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主体的生成

樊国宾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

樊国宾  

页数:

2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真正的生活就是更多一些内容不同的生活,就是在别处的生活,就是区别于昨天的生活,就是也许不够酷但也绝不与傻为伍的生活,就是在酒精神中感觉到某种“值得一过”的生活。不管一个人多大岁数,倘若他领悟了这一点,他才配称作“主体”,他才真正最后成长了!

书籍目录

人品与学品的互动SYNOPSIS绪论上篇 1949-1976年的成长小说第一章 形态(一)1.1 “新人”1.2 精神之父 1.3 道德内指1.4 命名仪式第二章 问题(二)2.1 “新”公共领域兴起前的“想像”2.2 历史道德化情境的诉求2.3 伦理奠基原则支配权的争夺下篇 1977-1999年的成长小说第三章 重写“革命年代”的成长3.1 生活世界及其“真相”3.2 “真相”背后的想像与叙事用心第四章 形态(二) 4.1 “那个个人”4.2 肉身之父4.3 欲望吸盘4.4 归于庸常第五章 问题(二)5.1 “改革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5.2 “主体”生成的现代困厄结语“产体”生成机制与叙事意识形态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的意思是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思呢?能一直像婴儿那样活着才好啊。“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人成长以后的“壮像”已近乎一副“悖道”的蠢相。1999年抱着“闻道”的决心南下读书,迅忽三年后,焉知自己不曾已“长成”了带着一副蠢相的食腐肉者、捡垃圾者、数树叶者?或者说好听点儿,成了《伊索寓言》中的那只促织(快乐的歌手,光唱歌不劳动,冬天饿得半死,看见蚂蚁晒米粒,上前去借粮,蚂蚁白了他一眼,说活该)。不过据说促织后来进化成了诗人,好的诗人倒是类似婴儿的,或许婴儿才配叫做“主体”。深恨自己平素的漫自矜许,以至妄想要以不逮之才力,去破解躲避在文学中的哲学难题,不但于自己是一种欺罔(几近孔子诛杀少正卯时所讥嘲的“言伪而辩”),恐也妨害了学问向渊懿境界的发展。但如果不结合哲学来谈,又实在无法将问题说清并引向深化。本书所关涉的论题中蕴藉的深沉内涵一度使作者心如鹿撞,特别是围绕“主体”的思辩,作者有一段时间在头昏脑胀中恍惚然如对梦寐,几乎将它完全变成了一种相关宗教的思考。


编辑推荐

《主体的生成:50年成长小说研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主体的生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