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彝学

戴庆廈,岭福祥 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5-01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戴庆廈,岭福祥 编  

页数:

409  

内容概要

  语言关系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科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双语和多语并存的现象,特别是少数民族成分众多的西南地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以及汉族与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语言关系更是复杂多样。在复杂多样的语言关系中,双语关系,尤其是汉语与民族的双语现象最为普遍。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双语关系,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及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双语现象的研究向来就是有关专家学者和民族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彝学(第2集)》拟对我国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书籍目录

论彝语支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论彝族文字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凉山彝族人名命名特点及文化内涵凉山彝族避讳语刍议彝语结构助词在句法中的地位语言文字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凉山彝族的等级名称与民族名称关于彝族毕摩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毕摩及毕摩经文散议彝族“灵姆撮毕”与《指路经》研究——凉山彝族的近祖崇拜及其历史渊源试论彝族社会“巫”“医”之分离浅谈彝族图腾崇拜彝族万物“格霏”雌雄观现实与梦幻聚合的送灵葬歌——彝族《指路经》艺术特色浅议试论毕摩经《之子宜乍》及其学术价值用诗的美托起民族的沉思——读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彝族文学古籍的研究开发价值——以叙事长诗《阿诗玛》为例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学术流变彝族民间文学中妇女题材作品与婚姻家庭关系彝族传承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彝族文献《金歌银歌》及其艺术特色彝文典籍学术研究概述彝族古代婚姻形态试探对当代凉山彝族婚姻文化变迁的考察论文化变迁与凉山彝族地区市场经济机制建立云南彝族服饰的区域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彝族漆器:一项传统工艺及其晚近变迁彝族土目考略论彝族社会的军事彝族赛马活动起源初探彝族社会生活中的体育活动探微

章节摘录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彝族人口154万人,占全国彝族总人数的24%,占自治州总人数的42.9%(全州共有360多万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这个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彝族大多只通晓自己的母语。因此,早在50年代,根据凉山地区的社会语言实际,各级民族院校及部分民族中小学就实行了彝汉双语文教学,并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是未能普遍推行,基本上还是采用汉语文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用语和学生的语言基础严重脱节,导致事倍功半,致使彝区教育质量不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落实,彝语文教学又一次得到了恢复。1978年秋,彝语文作为一门主科被正式列入凉山彝族聚居区中小学的教学课程。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1984年,全省彝文教学工作会议根据彝区的特点,决定在彝族地区实行两种不同的彝文教学体制(双语教学)。198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据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和讲求实效的原则,作出了《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彝族、藏族地区实行“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民族语文课”及“各科用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课”的两种教学体制并举的方针。由此,凉山州的彝汉双语教学走上了名副其实的双语教育轨道,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摸索出了符合凉山彝族语言实际的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并行”的新路子。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和拓垦,凉山州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并行”体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上实现了“80年代打基础,90年代初步形成两种体制并举”①的彝汉双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二)云贵“试行”模式云南省和贵州省都是我国西南各省中民族成分较多的省。彝族在这两个省内都有广泛的分布。两省共有彝族近480万人口,其中云南省为405万,占两省彝族总人121的84%,贵州为70多万,占两省彝族总人口的160&。虽然在人口比例上存在着差距,但两省彝族的分布特点都是小聚居、大分散。云南彝族除主要分布在两个自治州和14个自治县外,全省一百多个县市境内几乎均有广泛分布。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等地区。由于彝族六大方言在云南境内均有分布,方言间差别大,不同方言的彝族各说自己的话,互相间不能用彝语交际。同时,云南各地彝族因聚居或杂居不同,各地彝族人口数量多寡不同,以及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语言间相互影响的大小也不同,特别是受汉语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另外,不同地区彝族群众对语言使用及对彝族文字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因此,“云南规范彝文”虽然已于1987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但很难在全省范围内应用它来进行彝汉双语教学,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彝族聚居区内的某村或某乡作为试点,进行试验性推行。在试行中采用的是“双语教育体制”中的“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课为主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彝汉双语文教学。这是单一型的彝汉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云南彝族地区还处于试验推行阶段,还未能形成从小学到初高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的双语教学“惯制”,其试行范围仅限于小学阶段的辅助性教学、彝文师资培训和社会扫盲,办彝文夜校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彝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