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游历
2000-6
人民美术
滕菲
145
无
“我有一种跟滕菲、谭平一道学在德国的感觉。到处走走,听听,看看,新的观念便在不经意中走近我。文章这样写法也很好,不但是读起来容易,而且,它留给我们想象与推理的空间也很大。 读过这篇文章,我得到不少的启迪,它将我的比较杂乱的及不甚连贯的有关教学方面的思考串联起来,因此,我说它很有价值。 编辑这一套书,恰逢其时——我深切感到我们的学院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却捡食着几乎被他们忘却了的东西。文章中说到观念的建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技术应当选定的位置。我们是否太过重视技术选择而忽视了中国绘画中不乏的观念?还有,关于美的定义,不也很值得我们比照吗? 我们真的很需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做什么。知道的目的也是为了能使别人对我们之所想、所做感兴趣。”
滕菲,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9-198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3-198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1990年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1990-1995年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Hochschule Der Kuenste Berlin)材料造型艺术专业艾德曼(BErdmann)教授工作室,获硕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现为该系副教授。
代表作品:《书魂》、《温暖的梦》、《寓言》、《中国匣子》、《天梯》;重要展览:全国版画展、滕菲作品展、第四届欧洲艺术学院双年展、“半边天”艺术展、“艺术与建筑”作品展;主要著述:《材料艺术设计》、《书的艺术》、《灯的设计》。
总序引言第一章 兴奋与生涩 第一节 初到柏林 第二节 自由的含义第二章 敞开的堡垒 第一节 选择 第二节 入学考试 第三节 改换门庭 第四节 机器与人 第五节 新媒介 第六节 动态中的思考 第七节 开放画室与行为艺术 第八节 心态与人第三章 另一半生活 第一节 博物馆和画廊 第二节 生活的意义 第三节 母语 第四节 习惯成自然 第五节 失去感觉结束语学生作品教授作品作者作品附录 报考资讯 教授简介 作者简介
无
真好
文字内容少但说的很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