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作与构图

张丽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张丽华  

页数:

1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创作编中,作者着重强调全方位修养素质的具备,强调对生活正确理解,对构思,立意全新视角的认识,给读者以启迪和感悟。  此书的构图编部分,没有简单地止于一般的罗死和对构图法则及规律的解词释义,而是以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具体、生动地深入探索,直取每一法则、每一要素的核心,从理论方法上有新的建树。  关于构图,本书作者以写实性,情节性现代绘画为主。一是求其对构图法则体现得比较明了,讲述起来方便顺畅;二是对初学者较为实用,可以很从容地掌握构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于实践。  本书的出版会对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起一定的奠基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张丽华,1958年4月生于山东广饶县。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山东连环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1983年7月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执教。 1992年7月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主要作品· 中国画《瑞雪》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五更鸡鸣》《金色的收获》《时刻准备着》《保卫黄河》等8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或展览一等奖、铜奖、优秀奖,被专业机构收藏并入各类画集。 连环画、组画连获两届文化部等八单位颁发优秀读物一等奖,入选全国连环画展载各类专业刊物。 于《美术研究》《美术观察》《造型艺术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分获文化厅、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创作与构图》《张丽华画室 — 速写》《中国人物画技巧与创作》《VCD速写光盘》等专著12种。分获文化厅、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完成泰山“东君出行图”、泉城路“老残听曲”等雕塑设计稿。 作品欣赏《山雨欲来》 《五谷之一》 《喊山》 《庄稼地》 《五谷之二》 《日之夕矣》 《归牧》

书籍目录

上 创作编一、创作释义二、观照生活三、创作构思 (一)创作动手前的构思 1.题材2.主题 3.情节 4.画种 (二)创作过程中的构思四、创作构图五、形象塑造 (一)人物形象塑造 1.写实造型 2.变形造型 3.意象造型 4.联想造型 5.解体与重新组合 6.笔触与肌理的形 (二)动物形象塑造 (三)静物形象塑造 (四)景物形象塑造 (五)自然气氛形象塑造六、技巧运用下 构图编一、构图释义二、构图元素 (一)点(二)线(三)形(四)色三、构图法则 (一)对称(二)并置(三)均衡(四)对比 1.大小2.动静3.黑白4.疏密 5.曲直6.虚实7.藏露8.冷暖 (五)节奏四、构图技法 ……

