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弗洛伊德的智慧

(奥地利)弗洛伊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1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奥地利)弗洛伊德  

页数:

246  

译者:

刘烨  

Tag标签:

无  

前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他4岁时全家迁至维也纳定居。在中学时代,他显示出非凡的智慧。17岁时,弗洛伊德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系。从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约瑟夫·布吕伊尔的指导下,开始从事研究工作。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布吕伊尔的支持下,合作开办了私人诊所,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生养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的女儿A·弗洛伊德继承了他的事业,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二战期间,由于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弗洛伊德于1938年迁居至英国的伦敦,并于次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的一系列著作:《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心理学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病治疗方法的理论。读弗洛伊德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内容概要

  《弗洛伊德的智慧》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  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心理学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因为它主要是作为一种精神病治疗方法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本我、自我、超我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一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理的、本能的、无意识的东西,缺乏逻辑性,只是追求满足,无视社会价值;“自我”是理性的、通达事理的,与激性的本我相对,是要可以控制的;“超我”负有监督本我的使命,有道德良心、负罪感,具有自我观察、为自我规划理想的功能。意识和潜意识自我和本我两类本能本能与力比多自我的依赖关系自我与群体心理第二章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之为科学,其特点为方法,而非所欲研究的对象,这些方法可以研究文化史、宗教、神话学及精神医学,都不至于丧失其基本性质。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只在于心灵内潜意识的发现。其实,在健康和神经症条件之间并不存在质的差别,健康者也在努力抵制种种困难,其间只不过是健康者比神经症者更成功一些而已。精神分析的方法焦虑压抑感情转移心理人格第三章 性爱密码在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对“性”的问题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弗洛伊德的研究发现了性心理的发展史及规律,揭示了性心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第一个改变了人类对之门知识的看法,提供了全面认识人自身的契机。人类的性生活关于儿童的性探究性兴奋问题男女的分化男人的对象选择处女的禁忌自恋的产生性道德和现代人的不安第四章 梦的解析梦真的犹如空中楼阁吗?谚语有云:“鹅梦见什么?它梦见玉米。“”猪梦见什么?它梦见粟。”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人们意识里混沌、荒诞的产物,梦完全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实现。梦的解析方法梦是愿望的实现梦的改装解析带有忧伤色彩的梦解析令人焦虑的梦梦的材料与来源几种典型的梦

章节摘录

  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人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是人的心理因素世界中的“首脑”,它统治着整个精神世界,使之动作协调。正是在意识的管辖和指挥下,精神生活才具有稳定合理的特点。“前意识”,是属于意识的观念和思想,因与现实的生活无关,被排除出意识,而留在意识附近,可以较快、较易地进入意识领域内。在意识和前意识以外,即是“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中占据最大量、最原始的部分。在精神世界中,潜意识压在最深处、最底层,但又最活跃,总是设法浮现到意识表层上来。  将心理生活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这是精神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前提,而且只有如此划分,才能使精神分析了解在心理生活中那些既重要又普遍的病理过程,并在科学的框架中为其寻找到一席之地。换言之,精神分析不能承认意识是心理生活的本质的看法,但不否认意识是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在心理生活中,意识可以与其他属性共存,也可以不复存在。  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承认潜意识的存在。因为,对于大多数已经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任何还不是有意识的心理的观念是那样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在他们看来那似乎是极其荒谬的,简直可以用逻辑一驳即倒。对于潜意识的不承认,在我看来,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研究过催眠和梦的有关现象——这种现象和病理现象大不相同——才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上,对于催眠和梦的问题,他们的意识心理学是无法解决的。  首先,“意识”一词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术语,它是建立在最直接、最具确定性的知觉基础之上的。其次,经验表明,一种心理元素(例如,一个观念)一般说来不是永远有意识的。相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瞬息万变的,一个现存的意识的观念片刻之后或许就不再是有意识的了,虽然在某些很容易出现的条件下还可以再成为有意识的。那么,这个观念在中间阶段究竟是什么呢?对此,我们一无所知。但我们可以说它是潜伏的,也就是说,它能随时成为有意识的。或者假设我们说,它是潜意识的,那我们就是对它进行了同样正确的描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潜意识”一词是与“潜伏的和能成为有意识的”相一致的。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沿着另一途径,通过考察心理动力在其中起作用的某些经验,发现了“潜意识”这一概念。我们已经发现,就是说,我们被迫假定,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心理过程或观念一一种数量化或实用的因素第一次在这里得到讨论——它可以在心理活动中产生日常观念所能产生的一切结果(包括也可以像观念那样成为有意识的结果),虽然它们本身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些观念之所以不能成为有意识的,其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力量和这些观念相抗衡。否则,它们就能成为有意识的。因此,这些观念和其他公认的心理元素显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在精神分析技巧中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把那个抗衡的力量消除,可以使还有问题的那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这个事实使这一理论无可辩驳。我们把这些观念成为有意识的之前所存在的状态称为“压抑”,并且断言,产生和保持这种压抑的力量在分析工作中被理解为“抵抗”。  因此,我们是从压抑理论中获得潜意识这个概念的。在我们看来,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潜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也就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不再具有纯描述意义。前意识可能比潜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我们已经把潜意识称为心理的,我们就更会毫不犹豫地把潜伏的前意识也称为心理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一致地从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区分出前意识和潜意识,而不愿意与哲学家们保持一致呢?哲学家们也许会认为,只要把前意识和潜意识描述为“类心理”的两种类型或两个阶段,和谐就会建立起来。但是在说明中的那些无数的困难就会接踵而至;这样定义的两种“类心理”几乎在每一个其他方面都和公认的心理的东西相一致,这个重要的事实从它们或它们最重要的部分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起,就被迫处于一种偏见的背景中。  只要我们不忘记,虽然在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但在动力学意义上则只有一种潜意识。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着手研究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术语了。为可以更好地说明,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对这种划分不予理睬,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划分就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同时我们多少已习惯了潜意识一词的这两种意义,并且能把它们运用得很好。就我看来,要避免这种意义上的不明确是不可能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划分终究不过是一个要么必须“肯定”,要么必须“否定”的知觉问题,而知觉本身的行动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件东西为什么会被知觉到,或没有被知觉到。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改变你一生的心态。  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弗洛伊德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