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

渠敬东,王晓毅 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渠敬东,王晓毅 编  

页数:

30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对于农民而言,“换”的初始对象并不是使用土地的开发商和企业,而是先转给地方政府和国家,然后再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转让给用地一方。相比之下,转让过程中,农民处于弱势,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所能获得的补偿费明显偏低,而后对征地所进行的项目和商业开发才是土地增值的过程,却与他们无关。低价使用或征用补偿不合理,使集体和农民得到的补偿与建设用地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对比悬殊,收益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明显不公。农民和集体组织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于是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之间及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十分突出。

作者简介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涉及农村金融、农村贫困、农村治理、农村流动等。曾经发表了《中国农村的民营企业与家族经济》、《中国村庄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村庄内外》等著作,曾翻译出版《乡村社会变迁》、《国家的视角》等。近年来关注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问题,任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牧区的调查报告。  渠敬东,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研究与对话第一节 农民的道义经济与现代性折晓叶: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朱晓阳:黑地?病地?征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第二节 农民的抗议和弱者的武器郭于华:作为历史见证的“受苦人”的讲述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第三节 国家的视角与猫鼠游戏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王晓毅:生态压力下的牧民与国家斯科特等:评论和讨论学术演讲清华大学演讲国家的视角:观点和批评中央民族大学演讲文明缘何难上山

章节摘录

  这种互惠式“交换”,并没有精确地计算交换的交易价值,价值在这里是被模糊化的,更多要求的是双方应尽互惠的义务。其公正底线虽然坚守在“转换生计,持续保障”上,但这仅仅依靠农民的意志显然是难以坚持住的。这样的“换”,对于农民而言,既是被动的,也是不断通过“闹纠纷”、“争取政策”的结果。事实上,在本土非农化压力、城市化“暴力”和工业私有化境况下,农民已经无法从土地的原始形态上讨生活,如果不能将失去的土地转换为其他形式的保障,哪怕是维持日常开支的保障,他们就会产生极不公正的感受。农民的初衷是“转换”生计,找到新的可以挣钱并且足以补偿土地损失的门路,并且希望出让土地的收益能够跟着市场“水涨船高”,持续增长。在农民看来,在非农领域打工挣钱并不比拿补偿更不比握住土地更牢靠。前者虽然是活钱,但是就业难以保障;后者虽然是死钱,赶不上物价的提高,但是细水长流,生活就有保障。总之,在农民看来,两样相补才算公正合理。  对于农民而言,“换”的初始对象并不是使用土地的开发商和企业,而是先转给地方政府和国家,然后再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转让给用地一方。相比之下,转让过程中,农民处于弱势,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所能获得的补偿费明显偏低,而后对征地所进行的项目和商业开发才是土地增值的过程,却与他们无关。低价使用或征用补偿不合理,使集体和农民得到的补偿与建设用地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对比悬殊,收益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明显不公。农民和集体组织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于是集体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之间及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十分突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斯科特与中国乡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