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994-1995-涼山民族研究-2

马尔子 主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马尔子 主编  

页数:

412  

字数:

550000  

内容概要

《凉山民族研究》创刊已20年。关注凉山民族地区和索要《凉山民族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年刊已成为孤本。为了不负专家、学者的需求,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决定从2011年起,按时间顺序把以前的两期年刊合订为一册,作适当调整删减后,以丛书的形式陆续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了解和研究凉山民族地区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
马尔子主编的《凉山民族研究(2\1994-1995)》是丛书的第二本。

书籍目录

民族区域自治是凉山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
昭觉县洒拉地坡乡上游村调查
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村现状与发展调查
培育市场经济是彝族贫困地区扶贫的关键
凉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希望
重振南方丝绸之路促进四川攀西经济发展
谈谈凉山贫困的主观因素及几点意见
宁蒗县经济发展政策对彝族妇女经济角色的影响
凉山彝族妇女的商业行为
彝族农村妇女在西昌城区经商情况调查
昭觉县组织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调查
论凉山彝族哲学思想
试谈凉山彝族社会的长老意志
中国古代的巫、巫术、巫术崇拜及其相关问题
试论彝族毕摩阶层的特征
试论树神崇拜
论彝族聂苏人的冷丧文化
几部彝文典籍记载的彝族“兹莫”
凉山彝族家支问题散论
《勒俄特依》背景试析
论彝族谱牒的特点及功能
影视人类学在四川
德古与苏依浅议
旧凉山彝族家支、姻亲人命案及案例
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彝区的影响及其利弊
论凉山彝族的双侧交错表兄弟姐妹优先婚
四川彝族妇女婚姻状况及对策研究
木里县查布朗区然缅村藏族婚礼拾零
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悬棺葬及其族属
“灵关”与“零关道”
彝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试论彝语义诺话的音节律
彝语方言中几组特殊声母探源
凉山彝语田坝土语古词拾零
彝文与我国部分民族古文字比较研究
凉山彝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刍议
试论凉山彝族山区教育落后的根源与对策
凉山彝族基础教育语言应选择的模式
雷波县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中学教育的困惑
彝族民间文学初探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比赛规则
浅谈保护和抢救凉山彝族文物的迫切性及其意义
试谈彝族天文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介绍开明进步人士岭光电先生
岭光电兴办教育和强征我读书的情况
读岭光电先生《改革夷民生活应从何处着手》随想
关于“曲木王佳系王海民之父”的补正
后记

章节摘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川滇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开辟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南丝路”)。这是中国通往外界的最早的通道之一。她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又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地处“南丝路”川滇要冲的攀西地区,是四川西部资源富集区。明清时中外商贸活跃,曾在这穷乡僻壤的裂谷中,出现过经济繁荣。历史证明:“南丝路”通则攀西商贸兴;“南丝路”阻则攀西商贸衰。纵观历史,“南丝路”的兴衰,对四川西部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南丝路”初探  (一)开凿与形成  “南丝路”的开凿,始于秦汉时代。“南丝路”以成都为起点,向南分为东西两条主道,其间又分支和穿插着若干支线。这两条主道即“西夷道”和“南夷道”。  “西夷道”出成都南门万里桥,经邛崃、雅安、荥经,翻越大相岭而至汉源;越大渡河,穿清溪关后进入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顺安宁河谷南下至西昌;再沿河西下,经德昌、米易至会理,过黎溪,渡过金沙江进入攀枝花市;翻越川滇交界的方山后入云南永仁,经大姚过姚安至祥云,直达大理。因此道通过了越西境内的“零关”,故又名“零关道”。  “南夷道”也是以成都为起点,顺岷江南下,经眉山、乐山、犍为而至宜宾,溯江而上人云南境,过盐津五沙关后至昭通市;向南过会泽、东川至曲靖;折西可至晋宁,再西行经楚雄、南华等地至大理。  西夷、南夷二道在大理汇合后,向西南经永平渡澜沧江至保山,越怒江至德宏州首府潞西,在今云南畹町、瑞丽及腾冲一带出境,通向缅甸、印度、泰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由这些地区港口进入印度洋,西达非洲、西亚和西欧等地区。  (二)“南丝路”与攀西地区的关系  攀西地区位于三江一河交汇之地。由西而东,依次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龙川江等大江大河在这里汇合。由于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一带从远古时代就成为亚洲东部人们南来北往的交通走廊,也是“南丝路”的“西夷道”之来由。像安宁河流域这样宽阔平坦的河谷,更是受历代人类交通的青睐。从遥远的石器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蜀一滇一身毒(印度)道”,秦汉以后的“西夷道”,唐代的“清溪关道”,民国时期修的“西祥公路”,直到六七十年代修的“成昆铁路”等,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交通能舍此途而求他。“南丝路”经历代的开发经营,已成为一条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将中原与西南连为一体的纽带,进而成为一条古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进行陆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为发展上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1994-1995-涼山民族研究-2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