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保护与传承-黑龙江民间艺术研究

郁正民 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

郁正民 主编  

页数:

23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1世纪中国音乐学文库·传承与保护:黑龙江民间艺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黑龙江鼓吹乐的历史、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创建、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发展、杨小班鼓吹乐棚的生存空间、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传承方式、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保护等等。

作者简介

  郁正民,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群”首席专家,“省级重点学科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质量工程”重大项目等16项课题;公开发表论著180余万字。代表作有:《中学音乐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音乐微格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中俄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关注农村艺术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先后三次荣获黑龙江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一、二等奖,两次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三等奖。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杨小班鼓吹乐棚
第一节 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历史溯源
一、黑龙江鼓吹乐的历史
二、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创建
第二节 杨小班鼓吹乐棚发展及生存空间
一、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发展
二、杨小班鼓吹乐棚的生存空间
第三节 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保护与传承
一、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传承方式
二、杨小班鼓吹乐棚的保护
第二章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
第一节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溯源
一、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历史
二、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色
一、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二、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三节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一、达斡尔族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二、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保护
第三章 蒙古族四胡
第一节 蒙古族四胡的分类及其历史溯源
一、蒙古族四胡的分类
二、蒙古族四胡的历史流变
第二节 蒙古族四胡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流变
一、清代以后四胡的发展
二、20世纪20年代四胡的孙氏流派形成
三、20世纪30、40年代四胡曲的繁荣发展
四、新中国成立后四胡的蓬勃发展
五、20世纪70至90年代四胡在改革中的不断发展
六、21世纪四胡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第三节 蒙古族四胡的保护与传承
一、蒙古族四胡的保护现状
二、蒙古族四胡的传承策略
第四章 下江派东北大鼓
第一节 东北大鼓的历史溯源
一、东北大鼓的起源
二、下江派东北大鼓的历史
第二节 下江派东北大鼓的演出形式及艺术特色
一、下江派东北大鼓的演出形式
二、下江派东北大鼓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下江派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
一、下江派东北大鼓的传承方式
二、下江派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第五章 黑龙江黑陶
第一节 黑陶的历史溯源
一、历史上的中国黑陶
二、中国黑陶的现状
三、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第二节 黑龙江省现代艺术黑陶的文化内涵
一、黑龙江省现代艺术黑陶的工艺特色与技术手段
二、绥棱黑陶——中国黑陶第一窑
三、勃利黑陶——龙江瑰宝、黑土奇葩
第三节 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保护与传承
一、从绥棱、勃利艺术黑陶的现状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三、对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传承策略研究
第六章 海伦剪纸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一、黑龙江鼓吹乐的历史  鼓吹乐是黑龙江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之一。它的主要形式是两只唢呐和三件打击乐器的小型鼓吹乐合奏,在婚礼、葬礼、庆礼、宾礼等各项礼俗活动中均使用这种音乐,所以,两只唢呐加三件打击乐器的小乐队也就成了黑龙江礼俗音乐的主要组织形式。黑龙江鼓吹乐主要存在于黑龙江境内的城镇乡村,与黑龙江各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密切联系在一起,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和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黑龙江的鼓乐班社多分布在中部、南部、东部,如哈尔滨市道外16道街的义和棚铺,双城市的吴家鼓乐班和张家鼓乐班,阿城市的董家鼓乐班社,大庆市肇州县的杨小班鼓吹乐棚等等。  东北鼓吹乐是我国吹打类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它的历史虽然不太久远,但在民间却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它除了用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外),在一些喜庆、祭祀等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被用到,所以鼓乐历来就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喜欢。  1.鼓吹乐演奏概况  鼓吹乐的乐队组织很有地方特色,所以在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在东北俗称“鼓乐班”、“鼓乐房”或者称之为“XX棚铺”等,在山东、河北则叫它为“吹歌会”、“同乐会”等。这种乐队组织一开始是出现在农村,而且是半职业性的,有事时相邀受雇于有事人家,无事时便从事生产劳动。后来转入城市,由一家或几家合办开了“鼓乐房”,成了职业性的演奏团体。他们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由班主(内行)或掌柜(多为外行)负责派遣班内成员。鼓吹乐艺人虽然有自由退出或者加入某个团体的自由,但是加入后必须听从班主的调遣,无论是长途跋涉还是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让上哪里就上哪里,可以说艺人们是饱受了各种苦,不得不为生活而到处奔波,有时“上活”需要连续吹奏几个小时以上都不能休息,并且无论是否有宾客来,只要主家不说停,就不能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保护与传承-黑龙江民间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质量好,出货快!内容正在学习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