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民族器乐经典作品欣赏

李天义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李天义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音乐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旋律中的审美意境可以用寂静、空寥、清幽、闲散来概括。中国文化发展有其悠远的历史,体现在音乐中的文化信息也是多方面的。  该书从内容上分独奏和交响乐两大部分,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独奏部分又分为弓弦乐、吹奏乐、弹拨乐三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及那些曾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乐曲。这些乐盐体现了中国文人志士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社会变迁的细微情感。如乐曲《二泉映月》、《十面埋伏》、《苏武思乡》、《汉宫秋月》、《梁祝》、《彩云追月》等。这些-乐曲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品味这些优美的乐曲,不仅能够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慰藉,精神得到放松,还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在欣赏独奏曲乐曲中,读者可以结合聆听现成的mp3、CD、VCD等音像,结合本书的介绍,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对中国音乐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我们在每首乐曲的后面专设“欣赏指津”,主要从乐曲的要点给赏乐者一个提示。

作者简介

  李天义,重庆人,生于1958年。主修音乐理论。现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有专著《西方音乐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印象主义绘画的音乐性》、《音乐的审美特征》、《中国民歌令人堪忧》等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与审美意境1.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2.中国音乐的审美意境第二章 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介绍1.弓弦乐器2.吹奏乐器3.弹拨乐器4.打击乐器第三章 中国弓弦乐器独奏经典曲目欣赏1.《二泉映月》(二胡独奏)2.《江河水》(二胡独奏)3.《夜深沉》(京胡独奏)4.《红军哥哥回来了》(板胡独奏)5.《双声恨》(高胡独奏)6.《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第四章 中国吹奏乐器独奏经典曲目欣赏1.《鹧鸪飞》(笛子独奏)2.《姑苏行》(笛子独奏)3.《帕米尔的春天》(笛子独奏)4.《百鸟朝凤》(唢呐独奏)5.《孔雀开屏》(笙独奏)6.《虞美人》(洞萧独奏)7.《采茶》(管子独奏)8.《渔歌》(巴乌独奏)第五章 中国弹拨乐器独奏经典曲目欣赏1.《十面埋伏》(琵琶独奏)2.《阳春白雪》(琵琶独奏)3.《出水莲》(客家筝曲)4.《蕉窗夜雨》(福建筝曲)5.《昭君怨》(潮州筝曲)6.《苏武思乡》(河南筝曲)7.《海青拿天鹅》(浙江筝曲)8.《汉宫秋月》(山东筝曲)9.《碣石调·幽兰》(古琴曲)10.《广陵散》(古琴曲)11.《胡笳十八拍》(古琴曲)12.《潇湘云水》(古琴曲)13.《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月琴独奏组曲)14.《边塞之夜》(大三弦独奏)15.《丝路驼铃》(阮独奏)第六章 中国交响乐经典曲目欣赏1.《梁祝》2.《草原小姐妹》3.《春江花月夜》4.《彩云追月》5.《金蛇狂舞》6.《瑶族舞曲》7.《春节序曲》8.《北京喜讯到边寨》9.《嘎达梅林》10.《翻身的日子》11.《台湾舞曲》12.《丰收锣鼓》13.《人民英雄纪念碑》14.《黄鹤的故事》15.《陕北组曲》16.《西藏音诗》17.《长江画页》18.《海霞》19.《长征交响乐》20.《旭日东升》21.《长城随想曲》22.《寒鸦戏水》23.《旱天雷》24.《故乡》25.《九歌》第一组曲26.《帕米尔风情》27.《山林之歌》28.《睡莲》29.《康藏组曲》30.《北方森林》31.《海之歌》32.《香江之春》33.《长恨歌》34.《祁连山狂想曲》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与审美意境  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想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就必须对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与审美意境有所了解。  1.