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地理学随笔
2011-6
张祖群 民族出版社 (2011-06出版)
张祖群
475
无
《旅游与文化地理学随笔》主要内容包括:长安的秋天、我的老陕面、秋游关中原、秋登乐游原、大漠草原、黄土·符号——统万城让我感动、敕勒川怀古、信天游解读、草原·沙漠·人生——现今鄂尔多斯的地理景观、准格尔召地理认识、狂飙在蒙古草原的风等。
张祖群,男,汉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超星学术视频主讲教师。主要从事遗产旅游与文化产业、旅游文化地理方向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校级课题7项,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各1项。指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项目8项。入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一批2010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2011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资助(PHR201108319)。在《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城市规划》、《中国园林》、《西北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水土保持通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西北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2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6年引用,出版著作《旅游地策划——文化·创意,空间》(化工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
序言 梦回长安 寥落寻幽 王朝背影 八百壮士 长安的秋天 我的老陕面 秋游关中原 秋登乐游原 大漠草原 黄土·符号——统万城让我感动 敕勒川怀古 信天游解读 草原·沙漠·人生——现今鄂尔多斯的地理景观 准格尔召地理认识 狂飙在蒙古草原的风 《月牙泉》思绪 《新花木兰》的历史地理场景 行走东北 秋的8天,我在内蒙古额尔古纳 追忆南京 降落南京前的思绪 莫愁湖之行 南京,坐落在长江边的废都 南京云锦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十一品 初上与重上井冈山 千古滕王阁 龙虎山的漂流与悬棺 庐山特产四怪:“一茶三石” 庐山与《庐山恋》 遗憾的含鄱口与五老峰 寻找大林寺的桃花 意外喜见浔阳楼 遗恨未停九江 一个意外的遗产旅游信息 情系中南 梦呓那段古城墙 暮春故乡的色彩 温总理想去台湾 上海之行 行走西南 京城逸事 北欧记事 非洲五记 走在田野 怡情自乐 青春边缘 拥抱生活 感谢日子
版权页: 插图: 十三朝古都,一世繁盛,八方来朝,而今留下了多少历史的沉痛与哀愁。一声老腔,道尽了这座古都的昨之繁盛,今之颓废,却道不尽那千年而来、无可复制的历史精髓。 “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伴着嘹亮的关中老腔,随着这汉民族的黄土地摇滚,我的思绪回到了那矗立着的秦岭,回到了那流淌着的渭河,更回到了那座梦魂萦绕的都城,这座中国最颓废的都城——西安。黄土地上原始的摇滚——粗犷的老腔声使我们每一个人深深地感动,生活中的榆木板凳也能成为他们的乐器。他们用最原始的声音表达着他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渴望以及他们不向苦难屈服的坚强。他们不是在用声音来歌唱,他们是在用心表达,表达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坚定。 这些东西无法在今日之北京的都市丛林中寻觅,明清的北京无法完整地代表周秦汉唐的文明。粗犷的老腔无法在静止的博物馆里找到,那里只有被精心摆设的各种“死去’’的遗物。粗犷的老腔也无法在书本中找到,真正的曲艺实质不是被文人涂上厚厚的笔墨,就是被政治解构得面目全非。 直到那一次在课上看到了关中老腔,一个和我一样热爱文化遗产的青年,他才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看着那帮老农声嘶力竭地唱着那慷慨激昂的调子,猛烈迅捷地拨打琴弦,拼了命似的捶木头,铜锣可劲儿地敲,尤其是看到一个老头,白发苍苍,戴着厚厚的老花镜,这原本应该坐在夕阳的长椅上休憩的老者,却在那里状若发狂般地拉二胡(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乐器),这一切都……太震撼了!!这种肆无忌惮的激情演绎,也许并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演,而是西安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一声老腔,悲壮苍凉,粗犷豪放,道尽了西安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海桑田。历史的积淀沉重而深厚,那世代的更迭变迁,潮起潮落,瞬时迸发而出,使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涌动、震撼。 近年来一直坚持关注陈忠实先生的作品,虽然读的是文学作品,却有一种读史的感觉。于是认真读完他书写评论陕人抗日的小文片段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读书札记。其中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围绕一个中心。我想通过此札记缅怀陕西抗日的八百壮士。 第一个问题是:日本人到底为什么没有打进潼关?
《旅游与文化地理学随笔》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