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电影商业

杰森.斯奎尔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杰森.斯奎尔  

页数:

44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电影商业(第3版)》是近40位业界高管讲解全球电影融资、市场营销、收益流等幕后故事。杰森·斯奎尔编著的《电影商业》的主要目的是向人们讲述故事片生产制作和商业发行的全过程。  每一章节都会包含一部影片的生命周期,每一部分都将是接着上一部分的内容讲的。在第一部分要是确定了目标,那么在接下来的章节里阐述融资、管理、指定协议、生产拍摄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的花费情况。然后,研究会转向通过各种渠道(如影院、家庭录像带、消费品和海外市场)回收资金。

作者简介

  俞剑红,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主任、教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已完成多项国家级、部级、市教委课题。在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外事办主任期间,曾任国际影视高校联合会(CILECT)亚太地区主席。出版论著:《电影市场营销》(合著),《中国电影产业年报2005—2006》、《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9》(编著),《影视投融资教程》(主编),《欧盟电影版权》(主译),《影视专业英语》(主编)等。影视创作:电影《愚公移山》策划,电影《青青大雾山》、《六月里好阳光》制片人,电视剧《嫁一个好男人》策划,电视剧《澄江情》总制片人。讲授课程:《电影市场营销》、《影视投资学》、《电影专业英语》等。  杰森·斯奎尔,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教授、作家以及产业顾问。通过他作为共同主编的先锋性著作《电影商业:美国电影产业实践》(The Movie Business:American Film Industry Practice),他帮助建立起“电影商业”这样一个独特的学术研究领域,该书也成为该领域的首部教科书。目前他讲授的课程有电影商业、故事片个案研究和编剧课等。  在加入南加州大学之前,斯奎尔教授曾在联艺、20世纪福克斯等电影公司作高级行政人员,他参与开发的电影项目有《血腥的收获》、《纽约黑帮》、《流浪者》、《美国往事》等。  作为产业顾问,他的客户包括电影投资人、美国达拉斯电影节以及芝加哥的贝恩公司等。  斯奎尔教授曾受邀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嘉宾发言,在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东京科技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大学举办过讲座。  李苒,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教师,先后毕业于外交学院、北京大学,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主要译著有《欧盟电影版权保护》(合译)。  马梦妮,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北京电影学院。主要译著有《美国电影,美国文化》(合译)、《业务关系的建立与利用》(合译)。

书籍目录

致谢中文版本序言序言引言第一章 电影创作者1.制片人2.导演3.我的电影:艺术与金钱之战4.独立电影制作人第二章 电影版权1.编剧2.文学经纪人3.故事编辑4.开发图书出版权第三章 电影资金1.电影、资金和疯狂2.电影融资的要素3.风险资金战略和电影达拉斯模型4.分析电影公司第四章 管理1.一位董事长的观点2.管理:游戏的新规则3.作为融资发行商的电影公司4.独立精神第五章 协议1.娱乐业律师2.商业事务3.最后一击:完片担保4.经纪人第六章 电影制作1.制片管理2.《霹雳娇娃》制片文案3.为电视台制作的电影第七章 电影市场营销1.电影市场营销2.市场调研3.电影节和市场第八章 收益流1.收益流综述第九章 影院发行1.影院发行2.独立发行第十章 影院放映1.放映业务2.独立放映公司第十一章 家庭影像制品1.家庭影像业务2.影像制品零售商3.针对视频产品发行制作的影片第十二章 消费产品1.消费产品第十三章 国际市场及相关政策1.全球市场2.国外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第十四章 未来1.娱乐技术:过去、现在和未来关于编者

章节摘录

  自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电影制作的实际工作就几乎没有改变过,它包含了一样的失望、一样的问题、一样的成功。然而已经发生变化的,也是变化最大的是其制作过程的复杂性,尤其是在法律、合同、版权等领域。所以制片人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技能是在各种环境下,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能够管理各类不同的人。  作为制片人,几乎有多少制片人就有多少管理方法。明智的制片人会想出一套工作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如个人魅力、知识水平、天赋等),把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最小化,同时还会弥补这些不足。事实上,规定一种拍电影的方法或尝试把自己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制片人,都是很危险的。我提醒读者要注意以下方面,只是建议,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个人的制片风格。  在很多方面,我受过一些挫折。最开始,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员,但令我灰心的是我无法进人到创作的过程中。幸运的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在那些创作和设计广告的人面前有了自己的发言权。从这段工作经历再转行到电影业,我有信心使用同样的怀疑论,并且调整我作为制片人的这一角色,用这种方式,我实现了自己正在寻找的创作满足感。  我制作的第一部影片《旋律》,其中幸运的成分大于我自己的判断。尽管我更多的是充当乘客的角色,但是我确信我密切关注着这一制作过程,而不是让自己被当成白痴。我的第二部影片《花衣魔笛手》相反却是一场灾难。我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完全修正了我的想法。在那个年代,制片人的工作只不过就是包装。我认为我要是再经历像第二次那样的失败,那绝对就是我的错,所以,这次我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有实质的把控权。结果,在我的第三部影片《永远不会有那样的事》中,我参与到影片制作的每个环节,亲自动手,全权干涉,并把我自己的感受与这部影片相联系。现在让我们一起再体验一下电影的制作过程,我会解释如何把我的经验应用到影片的实际操作中。


编辑推荐

  近40位业界高管讲解,全球电影融资、市场营销、收益流等幕后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电影商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