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

舒晓鸣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9-1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舒晓鸣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的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多年从事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主要研究的是1949年至1999年的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作者注意把握历史的真实,把握整个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这一阶段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及艺术规律,研究各时期电影艺术的成就,较细致地分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和优秀电影艺术作品,并附有部分剧照,使读者能够获得许多具体、生动、感性的电影史知识。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文字简洁流畅,层次清楚,是研究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很好的参考书,也是学习电影课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作者简介

舒晓鸣,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十七年”中国电影 (1949——1966)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一、概况1标志与特点2主要艺术成就3值得重视的影片4存在的问题5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二、重点介绍几位导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1凌子风、翟强及其《中华女儿》2王滨、水华及其《白毛女》3石挥及其《我这一辈子》4成荫、汤晓丹及其《南征北战》第二节 1956年前后的发展一、概况1酝酿过程2电影创作情况3艺术特点4值得重视的影片5反右派斗争二、重点介绍几位导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1郭维及其《董存瑞》2桑弧及其《祝福》3王苹及其《柳堡的故事》4吕班及其《新局长到来之前》5汤晓丹及其《不夜城》第三节 1959年达到50年代的高峰一、概况1献礼片的准备2标志3艺术特点4存在的问题5值得重视的影片二、重点介绍几位导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1郑君里及其《林则徐》2沈浮及其《老兵新传》3水华及其《林家铺子》4王炎及其《战火中的青春》5王家乙及其《五朵金花》第四节 一个未能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 (1961年6月——963年12月)一、概况1政策的调整2电影理论的发展3电影创作的发展4值得重视的影片5毛泽东主席两个批示的发表二、重点介绍几位导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l谢铁骊及其《早春二月》2崔嵬及其《小兵张嘎》……第二章 “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第三章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9)第四章 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概况

章节摘录

  1953年2月--3月,召开第一次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电影艺术工作会议。1953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总的精神是批评了“左”的错误倾向,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于广大创作人员来说,主要以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中心,反对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会议期间,曾把苏联优秀影片和我国当时生产的影片对照起来看,讨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如何理解“典型”等问题。苏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罗姆、格拉西莫夫的导演理论以及尼克拉耶娃的“论形象思维”等论文的引进,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强调艺术规律,开始重视并研究电影艺术的特征,请夏衍、蔡楚生、史东山、张骏祥等同志作专题讲座。当时观摩的苏联影片有《夏伯阳》、《政府委员》、《乡村女教师》、《伟大的转折》、《马克辛三部曲》等。通过观摩和讨论,大家对中宣部、文化部及电影局领导同志批评我们的电影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英雄人物过于理想化,不敢写人物的成长,不敢写英雄人物的缺点和弱点,不敢接触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敢表现感情等问题,有了较为具体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电影创作,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这几年中,陆定一、胡乔木、周扬、夏衍、陈荒煤等领导同志都针对电影领导和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1953年12月24日电影局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议》,是在“总结新中国4年来电影工作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以及广大群众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对电影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制片方针和切合实际的改进措施”①。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保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