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丁晋公谈录(外三种)

[北宋] 潘汝士,[北宋] 夷门君玉,[北宋] 刘延世,[北宋] 孔平仲,杨倩描,徐立群 点校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北宋] 潘汝士,[北宋] 夷门君玉,[北宋] 刘延世,[北宋] 孔平仲,杨倩描,徐立群 点校  

页数:

298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丁晋公谈录》《国老谈苑》《孙公谈圃》《孔氏谈苑》四种宋人笔记,从诸多层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典章制度、朝野见闻、风俗人情等,涉及面较广,有较高史料价值。

书籍目录

丁晉公談錄
國老談苑
孫公談圃
孔氏談苑

章节摘录

  丁晋公谈录到底是潘延之还是潘汝士所记,这里须作一简要的考证说明。潘延之名兴嗣,「自幼得官,高蹈不仕」。宋廷曾发表他为试将作监主簿,但他却「抗志不就」。「嘉佑间,宰相韩琦等奏,乞加拔擢。凡所旌宠,每至辄辞」。因而他的朋友杨杰也说:「延之,有道之士也。得官不赴,退居锺陵三十年。潘延之的妻子钱氏卒于宋神宗熙宁五年,终年四十七崴。潘延之即便比他的妻子钱氏大十岁,其生年也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到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时,潘延之年仅七岁。到丁谓死时,潘延之也才过弱冠。而丁晋公谈录的内容涉及到不少宋真宗朝的典章制度和掌故,非舆丁谓过从甚密、且熟悉朝廷典章及掌故者所不能记。因此,丁晋公谈录不可能出于潘延之之手。潘汝士系潘慎修之子。潘慎修字成德,祖籍泉州莆田,其父潘承佑始定居洪州。潘慎修仕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累官至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去世。潘汝士时为太庙齐郎,被宋真宗特擢为大理评事。天禧五年,潘汝士又以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舆潘洞、萧贯等人并直史馆。其后,仕至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潘汝士在以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直史馆期间,正是丁谓权势如日中天之时。因此,丁晋公谈录出自潘汝士之手当为可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丁晋公谈录(外三种) PDF格式下载



本书包括《丁晋公谈录》《国老谈苑》《孙公谈圃》《孔氏谈苑》四种宋人笔记,从诸多层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典章制度、朝野见闻、风俗人情等,涉及面较广,有较高史料价值。


本书名为丁晋公谈丛,另附有国老谈苑,孙公谈圃和孔氏谈苑三种笔记。平装,繁体竖排,32开,纸质好,字迹清晰(好像四号字体),180千字,298页。丁晋公谈丛,1卷,宋潘汝士(福籍泉州莆田)记录丁谓(江苏苏州人)言谈的一部笔记国老谈苑,2卷,,记录宋太祖,太宗,真宗和仁宗四朝人物的言行,杂事,作者成疑。有说是王琪著孙公谈辅。3卷,宋孙升(江苏高邮人)口述,刘延世(江西新余)记录。孔氏谈苑,5卷,北宋孔平仲(江西新干人)著,内容丰富,有杂事轶事,典章制度及评诗论画等。


这是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最新的一种,是必买无疑的


中华书局“历代笔记丛刊”是很好的史料丛书,是喜欢中国历史的读者学者很好的参考书籍,值得收存和翻阅。只可惜,装订得太差,书脊仅用一层胶水,时间稍长就会散页。希望中华书局今后选择印刷厂时能考虑到这一点。


宋人筆記,都很難得。看看丁謂的心計。


这套唐宋笔记都很不错。


最新出的笔记,很难得


这套书的排版印刷有些不稳定,纸张亦如是。这本极好。


好,收到很激动


这套书非常好,值得买来收藏!


刚整理出版,读读看


出一本买一本。


丁晋公虽然不是好人,但他之言行给我们保存了历史。值得一读。


如果让丁谓和吕惠卿碰到一快儿,将会发生什么?


书不错,中华此类书极好,书价平民,令人感叹


弥补正史所缺,记载当时轶事。


那里凑齐这套书


这套书整体质量还算好,这本也还可以。书有点小贵


丁晋公谈录


我很喜欢的一本


颇可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