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塔塔尔族教育史

马力克·恰尼西夫 第1版 (2005年8月1日)
出版时间:

2005年8月1日  

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8月1日)  

作者:

马力克·恰尼西夫  

页数:

197  

内容概要

  《中国塔塔尔族教育史》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据充分的具有史书性质的大型作品。它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了塔塔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与中华各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与各族人民患难与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维护祖国统一,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兄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互相学习,我们将这本书译成汉文并出版发行。  《中国塔塔尔族教育史》也收录了因故未录入维文版的五位人物的传记,并补充了一些人物的汉文资料。

作者简介

  马力克·恰尼希夫,塔塔尔族,1952年5月25日生于乌鲁木齐市一个牧主家庭。1959-1963年,在市第20小 学读书;1964-1970年,在市第14中学(原第六中学)读书。上初二时,因“文化 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只得在家接受母亲米娜娃尔的教育。在这期间,马力克·恰尼希夫阅读了许多塔塔尔文和 哈萨克文的文学、历史书籍,掌握了有关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1970-1972年,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乡接受再教育。1972年,被乌鲁木齐市铁皮制品厂招为工人。1983年,受自治区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办公室之邀,参加《塔塔尔族简史》的编写工作。他先后到奇台、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调研,搜集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终于完成了书稿的编写任务。1988年,由他编写的《塔塔尔族简史》一书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此书的汉译本正待出版)。1990年,该书被自治区民委评为优秀图书'同年,获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三等奖。《塔塔尔族简史》出版后,不仅在新疆产生了影响,而且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联邦也引起极大反响,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  1986年,马力克。恰尼希夫调到自治区民委古籍办工作。此后,他搜集了许多塔塔尔族古籍。其中,经他对17部抄本整理而成的《塔塔尔族诗歌集》(120万字)一书,于1994年由自治区民委古籍办用维吾尔文字塔塔尔语出版。  马力克·恰尼希夫同志现任自治区民委古籍办编辑、自治区塔塔尔族文化研究会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塔塔尔族先民的教育第一节 塔塔尔族的起源第二节 塔塔尔族的分布第三节 塔塔尔族先民的教育第二章 伏尔加河畔的塔塔尔人及其教育第一节 伏尔加河畔塔塔尔族的历史渊源第二节 伏尔加河畔塔塔尔族使用的古文字第三节 伏尔加河畔塔塔尔族推行新式教育前的社会概况第四节 伏尔加河畔新式教育法的兴起和发展第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疆塔塔尔族教育第一节 伊犁、塔城、迪化(今乌鲁木齐)的塔塔尔族学校第二节 塔塔尔族学校的特点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新疆塔塔尔族教育及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对促进维吾尔族教育事业发挥了作用第一节 维吾尔族教育事业概述第二节 塔塔尔族教育及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对促进阿图什、吐鲁番、哈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第三节 塔塔尔族教育及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对促进伊犁、塔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 辛亥革命时期新疆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对促进哈萨克族教育事业发挥了作用第一节 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对哈萨克族教育的影响第二节 阿勒泰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第三节 塔城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第四节 伊犁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塔塔尔族教育第一节 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前的新疆第二节 伊宁市塔塔尔族学校及其发展第三节 塔城市塔塔尔族学校及其发展第四节 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塔塔尔族学校及其发展第五节 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和发展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促进兄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第一节 伊犁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普及兄弟民族初等教育发挥了作用第二节 塔城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普及兄弟民族初等教育发挥了作用第三节 阿勒泰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普及兄弟民族初等教育发挥了作用第四节 迪化(今乌鲁木齐)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普及兄弟民族初等教育发挥了作用第五节 阿克苏、喀什地区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普及兄弟民族初等教育发挥了作用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疆塔塔尔族教育及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为兄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第九章 新中国建立后的新疆塔塔尔族教育和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塔塔尔族先民的教育  第一节 塔塔尔族的起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塔塔尔族是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塔塔尔族人民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与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发展祖国的文化、教育、工商、畜牧、农业和卫生等事业作出了显著贡献。  “tatar”一词最早见于公元732年的突厥一卢尼文《阙特勤碑》。古代突厥文碑中“tatar”一词,在该碑的汉文部分称为“九姓鞑靼”、“三十姓鞑靼”、“鞑靼”。在我国汉文史籍中又有达怛、达达、白鞑(汪古)、翁吉刺和塔塔尔之称。公元800年末,塔塔尔人组成了部落联盟。在这个部落联盟中,除了有三十姓鞑靼、九姓鞑靼、汪古、翁吉刺等鞑靼部落外,还有扎刺亦尔、蔑儿乞、吐烈、萌骨等突厥和蒙古部落。当时,三十姓鞑靼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阔连海子和捕鱼儿湖一带;翁吉刺部分布在呼伦湖和捕鱼儿湖东南以及内蒙古与蒙古国东部交界的哈勒亨、克鲁伦河流域;九姓鞑靼和汪古部主要分布在兴安岭西南至阴山、贺兰山一带。  公元916年,契丹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辽朝。随着辽朝的强盛,鞑靼部落联盟中的一些部落被征服,从此分为“白鞑靼”、“黑鞑靼”两大部分。白鞑靼主要包括三十姓鞑靼、九姓鞑靼、汪古、翁吉刺、扎刺亦尔等突厥部落,黑鞑靼则包括蒙古诸部。  公元1206年,塔塔尔人臣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蒙古汗国。自那以后,他们做为成吉思汗子孙率领的西征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辗转至伏尔加河流域,并在那里定居。后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布到世界各地。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塔塔尔族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