章节摘录

书摘1 六.静物画构图 静物题材有两种,自然静物和人工静物。在纷繁的火千世界中,人们把目光拉回、收缩,聚焦于身边极小的一部分道具,进行专注的描绘,就产生了静物画。静物画不仅仅作为基本功训练的某阶段的一种手段,它以其描绘与人生存息息相关的静物、表现人的丰富的生活情感、体现作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而被历代各国画家所重视,并将其锤炼完善成为一种表达理念的艺术品类。 有的作者注重平民生活趣味的抒发,选择与生活贴近的花卉、水果、器皿为题材,反映了生活的富足和安宁。有的作者如夏尔丹甚至把眼光固定在厨房中,具有生活气息的铜锅、水桶、陶瓷器具等一经入画就显示了朴实天然的生活风。有的作者选择散发着珠光宝气的金银饰品入画,表现了对豪华宫廷生活的兴趣。有的着眼于描写花卉,这是比较讨好的题材,但凡·高笔下那金黄色的《向日葵》却脱离开单纯写物的层次,上升为表达强烈个性的范畴。有的作者热情奔放,以静物画作为情绪的释放与宣泄。有的作者非常冷峻理智,一生中拿出专门精力,反复在静物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和塑造上经营。马蒂斯在静物中体现的是秩序、华美、宁静、欢欣;勃拉克体现的是冷静地解体、分析、构成;塞尚致力于结构和构图;波纳尔尤其善于捕捉色光。 现代绘画的追求是对传统的反叛。写实的一类,借助照相和高科技把物象尽量毫发不爽地描绘出来,有的画家干脆把实物拼贴到画面上。非写实的一类走向了更加抽象的画面结构、形体、色彩的解构试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 综上所述,画家们把静物作为描绘对象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描绘静物在生活中的自然状态,由衷地热爱生活赞美自然,借助与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静物,抒发诗意的情感;二是把静物作为试验对象,专注于画面的光、色、造型、结构的研究,借以取得认识和表现的真知;三是把静物作为精神的寄托,倾注于理想和生命,使作品焕发出思想的光彩。 静物画构图不像风景画一样要求有较大的视野,写生时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一)取材 凡与人有关的静物都可取入画面,有人喜欢人工静物,有人喜欢自然静物。取材要事先有一个构思,想通过静物表达怎样的气氛、情趣。注意一组静物组合所产生的联系,这联系就是情节,有情节就可以注入创作者的思想,赋予作品以主题,处理得好,静物画就是创作。 (二)摆置 摆静物是写生构图的第一步,摆就是构图。摆静物要注意光线的选择、色调的布置。物体大小、多少、黑白、轻重、高低、疏密、色彩冷暖、质感、量感等因素的对比、协调搭配,注意构图原理中诸要素在实际操作中活的应用。摆出后的下一步就是取景角度了,静物取景不能太远,应尽量使画面饱满适度。透视角度以平视略带俯视为宜,接近人视觉的正常距离、高度和角度。现代静物画面构图,早已打破了传统构图的规范,建立了另一意义的谐和样式,比如多样统一规律、疏密聚散规律等。有些画家喜欢把静物散散地布置在画面中,互不联系,互不照应。有的画家喜欢把瓶瓶罐罐平摆在一起,取平视角度,物体只有向前的一面,不求上口下底的变化,毫无参差地并列于画中。现代静物画展示了另一审美样式的追求和心灵空间的暗示。 (三)创作 静物画除了写生,当然还有创作,有时,我们根据所思、所想、所搜集到的实物组合排列,有时就是凭空的从无到有的创作。布置时有写实空间构图、平面空间构图、多视点空间(三维、四维)构图、意识(想象或梦幻)空间构图等。 七.风景画构图 自然风景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美了,人们对于风景之类的感悟,与其说是脱离开低级形态转向“人”之后而具备的能力,不如说是风景天然美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对人的教化和启发。什么是美?适用是第一位的。当人还无法在冰天雪地生存时,他只感到难耐,最多是惊骇于壮观,而不会对之赞美。人类适应了各种环境,才有可能品味生存环境带给自己的愉悦。人有了思想,有了由思想而生成的文化后,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领悟出自然景致的美感意义来。 于是,对于美,人赋予了除实用之外的其他特性: 一、自然景致符合人的生存环境理想,这应属实用性范畴。田园牧歌式景致,辉煌的古代、现代建筑群,优雅精巧的园林等,符合不同层次人的居住理想,因此成了风景画中常画不衰的题材;二、许多景物并不符合生存理想,如穷山恶水、荒原大漠、高山峡谷等,但能引起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也会有欣赏表现的欲望和价值;三、自然景物本身所具备的构成、色彩、造型以及所传达的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符合人对形式美感的体验,也就成了理所当然表现美的承载题材;四、自然景物的自然特征能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可以在风景中找到精神理想的寄托和隐喻,如中国清代画论《黏山卧游录》所说:“旅雁孤飞,喻独客之飘零无定也;闲鸥戏水,喻隐者之徜徉肆志也;松树不见根,喻君子之在野也;杂树峥嵘,喻小人之昵比也……”风景画也是表达情感寄予理念的载体。 欣赏和表现自然风景,要具备一定文化基础,从风景中读出天地大美的意义来。曾听电影导演陈凯歌谈到过参观美国大峡谷的印象:激动而不感动。激动是因为惊诧大自然的壮美,不感动是因为缺少文化背景的感召,不像泰山,沿途的文化氛围像有许多相约千年的智慧的古人在呼唤引导着自己登临。文化是驱逐孤独感的最好的抚慰良药。 欣赏者要同景物拉开一定距离,撇开一定实用功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美术创作涵盖了艺术修养、能力、技巧等多方面素质。创作能不能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大家都不愿涉及的问题。美术创作既是对生活的感受,也是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其生活情感体验、灵感激发,永远是独特的创作激情闪现,是一种“缘分”、一种机遇,是不能教的,也是教不会的。而本书的作者——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张丽华却知难而进,潜心钻研,独辟蹊径,向神会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创作编”中,作者着重强调全方位修养素质的具备,强调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对构思、立意全新视角的认识,给读者经启迪和感悟。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美术创作的灵魂,是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另一方面讲,依照自然客观法则而运用艺术手段达到艺术效果的创造规律,理应在教学中给以概括总结,使其秩序化、规范化,条理清晰,切实可行,也理应是“可教”的。作者在此书中对创作诸要素的分析,对构思法则的研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论述以及制作技巧的运用等,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看做是一个实践者的经验之谈。 此书的“构图编”部分,没有简单地止于一般的罗列和对构图法则及规律的解词释义,而是以其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具体、生动地深入探索,直取每一法则、第一要素的核心,从理论方法上有新的建树。但因为创作观念和方法是多样的,当前美术思潮所呈现的方向与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对构图的认识和尝试也是广义的、多方位的,不能用单一固定的模式去框定、去套搬,所以,张丽华本书的研究以总结、提示、点拨、启发为主,等于交给读者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并不陷于“怎样画……”的套路。 关于构图,本书作者以写实性、情节性现代绘画为主。一是求其对构图法则体现得比较明了,讲述起来方便顺畅;二是对初学者较为实用,可以很从容地掌握构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于实践。行文中,并不限于某一画种,只要对形式分析有得,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年画、摄影等,尽可以拿来参照使用。“构图即造型”是本书的新观点,可以感知的形体、形态是形象,“塑造形象”即是构图的任务,所以,构图技法中对“型”与“形”的关系进行了详述,对影响构图之“形”的黑白灰色块、光线、色彩等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书中还“别出心裁”地讲述了不同画种对构图的特殊要求。画种对构图的要求有其共性,也有个性,否则,画种的特色和优势就没有了。 所选用的例图,多偏于写实性绘画和现代绘画,写实性较能体现作者的论述意图,现代性避免了构图例图的停步不前。总拿古典的常见的绘画做例子,准确虽则准确,观者看起来是会生厌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创作与构图 PDF格式下载



徒有虚名,目录写的天花乱坠,内容思路混乱。


书中作者的个人心得都写出来了,买来作为教学参考书。


对构图·,画面语言都有相似的介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