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组 民族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民族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组  

页数:

141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书籍目录

哈萨克人是草原上的主人草原是哈萨克人的家乡骏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部落氏族组织——“阿吾勒”宗教信仰、禁忌与卫生习惯 一、崇拜自然 二、祈求神灵 三、敬畏神鬼居住饮食 一、茶 二、奶制品 三、面食 四、肉食服饰手工业礼俗家庭婚姻节庆 一、肉孜节 二、古尔邦节 三、那吾热孜节丧葬乐器、乐曲与冬不拉弹唱阿肯弹唱会 一、牧歌 二、情歌 三、恋歌 四、摇篮歌毡房里的“开心”晚会撩人心扉的舞蹈独特的马上游戏 一、刁羊 二、赛马 三、姑娘追 四、套马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架鹰出猎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二、古尔邦节哈语称“宰牲节”。“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牲”,所以也称“宰牲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个传说,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议勒俯首听命,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又命他宰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在这个节日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不绑羊腿。传说,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绑了腿就没办法行走了,也就上不了天堂了。所以宰羊时,全家人都来抓住羊就行了。肉是一大块一大块煮的,放在大盘子里,当客人来到时,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一片一片地把肉削下来,热情地请客人吃肉,并请喝一碗肉汤。节日里,哈族男女老少,穿上新衣,互相拜访,祝贺节日,受到热情款待。人们还穿着民族盛装,跳起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民族舞蹈,借以抒发欢乐的心情。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姑娘、小伙子的独舞,跳到高潮时,各自邀请舞伴,作双人舞,男女老少同乐。在节日的白天,还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节日前夕,县各级党政机关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晚会,同哈萨克人民一起欢度佳节。解放后,随着封建特权的废除,宗教信仰真正成为个人的私事。在斋月要不要封斋,每天做几次礼拜都可以随个人自由决定,现在国家干部在斋月一般都不封斋,工人、牧民中的大部分人也都不封斋,或进行象征性的封斋,如在斋月期间共封3天斋,月初一天,月中一天,月底一天,这就表示履行了斋月的功课,真正享受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后记

《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由郑成加同志执笔编写。作者在巴里坤草原工作了10余年,与哈萨克人朝夕相处,了解和积累了哈萨克族风俗习惯不少资料。1981年,在组织编写《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一书的同时,我们组织作者进一步深入巴里坤草原调查,并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于1984年写出初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马纳什、热杰甫、艾尼尔汗、考开、勿汗、萨得胡勒、阿合得勒等同志;自治区文联张运隆、自治区印刷公司焦沙耶、哈密地委书记韩鹏图同志审阅了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自治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办公室郑琏、刘维新、雷永耀同志进行了审查修改。“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区民俗不同,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更大。“入境问俗”,未入境也问俗,对于各民族的新风良俗,人们怀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很自然的。风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风貌。巴里坤的哈萨克族是从阿勒泰、塔城迁来的,有些人又迁到甘肃、青海,但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哈萨克的风俗习惯色彩斑斓、鲜花闪烁,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有些至今还保持着“逐水草而居”远古时代的生活遗迹,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中;进一步调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巴里坤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