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表演教学手册

林洪桐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林洪桐  

页数:

685  

Tag标签:

无  

前言

林洪桐教授策划并撰写的、北京电影学院列入教学科研项目的、中国电影出版社计划出版的这套电影表演艺术系列丛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策划,其学术的意义将会在未来若干年的电影表演教育和电影理论研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套系列的学术专著,林洪桐教授已经酝酿、策划多年,丛书的出版,实质上是对他多年电影表演教学和电影创作的系统总结,其中有的专著已经出版了一段时间,这一版,林洪桐教授又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为这次集中出版,他放弃拍摄影片、排练话剧和参与教学,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撰写,这是林洪桐教授晚年所要竭尽全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学术工程,他表示将全力完成它.并以这套丛书献给培育他的、敬爱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我们对林洪桐教授这种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对学院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关爱,由衷地表示敬意。让我给这套丛书撰写总序,我自认为有专业上的压力,自己才疏学浅,无力承担如此重要的工作,但恭敬不如从命,我只能是站在电影学院院长和博导、教授的立场,为我们的电影学科呐喊,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助威。《表演艺术教程》系列丛书,全套共计6种8本,分别是:(一)《表演学习手册——九重城与三字经》;(二)《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下);(三)《表演应试手册——芝麻芝麻把门开》;(四)《表演美学手册——奏响天堂和声》;(五)《表演创作手册——苹果应该这么吃》(上、下);(六)《表演分析手册——多米诺跳棋围棋》。

内容概要

  《表演教学手册》选取了大量的练习、小品与剧目片断,并进行了一定的编写。全书具体介绍了适于我国表演教学的部分优秀表演练习及习作,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培养演员的方法,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理念、不同做法进行具体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表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体系建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林洪桐,1937年生,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院务、学术、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年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培训中心艺术总监。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导演、文学、评论学会等会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近四十年,达万余课时。主攻电影表演、剧作、理论。发表专著五部:《影视表演技巧入门》、《电影演员的魅力》、《多姿多彩的银幕美》等。其中《银幕技巧与手段》获广电部教材一等奖。《电影表演艺术》获广电部科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论文近百篇(达二百余万字):《电影本体与电影表演》、《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电影结构的突破与创新》、《电影时空的艺术力量》、《淡泊中边走边唱》、《让灵魂追赶躯体》、《银幕美的探索》等。为电影表演学科带头人,提出“银幕表演三圈论”,“表演创作思维三种模式论”等。1992年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誉”。创作影视剧本:《北京人》、《黎明奏鸣曲》、《缓期执行》、《雾》、《虹》、《疯狂歌女》等15部(均拍摄发表)。导演影视作品:《往事如烟》、《雪花静静地飘》、《初升的太阳》、《超越情感》、《红舞鞋》等10部。其中《死神与少女》获“瓦尔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新时期人道主义精神奖”、“奋发进步文明”铜牌奖等。《多梦时节》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9年度“华表奖”、第三届“铜牛奖”、艺术追求奖等。《寒夜》、《欲火焚心》选送“戛纳”、“南特”国际电影节展映。导演话剧:《悲悼》、《北京人》、《烟熏橡木》、《被埋葬的孩子》、《被残害的人》、《暗恋桃花源》等10部。历任第11、14、20届“金鸡奖”,1994年度“华表奖”,第3、4届“金桥奖”,电影百年“世纪杯奖”等评委。

