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

谢崇安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谢崇安  

页数:

387  

内容概要

  《中国壮学文库: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笔者将今壮侗语族原生发祥地的先秦两汉时期之青铜文化考古发现,即把桂、滇、黔地区许多具有鲜明地方民族风格特点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界定为“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应似无大碍。  《中国壮学文库: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是立足于现代的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发现而撰写的一部有关壮侗语族先民的上古青铜文化艺术史和文明史(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其中叙述的内容实有部分的年代与铁器时代相重合,原因在于:当中原内地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蓬勃发展期,但铁器时代文明对西南边区的影响还是微弱的,后者却伴随着铁器及冶铁术的输入而步入了其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鼎盛期,此后才逐步走向衰落。

作者简介

  谢崇安,男,1953年生于广西柳州,祖籍广东郁南。曾因“文化大革命”失学,做过多年工人。恢复高考以后以同等学力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史、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曾兼任广西高级职称评委、广西学位委员会第九、第十次学位授权学科评议员、广西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为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与东南亚文化艺术史、民族史、艺术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中国史前艺术》、《商周艺术》、《雨林中的国度 一追踪东南亚古代文明》等。曾在《考古学报》、《考占》、《中国美术研究》、《学术论坛》、《四川文物》、《广西民族研究》、《殷都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三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项;曾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一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广西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奖项。

书籍目录

《中国壮学文库》序前言第一章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的发现与研究一、广西地区二、云南地区三、贵州地区四、国外学者的研究五、存在的问题第二章 壮侗语族先民地区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一、广西地区古瓯骆族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二、云南地区古越族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三、贵州地区古越族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第三章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与年代分期一、云南地区古越族青铜文化的类型与年代分期二、贵州地区古越族青铜文化的类型与年代分期三、广西地区古越族青铜文化的类型与年代分期第四章 青铜文化艺术遗存的族属及其族群关系一、广西地区上古青铜文化艺术遗存的族属二、滇池地区上古青铜文化艺术遗存的族属三、贵州地区上古青铜文化艺术遗存的族属四、青铜文化艺术图像所见的族群关系第五章 青铜文化艺术遗存所见的古代社会性质一、国家文明产生的基础二、滇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性质三、青铜时代的社会缩影——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四、青铜艺术中所见之社会生产关系五、社会时尚:追求财富权势与奢华六、礼俗的形成与礼制性的建筑七、结论:壮侗语族先民地区进入方国的时代与政权第六章 青铜艺术的文化构造一、艺术与原始宗教信仰二、以铜鼓为权威中心的方国社会三、有关农业的祭祀礼仪四、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记录五、青铜艺术中所见的民族习俗六、青铜艺术中所见的民族乐舞与节庆七、青铜艺术中所见的民族服饰第七章 青铜艺术所反映的文化关系一、桂滇黔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二、西南上古社会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三、东亚南部青铜时代的族群与文化交往第八章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艺术的风格特征及其美学观一、青铜艺术繁荣发展的原因二、青铜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和演变三、青铜艺术的美学观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