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  中国音乐的旋律造型多是以五声音阶框架为基础创作出的旋律,这种旋律与西方音乐相比,缺少尖锐的小二度和三全音,这种调式体系体现出柔和、清幽、静美、虚玄的特征。有些人以为,五声调式绝非源自中国,它是邻国日本或者朝鲜和印度的一种音乐语言,这是不正确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曾记载子产论乐:“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中国音乐的五声可能是受了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源于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与五声中的宫、商、角、微、羽是对应的。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哲学原理。五声调式由于缺少七声调式中的半音关系,它的结构由此而显得独特,这一奇异的旋律框架是促使中国音乐有别于西洋音乐的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中国人构建音乐的旋律与西方人完全不同,就在于运用了五声调式这一特征。当没有清角(4)与变宫(7)这两音后,中国的音阶呈现为五种调式形态,即宫调式的特征是主音上的大三度(1、2、3、5、6、1);商调式的特征是主音上的大二度及小七度(2、3、5、6、1、2);角调式的特征是主音上的小六度(3、5、6、1、2、3);徵调式的特征是主音上的纯四度和大六度(5、6、1、2、3、5);羽调式的特征是主音上的小三度和纯五度(6、1、2、3、5、6)。这一特性主要是与五声调式宫、角之间发生的关系确定的。五声调式的另一大特征在于,缺少半音和三整音,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的“三音组”。这种旋律框架与西洋七声大小调截然不同,这就是形成中国旋律独具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中国音乐的特征之一是曲调优美、简洁明快,大凡聆听中国传统音乐都会留有这一印象。江浙一带有一首名为《茉莉花》的歌曲大家一定知道,该音乐造型独特,曲调悠扬,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受这首民歌的感动,挥毫疾书,创作出了轰动一世的歌剧《图兰朵》。《茉莉花》为徵调式,意即以“5”这个音为旋律的主干音,其他音则围绕这一音做运动。该歌曲节奏悠长,旋律运行科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音乐的特征之二是旋律雅致、自然流畅。中国音乐艺术着墨甚少,用材极为单纯。《浏阳河》为五声徵调,旋律用材整首歌曲布局只用了宫、商、角、徵、羽五音,虽然取音简单,却一点不失雅致。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商调式,曲调只有四句,以起、承、辕合之法布局,却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歌曲造意新奇,音调古朴自然,给人以舒畅之感。中国音乐旋律特征之三是飘逸悠远、意味深邃。读解中国传统音乐,旋律清幽神奇、飘逸悠远,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古琴曲《高山流水》音调幽静、神韵深盎;《梅花三弄》移物言志,寄情于景;《春江花月夜》轻盈袅娜,宛然若飘;《蕉窗夜雨》淅沥透彻,晶莹如珠……  2.中国音乐的审美意境  探究中国音乐创作的实质性问题,要从夏朝开始着眼。在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管子·轻重甲篇》中说:“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从这段古文中不难发现,夏朝的末代皇帝桀当时是如此的重于声色,不理朝政,最后导致夏朝灭亡。但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在夏桀的乐舞中,中国音乐声势浩大,气势宏伟,当时采用了钟、镛、镈、磬等20余种乐器,其主要特征是均为打击乐器,宏声震耳、响彻寰宇,远在数公里都能听见。中国古代音乐最早注重声势,而轻于造型。也许由于桀昏庸腐败,断送了国家的前程,以至于在后来许多朝代都明确表示音乐要慎用,它易生腐败,使人的意志消减,乃至江山倾覆。大思想家墨子就明确反对音乐,他认为国家大张旗鼓地造乐,使人民受尽苦难是不对的,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①老子也一度主张退避音乐,他认为声、色、味是人生的三大欲,都是要敬而远之的,他著名的思想是:“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不合)”。在很长一个时期,音乐只是作为一种个人修养而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个人嗜好,其性质变成了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而忽略乐曲的气氛和运势,清幽、恬静成为中国音乐的一种典型的风格。与之相比,儒家的思想显得积极得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主张积极人世,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情感,表达爱意,使天下太平,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孔子认为,只有充满爱意的人才会享受音乐,儒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礼主敬,乐主爱”。