书籍目录

总序/张会军序言/童道明引言第一章 教学观念思索篇思索一 掌握表演的大技巧——“生命学”1.加强宏观“人文”与“人性”的教育2.表演的“生命学问”意味着“把自己摆进去”3.生命感觉超越技巧——蒋雯丽入学考试的启示4.表演的生命美学状态5.“生命学”的理论阐释6.表演教学中如何贯彻“生命学”思索二 对斯氏体系的肯定评价及质疑1.体验派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仍是教学的主体2.打破表演教学中斯氏体系一统天下的独家领地3.提倡多元化的表演关学与多元化的教学思索三 “自我出发说”运用不当将削弱“形象塑造”1.作为一种技巧性方法值得肯定2.不应将局部具体手段上升到整体创作的美学高度3.片面、过分强调“自我出发说”将不利于“性格化”魅力4.“自我出发说”在创作实践中实际行不通5.“自我出发说”将造成“无形象”及“表演的衰退”6.辩证对待“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思索四 终极目标与教学核心——表演魅力学1.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既要反对虚假,也要反对平庸3.既要发挥“第一自我”更要创造“第二自我”4.不可能的一次可能,非现实的一次实现5.教学中贯彻“魅力第一”的原則思索五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1.经典名著成品教学——表演基础教学的一种探索2.何谓“成品教学”及其教学优势3.废除学生自编小品,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4.伟大的文学形象促成伟大的演员5.教学改革的步子要大些,教学的模式要多元些思索六 关于情感的塑造与表达1.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情感问题——表演理论与实践中的薄弱环节3.质疑斯氏的情感“自然而然”论4.对斯氏“纯粹情感论”的质疑5.生活情感应上升为艺术情感6.演员塑造的艺术情感必须感染观众7.体现人物的情感线索及其变化8.塑造人物情感的多种方式思索七 教学思维与教学法的突破及改革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2.探讨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法3.鼓励思考无结构的教学法4.无管理的管理教学法5.注重能力与人格的培养6.艺术教育是创造力的教育7.对学生潜能的再认识8.面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第二章 人物形象塑造篇第一阶段 案头工作1.对角色的热爱、迷恋与投入2.带着艺术感觉与专业眼光理解感受角色3.理清剧本的事件,任务、单位并给予命名4.对主题、意蕴及人物的初步案头分析5.对角色的形象构思,形成人物的“心象”6.始终做到“在自己心中去感觉角色”附录一 《创造角色的提纲》(斯氏晚期的若干重要论述)附录二 麦克先生关于《樱桃园》的案头分析第二阶段 排演工作初排阶段1.掌握艺术的、活的表演状态2.寻找到对剧本与角色生活的实感3.让人物的创造状态与艺术魅力在演员心里扎根4.动作中分析剧本与角色5.动作与规定情境的互动6.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的辩证统一7.对事件的估计与判断8.表演中的难点——与对手的相互作用细排阶段9.语言的艺术处理10.形体的塑造与艺术处理11.形象创造的核心——性格化连排、彩排与正式演出12.演出——与观众的交流第三阶段 最后的排练与演出1.舞台场面调度2.舞台节奏3.表演的宏观总体把握4.人物形象创造的评价意识5.风格与流派第三章 表演教学程序篇第一阶段 表演基础教学1.表演基础练习的教学与操作2.关于小品教学的思索3.“观察人物练习”——基础教学的重头戏4.“小说(小品)片断”的成品教学个案分析 永失我爱第二阶段 片断教学阶段1.片断阶段在教学上的优势2.形象塑造重要性的再认识3.片断阶段教学的內容4.片断教学的阶段性5.解剖一只麻雀6.自选片断教学阶段7.如何选择片断第三阶段 完整人物形象塑造——独幕戏、大戏教学阶段1.组合、整体、综合、演出2.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教学要求3.教学剧目选择与演出的安排4.题材风格与演员培养5.关于独幕戏的教学6.大戏教学与排练7.教学演出转到剧场公演8.教学应实行目标管理9.团队观念与职业道德10.教师的双重工作效能独幕戏、大戏剧目索引第四章 表演片断教材篇第一部分 小说改编的片断中国小说片断王朔作品系列1.《空中小姐》2.《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3.《过把瘾就死》4.《浮出海面》5.《无人喝彩》6.《顽主》7.《永失我爱》苏童作品系列8.《红粉》9.《离婚指南》10.《平静如水》其他中国小说11.《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海岩12.《天狗》贾平凹13.《许三观卖血记》余华14.《青春之歌》杨沫15.《祝福》秦志钰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16.《金锁记》张爱玲17.《骆驼祥子》老舍18.《成都 今夜请把我遗忘》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19.《天堂 打左灯向右拐》李容根据慕容雪村网络小说改编外国小说片断20.《卡门》(嘉尔曼)(法)梅里美21.《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22.《简•爱》(英)夏洛特•勃朗时23.《复活》(俄)托尔斯泰24.《牛虻》(意)伏尼契第二部分 电影及电视剧改编的片断25.《李双双》李準 鲁韧26.《喜盈门》辛显令 赵焕章27.《上海人在东京》樊祥达 张弘 富敏28.《人间四月天》王惠玲29.《望乡》(日)广泽荣 熊井启30.《蒲田进行曲》(日)深作欣二31.《第四十一》(苏)柯尔图诺夫 丘赫莱依32.《但丁街凶杀案》(苏)格布里罗维奇 罗姆33.《囚徒》(希腊)尼•福斯科罗斯34.《命运的拨弄》(苏)梁赞诺夫35.《办公室的故事》(苏)梁赞诺夫第三部分 话剧改编的片断中国话剧片断现代剧目36.《上海屋檐下》夏衍37.《称心如意》杨绛38.《妇女代表》孙芋39.《喜相逢》胡可创新、探索剧目40.《大雪地》扬利民41.《桑树坪纪事》陈子度 杨健 朱晓平42.《情感操练》吴玉中43.《灵魂出窍》苏雷44.《绝对信号》高行健 刘会远45.《恋爱的犀牛》廖一梅 孟京辉46.《蛾》车连滨47.《废墟中环》(香港)潘惠森48.《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49.《非常麻将》李六乙……外国话剧片断第五章教学原则方法篇

