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戏剧丛书(第一辑)
2008
中国戏剧出版社
无
厚龙兄的文集《三求书》出版在即,嘱我写一篇小序。虽然由于杂事缠身,只是匆匆浏览了一下,但还是觉得感慨良多,遂欣然命笔。我与厚龙兄相识近廿载,对他多少有些了解。论爱好,他文学、历史、戏剧、书法、美术、摄影、旅游,无不喜爱。论学问,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而且创作与研究兼长,这在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殊属不易。论为人,他谦虚、坦诚,不虚伪,不矫饰。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影视、戏剧、诗歌、散文、杂文等的创作方面,还是在文化、历史、戏剧和美术等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却又总是非常谦逊、低调。用一种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就是果实越多,枝头就压得越低。在时代喧嚣,人心浮躁,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的现实环境中,能做到这一点尤其难得。厚龙兄不仅能够潜心钻研学问,还是个心胸开阔,勇于探索的时代弄潮儿,总能够跟随时代,与时俱进。早在“286”时代,他就与时代的骄儿——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DOS到WENDOWS,以及互联网和晚近的网游,直到最新的博客,在文艺圈里,他都可以称得上是“高手”。对于当今的时代变化和文化体制改革中种种新现象的思考,无不在他的笔尖流淌。
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纪戏剧丛书》(第一辑)包括《宋大声戏曲电视剧剧作论文选》《 赵国安豫剧音乐唱腔获奖作品选》《梁中秋剧作选》《演艺编导教程》《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的培养》《论戏曲艺术的审美自觉》《赵松樵评传》《剧诗精华欣赏:明清传奇卷》《买卖人家:吕厚龙剧本新作选》《三求书:吕厚龙学术著作选》《20世纪中国先锋性戏剧理论研究》《马少波师品》等30种,均使用同一ISBN。
季玢,女,1972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9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现系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学科学系副教授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6部。
绪论第一章 迫近戏剧的真实特质第一节 分解与纯化第二节 纯形的涅架世界第三节 原始野性的特质第二章 甄别戏曲的价值功能第一节 对话与整合第二节 “剪那奴才遗老的辫子”第三节 “观众要看的是戏第三章 探究剧本的编写原理第一节 中心与边缘第二节 脚本如船第三节 “预备时代的预备事业”第四章 解读剧场的艺术魅力第一节 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第二节 “与大自然同化”第三节 叩访当代小剧场理论第五章 先锋性与世俗化的亲密接触第一节 一种姿态两种维度第二节 戏剧面向人民大众第三节 亲密共谋后的陷阱主要参考文献
从近代戏剧中的中心地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戏剧中的边缘化状态,剧本文学、剧作家经历了痛苦的“失重”之后,面对新的戏剧环境开始了自身深刻的反省。从对剧本地位的极力提升到对剧本意义的强力贬低,到剧本价值意识的重新萌发——剖析剧本文学、剧作家地位的转变过程以及转变的原因,正可以让我们解读到戏剧艺术演变的潮声,也可以从中寻觅到先锋性编剧观念的某种踪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镜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为主的艺术,这就决定了表演的重要性。清代中叶以降的“花雅之争”导致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一是文人与底层艺人的分离,二是文人的戏剧创作与艺人的演出实践的对立,而“花部”的最终胜利再一次稳固了表演中心的地位。而西方戏剧是以对话为主的艺术形式,戏剧为诗体之一是它的一个传统。如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便将戏剧纳入诗的范畴,黑格尔在《美学》中则称戏剧为“戏剧体诗”,并认为:“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①另0林斯基也赞誉作为诗体之一的戏剧,是“最高的诗歌体裁和艺术的皇冠”②这就决定了西方戏剧中戏剧文学的重要意义。对于中西方戏剧的如上差异,焦菊隐有一个恰当而简洁的概括:“欧洲戏剧的发展规律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剧本写作形式,剧本写作形式又主要地支配着表演形式。戏曲却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在主要地支配着剧本写作的形式。”①简而言之,西方话剧是剧本“支配”表演,而中国戏曲则是表演“支配”剧本。就连鲁迅先生也说过“我只有一个私见,以为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出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心理学认为,当两种事物相遇时,人们往往更容易注意与自身迥异的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同样,当20世纪初期国人遭遇到西方传统戏剧时,他们在新奇、震惊之余触摸到了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本质性的差异,逐渐认识到剧本的重要价值功能。一开始近代国人还是以战战兢兢的心情去看待西方“剧本观”,但很快他们就形成了近乎于偏执的“剧本中心论”。有的学者把近现代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心理称为外倾社会心态。②通俗地说,就是西方一切的东西都优于中国的。“剧本中心论”实际上就是这种外倾社会心态的具体表现。如剑云在《新剧平议》中认为“不知脚本者,新剧之命脉也”。并且断言:“苟使新剧不失败,则将来万不可不用脚本”。仲贤则揭示出新剧家对剧本的倚重关系:“世有完善剧本,然后有新剧大家”。并以“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比喻剧作家对新剧家的指导作用,“唯其有伯乐其人鞭策之指挥之,即常马亦能成为千里马”(《剧本之难得》)。冯叔鸾判定“脚本”为戏剧“主要之原素”,甚至是“唯一之要素”,“演员乃其附属物,举台之上景物服制,更其末也”。
《20世纪中国先锋性戏剧理论研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