的。。


看完后再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又有一番风味。


这是中国田园最骨子里的东西


内容与插画结合得恰到好处,注释和翻译很好


比较薄的一本,注释和翻译都有,比较容易理解。


内容很完整,性价比高,但是插图少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无论从装帧,内容,各方面来说都令人满意。


很喜欢的园林著作,排版很不错,有翻译,可读性高!


确实是经典丛书


既有原文又有翻译,版面设计也很漂亮,不错呦


书很好啊,建筑学必读,学习园林必读,很基础


很好,这套书已经买了很多啦。


书还没看呢不过很喜欢哦


不错的一本书,谢谢


不错,不过这个要自己慢慢学啊~~~~~~


书本饱含“古文”“翻译”“编者批注”,应当是一套非常有用且容易学习的系列书籍。唯一美中不足,印刷笨死画不好,还有麦穗依稀可见,不过也许这样也有另一种美感吧


开卷有益,值得收藏的一套好书,


看了很久,,始终觉得受益匪浅...


讲解的很细致很有文人情趣


书不错 很好 很满意


跟想象的一样好!赞一个!!!


很好,很稀饭


买了近乎一套,值得看。


好书,质量,内容均一流


这一系列比较一般


相当好的一套丛书,这次趁搞活动全部购齐了,共计30本。


不过,应该很好,希望大家还是买 来看一下吧


古代园林方面的书,简单看看也蛮好玩的再去看园林也能理解设计者的用心了


如题,封面和内页纸张感觉不错,文字大小很好,正文墨绿色和注释黑色,字体也不同,很美观。内容还没读


这套书值得一读


是我要找的书 可以 价格也很便宜


内容比较详细,有翻译对照,纸张也还不错


挺好的,应该是值得珍藏的。。。。


大概翻了一下,还不错,还没细看,快递蛮给力的,谢谢


感觉不错啊,有图有解释。


买着玩的,随便看看,对于学园林的人应该是本好书


几乎被忽略的好书


计成的文风比较繁缛


文质兼美。


  为了这学期写明代园林,把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一起看了。相比之下,计成的书写园林更细致具体,但用典很多,语言又颇为讲究(卖弄),读来感觉艰涩拗口。而文氏此书语言较为顺畅,但因为内容太广而不够详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能反映出晚明文人生活层次的方方面面,又因为其中浓重的个人情感,因而十分吸引人。
  
  实际上,计成和文震亨的书中,对很多事物雅俗美丑的界定都充满了主观色彩,比如计成评窗棱的式样,以及文震亨对茶的喜好,都与同时代的其他人趣味相左,因此他们并不能反映明代所有文人的审美,能反映的,只是晚明文人对生活中诸多细节与层次的关注和态度。
  
  读这两本书的时候,便总是想起张岱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计成和文氏所写的,都是各自对于外物的痴,而恰恰是这种痴,让后来的读者着了迷。像文震亨写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春冬之水,春胜于冬”,“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为幽况”,读来总让今天的读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既是因为今天已经找不到那洁净的“天泉”“地泉”,也因为在无数的错过与顾忌中,很多人根本就没有那可以集雨水雪水煎茶的至交友人。
  
  
  《园冶》最喜欢其中写石头的部分,而《长物志》则比较喜欢其中写花木的部分。写海棠、写玉兰,写梅写桃写蔷薇,总让我想起很多事情,因而止不住地伤感。春天又要来了,家里的水仙已经凋谢,今天看到范克廉楼外的山茶也已经开败了,我想等未名湖畔的桃花开遍,洛阳的牡丹和扬州的芍药也该开放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