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书法通论

丁文隽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丁文隽  

页数:

1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个普及和提高的问题。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主要是普及,即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选择一两种真书、行书,多下功夫练习,就足以应用。至于培养书法人才,使之精通书法艺术,则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深造,才能实现。 在封建社会,就社会意识来说,总是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书法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种产物,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过去论述书法者,莫不以文人学士为书法正统。至于社会下层普通的庸书,或无名工匠、书家,纵有精品佳作,也很少有人称道而埋没终身,以致书法为封建文人所垄断,学书者群相盲从,人云亦云。《书法通论》既肯定了古代文人在书法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的某些错误论点,反映了劳动人民在书法上应有的地位。

作者简介

丁文隽(1905-1989),20世纪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原名越鸿、字文隽,后以字行,斋号煮石庵,晚年自称半残老人。河北丰润人,自1931年定居北京。1927年毕业于原北京交通大学,从事铁路管理工作。公务之余,研习书法艺术,终生不倦。1980年被聘为中国书画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与汉字的书法 第一节 什么是书法 第二节 书法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节 汉字书法的特点 一 汉字是衍形文字 二 汉字和书写工具——毛笔 三 汉字书法是一种艺术第二章 汉字书法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 第二节 奴隶社会时期 第三节 封建社会与半封建社会时期 一 秦、西汉、东汉 二 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隋、唐、五代 四 宋、元、明 五 清代 第四节 现代第三章 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与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第二节 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主要途径 一 善于取象 二 合理地应用法则 三 心精手熟第四章 执笔法 第一节 执笔法的由来 第二节 执笔法与手臂关系及实指 第三节 虚掌 第四节 平腕与悬肘 第五节 使用提笔、揸笔或其他代用品第五章 运笔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笔的纵横运动 一 笔的纵面运动 二 笔的横面运动 三 介于纵横两面之间的运动 第三节 中锋与偏锋 方笔与圆笔 一 中锋与偏锋 二 方笔与圆笔 第四节 篆书运笔法 第五节 隶书运笔法 第六节 真书运笔法 第七节 草书运笔法第六章 结构法第七章 取法第八章 临摹第九章 用具附

章节摘录

书摘章 书法的起源与汉字的书法 第一节 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书”是指写字,如振笔疾书、大书特书,也就是用笔把文字写在纸上或某种物件上的动作。人们无论进行一种什么劳动,都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完成这种动作必经过的过程和方法。我们把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和方法,通称为“书法”。它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 我们今天学习书法艺术,既要掌握和运用传统的基本规律和技法,又不能满足于此,还必须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使它反映时代的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使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开辟一个新的篇章,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节 书法是怎样产生的 书法之所以成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和我国的汉字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紧密相联的。所以,要说明书法的起源,必须先弄清我国文字的起源。 劳动创造了一切,当然文字也不例外。中国文字的由来,同样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集体创造的。在原始社会,人类由依靠自然环境生活,发展到进行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这就需要人们的共同劳动。在劳动中,人们为了相互联系、交流思想,以及记事的需要,逐渐由简单的“鸣”,发展成为语言。为了使语言能够“行远经久”,于是又从简单的记事符号发展成为文字。有了书写和记录文字的方法,又经过长期的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书法。因此,劳动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文字,也就创造了书法。P1-2


编辑推荐

本书以比较浅显易懂和流畅的文笔,对书法艺术的产生、演变发展、各个时代各种艺术风格特点进行了论述,同时又将字体的间架结构和形态变化,以及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要领、书法工具的性能等等技术性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明晓的归纳介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书法通论 PDF格式下载



不建议买这本书,因为通论过于简单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