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文艺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编  

页数:

338  

内容概要

  《豫剧文化概述》书稿发排之际,感到还有些话要说。我的第一部专著是《豫剧表导演艺术》,着重论述的是豫剧表导演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艺术表现形态及美学特征,但对豫剧艺术形成及演变的文化因素却涉及了了。这部《豫剧文化概述》是我的第二部专著,论述的是豫剧渊源流变的文化背景、整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品格,如果说前者是一个支系统的话,后者应该是一个母系统,由对豫剧的一个门类的思考到对豫剧的全方位思考,两者是一个由单一到整体的关系。

作者简介

  谭静波,研究员。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导演学会秘书长、河南省戏曲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政协委员。著有《豫剧表导演艺术》。是《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曲艺志,河南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豫剧艺术总汇》、《中国豫剧大词典》等国家、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的主要撰稿人。发表论文及评论12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艺术科研项目《河南戏曲发展史》,同时参与撰写《中国戏曲观众学》。

书籍目录

引言A.豫剧的渊源及衍变一、豫剧河南梆子土梆戏(一)产生年代与地点(二)河南梆子出生地的几种说法(三)河南梆子的母体及其他构成因素二、分支与流派(一)豫剧的地域分支(二)豫剧的个人流派三、豫剧的三次改革(一)豫剧的第一次改革1.行政力量介入梆剧改革,戏剧改良形成声势2.镶以时代思想,教化育人、启迪心智3.提高文学品位,力求通俗又不失雅致4.兼容并蓄,发挥唱念做舞综合优势5.改革旧曲、合流腔调,创立新腔新韵(二)豫剧的第二次改革1.关于“三改”2.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3.追求表演艺术的精致优美4.推进戏曲音乐的现代发展(三)豫剧的第三次改革1.在把握戏剧节奏时注入当代人的心理节奏2.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注重人物塑造的真实性3.在革新舞台演出形式的同时深化主题意蕴4.在强化艺术个性方面寻找深层的戏曲化5.在丰富戏剧内涵中重视人物的心理开掘B.豫剧的美学品格一、“激进”的善恶观念和政治倾向性二、激昂豪放的阳刚美三、通俗自然的质朴美四、强烈鲜明的节奏美C.豫剧的艺术形态一、豫剧音乐(一)豫剧传统唱腔板类(二)豫剧唱词格律(三)豫剧音乐与中州音韵(四)豫剧的打击乐、文场器乐与曲牌音乐(五)豫剧音乐表现特征二、豫剧表演(一)豫剧的脚色行当(二)豫剧脚色行当特性(三)豫剧表演特色三、豫剧剧目(一)豫剧剧目的题材类型(二)豫剧剧目的结构样式(三)豫剧剧目的艺术特色四、豫剧现代戏(一)在民族解放运动中诞生(二)随着戏曲改革的深入而成熟1.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2.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3.追求现代戏的戏曲化(三)走向新的发展阶段1.题材和人物的丰富多彩2.风格样式的多样化3.开掘深层的文化内涵(四)占据了戏曲的“半壁江山”D.人才教育与理论建设一、人才与教育(一)民国时期的班社与演员(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才队伍状况(三)新时期以来人才队伍的蓬勃壮大(四)清末民国年间的科班教育(五)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才培养二、豫剧的理论建设(一)民国年间的理论概况(二)新中国成立后豫剧理论的建设(三)新时期豫剧理论的发展E.豫剧的现状与未来一、困境中的生机二、不能回避的存在问题三、瞻望:豫剧拥有美好的未来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文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