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无中生有当代色彩基础教学

黄勇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黄勇  

页数:

122  

前言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教育界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体系,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次运动涉及范围之广,不仅撼动了中国文化的基石——语言文字的基础,引起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变革,而且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文化艺术改革的先驱者通过引入西法,并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力图变革中国传统艺术,致使中国画坛创作的题材、流派以及艺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中国的艺术教育最初完全建立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它的优点在于有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完备的教育理念和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专业教材,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全国统一、规范、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它的不足,也在于仍然固守学院式专业教育。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再一次面临新的变革,随着文化产业的日趋繁荣,艺术教育不只针对专业创作人员,培养专业画家,更多地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就像传统的耳提面命、师授徒习、私塾式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大规模产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样,多年一贯制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制约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这其中,艺术教育教材的创新不足与规模过小的问题尤显突出,艺术教育教材的同质化、地域化现状远远滞后于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影响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美术专业出版机构,近年来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聚集了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了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力图打造一批新型的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示范性的艺术教育教材。内容涵盖传统的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以及新兴的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学科,而且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辐射艺术与设计的各个领域与层面。  这批教材的作者均为一线教师,他们中很多人不仅是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家、教授、院系领导,而且多年坚持艺术与设计实践不辍,他们既是教育家,也是艺术家、设计家,这样深厚的专业基础为本套教材的撰写一变传统教材的纸上谈兵,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的资讯、更加高屋建瓴的教学理念,使艺术与设计实践更加契合的经验——本套教材也因此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活力。  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国内艺术教育的变革,促使学院式教学与科研得以跃进式的发展,并且以此为国家催生、储备新型的人才群体——我们将努力打造符合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的精品示范性教材,这项工作是长期的,也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宗旨所追求的。  谨以此序感谢所有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努力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一年级色彩课留校的部分作品,也选入了20世纪以来部分国外现当代艺术作品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作为参照。其中主要渗透作者在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色彩教研室工作6年的种种思考和尝试,并通过此书展示教学观念和引导学生对于色彩基本规律从认知、理解到掌握运用的演变过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当代绘画中色彩倾向分析
 第一节 关于当代艺术
  一、纪实的绘画性
  二、绘画性的观念
  三、观念化的绘画性
  四、波普化的绘画性
 第二节 当代绘画中的色彩倾向
  一、色彩的减化或平面化
  二、主观色彩、反自然色彩
  三、色彩对比的扩大、缩减
  四、色彩纯度的强化和弱化
  五、色彩肌理的拓展
第二章 色彩基础知识
 第一节 色彩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 光色原理
 第三节 色彩的要素
  一、色相
  二、明度
  三、纯度
 第四节 色彩的调配
  一、原色
  二、间色
  三、复色
 第五节 色彩的对比
  一、色相对比
  二、纯度对比
  三、明度对比
  四、冷暖对比
  五、补色对比
 第六节 色彩与情感
 第七节 关于色调
 第八节 关于写生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光源色
  二、环境色
  三、固有色
  四、同时效应
  五、色彩调和
第三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第一节 点线面
  一、点
  二、线
  三、面
 第二节 构成规律
  一、组织结构
  二、绘画语言
第四章 色彩课堂教学
 第一节 基础教学的衔接
  一、对学生状况的认识
  二、对课程设置的理解
  三、作业周期
 第二节 色彩课堂教程
  一、摆作业
  二、构图
  三、感性表现
  四、塑造
  五、协调整理
  六、关于材料
第五章 色彩静物教学
  一、静物课程设置
  二、静物教学要求
  三、学生作业
第六章 色彩人物教学
  一、人物课程设置
  二、人物教学要求
  三、学生作业
第七章 色彩风景教学
  一、风景课程设置
  二、风景教学要求
  三、示范作品
  四、学生作业
后记

章节摘录

  3.墨法  与西画的黑白灰相比中国绘画中有用墨之法。唐张彦远指出墨分五色的论点,有“运墨而五色具”之说。五种色度,即焦、浓、重、淡、清,是色度深浅变化。并不意味只有五种色度。  清代布颜图所著《画学心法》中提到“吾以干、淡、白三彩为正墨,湿、浓、黑三彩为副墨”。正副墨变化互用是相互存在的,有干才有湿、有浓才有淡,有白才有黑。  中国画中纯用笔勾线叫“白描”,全用墨用色的叫“没骨”。用墨在抒情写意方面比用笔强。传统用墨不断在发展,有“七墨法”(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不同的墨法表现不同的景象。  用墨也是注重墨色不同层次在画面中的合理安排。黄宾虹(图066)的山水画中用墨也符合西方黑白灰的要求,同时又把积墨法用到了妙处,满幅皆黑,但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像油画一笔笔画上去。笔迹笔痕清楚呈现,叫做“墨不碍墨”。有种种资料表明,黄宾虹是接触过印象派绘画的。东方学西方,西方也在学东方,东西方艺术本来就有许多共同之处。  不同的年龄、性格,用线、用黑白灰就会不同。情绪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线条。心情愉快,线条流利,用墨白灰就明快;心情忧郁则线条艰涩,黑白灰就深暗;焦急激动。运笔就风趋电驰。  绘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线造型规律和面造型规律两大体系。在造型方法上则可以分成面造型、线造型和线面结合造型这三种。  线与面在审美趣味上是不同的,是二种不同的视觉方式。沃尔夫林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叫做“线描风格和图绘风格”,即按线条观察与按块面明暗观察。前一种视觉方式就意味着首先在轮廓上寻找事物的美,而后一种视觉注意力是放在画面的块面和黑白灰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无中生有当代色彩基础教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