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

崔红芬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崔红芬  

页数:

450  

内容概要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对河西地区存在的西夏时期的石窟、碑刻、出土佛教文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吸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等,着重论述西夏占领河西前的诸政权及夏政权对诸州占领情况,并对学界有争议的“瓜沙回鹘王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原由。对河西地区的寺院和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说明西夏的佛事活动与归义军时期是一脉相承。尤其对学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经济和寺院依附人口等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研究。利用黑水城、凉州和敦煌等地出土佛教文献探讨了河西地区高僧及其相关佛事活动。对西夏僧尼管理机构、僧官设置、僧人师号和赐衣体系等予以关注,认为西夏帝师封号是受吐蕃僧人师号的影响而出现的。西夏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占有土地也要纳税服役。

作者简介

  崔红芬,1968年生,河北河间人。兰州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本科毕业,先后从事俄语翻译和高校俄语教学工作。200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献(敦煌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8年7月至今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佛教研究,先后在《文献》、《中国藏学》和《敦煌研究》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西夏物质文化》(合译)、《西夏语文学》(合译)和《孔子和坛记》(合译)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选题的动机及研究意义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范围界定一、河西概念的界定二、本选题研究范围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史回顾一、国外研究状况二、国内研究状况第一章 西夏对河西的占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第一节 西夏占领之前河西诸政权概述一、凉州吐蕃政权二、甘州回鹘政权三、曹氏归义军政权第二 节西夏对河西诸州的占领一、占领凉州二、攻取甘州三、肃、瓜、沙等州的归降第三节 对“沙州回鹘”问题的探讨第四节 河西地区佛教继续发展的历史条件一、雄厚的佛教发展基础二、良好的经济条件三、宽松的民族羁縻政策四、周邻政权崇佛的影响第二章 河西地区的寺院及寺院经济第一节 河西地区的寺院一、寺院及分布二、寺院赐额第二节 寺院的佛事活动一、讲诵经文二、法事活动三、各类庆祝活动第三节 寺院经济的基础及来源一、寺院经济基础的建立二、寺院经济来源三、寺院财产的管理第四节 寺院的依附人口一、寺院依附人口的来源及管理二、寺院依附人口的赋役第三章 西夏僧人及管理第一节 佛教管理机构及僧官设置一、佛教管理机构二、僧官设置第二节 僧人师号一、帝师二、国师三、法师、禅师第三节 僧人赐衣第四节 僧人的管理与义务……第四章 佛经的翻译及流传第五章 河西地区禅净及观音信仰第六章 河西地区的藏传佛教第七章 河西石窟佛教艺术及其他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国图藏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有一幅木刻“西夏译经图,版画,这幅译经图为我们展示了西夏翻译佛经的场面。史金波先生考证,图上总共刻有僧俗人物25身,两个比较显赫的人物是秉常和其母梁氏。坐在上座的重要人物是国师白智光,即渡解三藏安全国师,他旁边有题款“都译勾管作者安全国师白智光”。他端坐高位,似乎正在讲解什么,右手以手势相辅助,显示出他是译经场译主的身份。在他前面摆放着桌案,上有笔、砚、经书。白智光的左右两侧各有两排僧俗人物,每排各4人,僧前俗后,共16人,旁边也有题款为“相佑助译者,僧俗十六人”,表明他们是白智光的译经助手。其中8位僧人上方写有他们的姓名:北却慧月,赵法光、嵬名广愿、吴法明、曹广智、田善尊、西玉智园、鲁布智云。左右僧人面前有长案一条,上置经卷、笔、墨、纸、砚。从衣着上判断,后面8位为世俗人,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仰视听讲,有的凝神思索。①这幅译经图是当时译经场的真实写照,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对译场分工也有所涉及。  译主、辅译是译经场必不可少的。主译一般由国师或地位较高的僧人担任。辅译人员较多,由僧俗人员共同担当,他们充当证义、润文、刊定、校对和执笔等工作。西夏译经场人员的设置、分工与中原地区的译场有很大的相似性。西夏译经场的特点就是不同民族的僧俗人员参译佛经,可取长补短,保证了西夏译经的质量,与当时佛儒道相融合的大趋势也是一致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