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侗语族语言研究
2012-6
民族出版社
覃晓航
425
360000
无
《壮侗语族语言研究》主要从系属、语音、语法、文字、词汇、语言与文化、语言比较等方面对壮侗语族特别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壮语进行探索和研究。其中,“系属研究”部分概述了壮侗语族系属争论和谱系分类的历史,阐述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谱系,并对这些观点和谱系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同时,指出壮侗语族系属划分的困难所在以及谱系分类的发展趋向和规律。“语音研究”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了壮侗语族的语音规律,探寻了一些特殊声母的来源和演变。“语法研究”论述了语法类型和规则,挖掘了某些语法单位的兼类功能,并对人们关注的数词和量词的来源进行探索。“文字研究”部分以新的视野揭示了方块壮字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方块壮字的性质和结构类型。与此同时,还对拼音壮文的创制和推行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语言与文化研究”部分主要从词的语源和语义中发掘壮侗语民族的宗教、婚俗、居住、饮食、耕作等文化特点。“词汇研究”部分不仅分析了词语的形象色彩和结构特点,还对词头和性别词进行了研究。“语言比较”部分主要对壮汉语古今语法现象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调查发现了壮语方言区中的粤语条状分布线。
前言
第一章 系属研究
一、早期汉台语关系研究
二、历代壮侗语谱系分类
第二章 语音研究
一、壮语?b、?d研究
二、壮语过渡音显形和后元音补位规则
三、台语擦音化规律
四、从壮语看古汉语见母复辅音的特点
五、壮语送气清塞音声母的来源
第三章 语法研究
一、壮傣语支语法类型概说
二、壮语动词的语法化
三、壮语量词的兼类功能
四、壮语形容词的顺使动和逆使动
五、壮语特有补语类型
六、壮语双义词组
七、壮侗语无系词判断句
八、壮语量词的主体来源
九、壮侗语数词探源
第四章 文字研究(以壮文字为代表)
一、方块壮字
二、拼音壮文
第五章 语言与文化研究
一、从ni:k8的双重意义看越地蛟龙的原型
二、从“六乌”的语源看六乌圣母的原型
三、从亲属称谓看古壮人普那路亚婚的特点
四、从壮语地名看古代壮族村寨的特点
五、从“涯密”、“密唧”的语源看竹筒饭和啖鼠文化
六、从“雒田”和“蕾”的语源看古越人的谷田文化
第六章 词汇研究
一、壮语词头
二、壮侗语性别词
三、壮语形象词
第七章 语言比较
一、壮语与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比较
二、汉台语数量名结构的同源共流
三、壮语和官话区中的粤语
各章节英文摘要
这一谱系图清晰地表现了李氏对壮侗语族诸语言亲属关系的识别和分群聚类的思路,即李氏把壮侗语族分为两大语群——侗水语群和台语群,因为这两个语群的语言特点相对差别较大。根据语言的亲疏程度,他又在侗水语群下聚合了特点相近的侗语、水语、莫语、佯债语4个次语群。台语群则包括共性明显的壮语次群和西南次群,两个次群各自所包括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均在同一个密切程度上,如壮语次群中的布依语、蛮话、本地话、沙话、土话、临高话等大同小异,归在一起顺理成章。西南次群中的语言基本上属于境外语言,其中阿含语分布于印度的阿萨姆邦(与缅甸接壤),目前已经消亡;坎梯语分布于缅甸西北部;掸语分布在缅甸的东南部;泰仂语是掸语的境外别名,分布于云南南部;白泰语、侬语、土语分布于老挝、越南北部、柬埔寨以及我国的广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这些语言在地理上大多连成一片,关系亲近,合为一群,令人信服。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李氏没有把后人建立的“黎语支”归入壮侗语族内,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认为黎语跟台语相比分歧太大,亲属关系值得怀疑。 李氏的分类亲疏分明,定位准确,层次清晰,广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李氏开创了壮侗语族谱系分类的先河,为后人的谱系创新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其后众多的谱系创新,没有一个能超出他的基本框架,他所定下来的两个语群(后人叫语支)及其所包含的语言均被后人原封不动地沿袭下来。 ……
无
内容涉及面广,能够起到参考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