章节摘录

分析与确定好人物的任务对寻找到人物的生活实感,进入角色大有裨益。每一大事件,以至每一小单位都含有特定的任务,即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意向与欲求,从而推动演员为实现任务而积极动作。事件确定后,再将每一事件分为若干单位并寻找出演员的任务。任务必须是能激发演员创作的诱惑物和刺激物。确定任务有以下原则:(1)任务是人物的,不是为了演员的,必须与剧本有关、推动剧情发展;(2)是角色的任务,以第一人称分析了人物的规定情境后感性地确定;(3)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是演员本人、对手及观众都能相信的任务;(4)必须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人的任务,推动角色前进的任务,不是做戏的、程式化的、死的任务,更不是与剧情毫无关系、仅仅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提出的任务;(5)必须是创作的艺术的任务(非理性的),它是为实现艺术最高目标——创造人的精神生活,并用演出形式加以表达的;(6)必须是引人人胜、令人激动、能激起体验过程的任务;(7)必须是精确的任务,对扮演的人物来说是典型的任务。对事件及单位的命名应能揭示其内在实质,命名的过程就是寻找与探索这一事件及单元的精华与“结晶体”之过程,简洁而准确的命名有利于深人而生动地理解剧本、人物,执行任务,体现动作。4.对主题、意蕴及人物的初步案头分析主题是剧作者在剧本中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作品的总纲。它是作者在剧本中对生活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所选择的用特定角度描写生活中的现象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起创作动机的基本问题。我认为,主题是剧作者之所以要创作整部戏剧作品的精神源泉,这样看来主题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体现,这种抽象的东西主要是要确立舞台调度的思想性和特定性,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和意蕴(或多义的主题)。作品中的事件、情节、冲突、人物、语言都是主题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主题是整个剧本的灵魂、统帅,如果作家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那是写不好作品的。同样,如果演员在创作中不理解剧作者剧本中深含的创作意蕴,不知道剧作中为什么要写这个事件,为什么要表现这一冲突,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也不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在全剧中的作用,怎么可能塑造好角色,怎么能将人物的动作贯串起来通向全剧的最高任务,从而体现演出的灵魂呢?


编辑推荐

《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表演教学手册 PDF格式下载



非常好的一本表演教学书,特别对里面提供的剧本很喜欢,不错,赞一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