《乐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表达儒家的音乐思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综上所述,由于受中国传统音乐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音乐显示出寂静、空寥、清幽、闲散的特性。  (1)寂静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追求寂静为其主要特征,寂静可以把它看作是旋律的一条主线而规避宏阔之势,讲究巧妙地布局,音乐多呈寥寞寂静之态。如我们所熟悉的传统鼓乐《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最为明显。中国古代文人和士大夫所表现出的这一创作理念,不仅体现在音乐中,还在文学和其他艺术领域里面都有显现。唐代山水诗人常建有一首诗很好地表现出文人士大夫追求寂静这一心态。“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水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声。”从该诗中不难让人品味到在幽静的山林,树木参天,鸟儿欢愉,袅袅钟磬之声隐约可闻,见此诗顿使人消除杂念,感受清幽环境对人的影响,心胸豁然开朗。全诗的最后两句“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声”,尤其耐人寻味。在寂静的山谷,忽然传来隐隐约约的钟磬之音,使人感觉精神顿时清爽了许多,心境随着这渺渺的钟磬之声而升华。《春江花月夜》旋律清幽,《渔舟唱晚》曲调高雅,都给人寂静的审美享受。寂静,必须要有较高的审美意识才能达到此点,曲作者必须逃离红尘的羁绊,使自己的心情与世间完全隔绝,才能达到寂静的审美状态。如果在大都市中,我们远离烦事的侵袭,放下角逐之心、功利之念、贪欲之情而进入音乐所给我们的“寂静”的审美境界,那将是一种难言的精神享受。与此相比,西方音乐更注重热烈的情绪和庞大的声势,无论是结构冗长的交响乐,还是精巧短小的室内乐,都注重势态的造型,使热烈丰满充塞其间。  (2)空寥  空寥这一种审美意趣是中国音乐的另一大审美特征。《梅花三弄》有这样的韵味,音乐行进间有长时间的喘息和停顿的机会,、旋律似断非断,音韵却不绝于耳。《广陵散》乐曲也有类似这样的抒发,在中国古乐曲中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的演奏都无不显示出空寥的审美意趣,当声韵环绕耳际之时,停顿的问歇形成余音缭绕、神韵同旋的一种高雅意境。中国音乐所追求的这一空寥的审美意趣不仅体现在古代的音乐之中,在书法和绘画里面也能够见到这种清晰的痕迹,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书法中,那些行云流水的笔画,似断非断的线条正体现出“空寥”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我国书法大师米芾的神品中尤其精巧地体现出空寥这一审美意趣,米芾的狂草龙飞凤舞间体现出雄健遒劲的气势,同时还具有似断非断的情趣,断与不断之间体现出一种意趣,这种意趣是空寂的一种表现,与中国古代禅道所追求的审美境界有相通之处。禅道大师老子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在老子看来,空即实,玄化即神韵,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理念,而且对欧洲现代音乐的形成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偶然音乐”大师凯奇在哥伦比亚大学听日本禅学宗师铃木大佐讲课时,偶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道教,老子的思想“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大大地触发了这位现代音乐家的创作热情,《四分三十三秒》是凯奇最典型的一部受老子哲学思想影响的音乐,表演者在台上没有弹出一个音符,而让观众干等了四分三十三秒。它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一种空灵的哲学思想。大家肯定对“无声胜有声”的这一句话的含义应该是很清楚,“空寥”实际上所表现的正是这一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识。中国音乐单薄中显出秩序,西方音乐丰满凝重中呈现出嘈杂与混乱,中国乐曲虽然音符稀疏却给人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它更好地发挥了人本体的作用。西方音乐音符稠密,塞满了整个人的心田,它让聆听者没有喘息的机会,你只有紧紧跟随乐曲的主题前行,“唯恐掉队”,在那些主部主题、呈示部、再现部、展开部的音乐声中,庞大的交响乐队震得人心颤目眩,怪不得大夫要警告孕妇和老者远离类似狂躁音乐的声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民族器乐经典作品欣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