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间信仰文化探踪

王继英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王继英  

页数:

4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虽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本收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对至今仍百家争鸣的宗教起源问题进行探讨的初步成果。

作者简介

王继英,原名王第英,侗族。1954年9月生于贵州省天柱县地笋村。1982年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到黔东南州民族行政管理学院任教。1987年调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任教。业余时间主要从事民族文学和民族宗教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巫术与巫文化》一书,并参与《布依族文学史》、《侗族文学史》、《仡佬族文学》(待版)、《中国侗族》、《贵州民间歌谣选粹》、《中国民俗大系-贵州民俗》等著作的编辑和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由观念说起 第一节 观念的产生 第二节 观念与宗教观念 第二章 宗教因素的孕育 第一节 宗教崇拜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神秘感的萌发 第三节 葬礼之惑 第三章 巫术与神的萌生 第一节 模仿巫术的盛行 第二节 图腾崇拜 第四章 各宗教因素的初步形成(1) 第一节 始祖崇拜 第二节 神话大归功 第三节 前万物有灵 第四节 巫术的初步扩展 第五章 各宗教因素的初步形成(2) 第一节 自然崇拜的发端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巫术手段 第三节 预兆和占卜 第四节 灵魂观念的产生 第六章 各宗教因素的初步形成(3) 第一节 祖先崇拜的分化与首领崇拜的萌生 第二节 分工、交换与祭祀 第三节 首领崇拜的加强 第四节 魔怪的起源 第五节 变相的图腾崇拜遗迹 第六节 巫术、预测术的行业化及其成员的分化 第七节 禁忌 第七章 宗教的转型 第一节 灵魂世界建立的大体时间及其意义 第二节 葬礼与灵魂 第三节 神兮灵也 第四节 巫术与灵魂 第五节 预测术与灵魂 第六节 通灵巫师 第七节 禁忌与灵魂 第八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1) 第一节 天帝的产生 第二节 公正有德的人间主宰 第三节 神界的区划 第四节 借神增辉之始 第五节 著名人物神 第六节 自然神的转变 第七节 择物崇拜的文化表现 第八节 图腾神灵 第九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2) 第一节 人为宗教的酝酿 第二节 关于“恐惧创造神”的思考 第三节 宗教与道德的初步联系 第四节 人为宗教的形成期 第五节 世界三大宗教 第六节 人为宗教中道德因素的发展 第十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3) 第一节 葬礼的发展 第二节 多元一体的信仰体系 第十一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4) 第一节 针对现实对象的巫术在生产领域的发展 第二节 针对现实对象的巫术在生活领域的发展 第三节 针对现实对象的巫术发展小结 第四节 针对非现实对象的巫术的发展 第十二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5) 第一节 预测术的理论依据——阴阳五行观 第二节 占卜的发展 第三节 预兆的发展 第四节 预兆和占卜预测的人为性 第十三章 各宗教因素自成体系地发展(6) 第一节 巫术性禁忌的发展 第二节 其他宗教性禁忌的发展 第十四章 各宗教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综合说明的宗教因素关系 第二节 在巫术的基础上形成神灵 第三节 神灵充当巫术手段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由观念簾起  第一节 观念的产生  观念是支配着人们行为的意识活动之一。它的特点是使人超越本能的追求,而按照对周围客观事物的理解来开展其活动,这种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观念是怎么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与欲念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所谓欲念,就是指人出于本能的需要而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意向性活动,这是一切动物共有的。在这种活动中,人只是出于本能的需要而与周围客观事物发生联系,至于在这种联系中,人与客观事物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还没有形成认识。说明在欲念阶段,人与周围客观事物发生联系完全是盲目的,但也正是在这种盲目的联系中,使人们的观念得以产生。它是们通过与周围客观事物的各种盲目接触,实现了对周围客观事物以及这些事物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正是人们的观念。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间信仰文化探踪 PDF格式下载



在论述方面虽然举例较少,但系统性还是蛮强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