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凯兴斯泰纳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6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凯兴斯泰纳  

页数:

298  

字数:

242000  

译者:

郑惠卿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凯兴斯泰纳(Georg Kerschensteiner,1854.7.29—1932.1.5)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出生于慕尼黑一市民家庭。童年时,因家境贫寒,故读完小学之后便进入了师范预备科,1871年毕业,随即从事教育工作。这期间,因他求学心切,便又自学补足了三年中学课程,后考入工业大学,学习电机工程,继而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1877~1881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和高等工业学校从事数学与物理学的研究,同年通过了数学实验考试并担任了中学教师。他先后在米兰克多文科中学、纽伦堡商业学校、史温福特文科中学和路德维希文科中学任教。1895~1909年,任慕尼黑国民学校监督。至此,凯兴斯泰纳已获著名教育家之称。199041906年,他致力于将慕尼黑继续教育学校改革为专业分科的职业学校,为国民学校毕业生得到进一步的技术训练提供了就业前的准备。同时,他还改革了国民学校劳作课的课程设置,进一步阐明了劳作学校的概念。他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文化财富的获得与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他多次著文论述国民教育的必要性和职业教育的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版 前言第四版 前言一、国民学校的国家目标和任务二、作为首要任务的职业教育三、国民学校的第二项和第三项任务四、劳作学校的教学法五、专业劳作课和技术教师六、总结与结束语附录:一个可供城市国民学校各年级参照的教育管理的范例 一、前言 二、教学大纲在两个低年级班的贯彻 三、教学大纲在两个高年级班的贯彻 四、结束语

章节摘录

  高年级学校常常看不到这些障碍。再加上,高年级班的德国和外国古典文学家的读物以及强化的历史课,都是针对人类社会的文化问题和国家任务的问题,由此首先进行的教育必然是关于国家任务和国民义务的理论教育,即客观教育。同其他日尔曼国家相比,明显不同的是,德国高年级学校至今未开始执行第三项任务,或者执行得很差。其原因在于,我们的高年级学校完全出于同这里提到的其他国家不同的观点来理解它们的任务。它们不是把自己看做伦理国家发展的工具,而是视为培养学者的工具。而且这一观点的前提是完全错误的。它们认为,一个有才干的学者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有用的国家公民”。这种错误理解的产生,是由于对各个时期里的确有过一些伟大的学者。他们同时也的的确确是伟大的国家公民。但是,阻碍我们把这些现象一般化的至少是,目前我们的学者与公职人员的平均状况:我们德意志人至今仍然在留恋过去,留恋那个造就了我们的有目标、有目的的学者学校的过去,是我们的盎格鲁撒克逊的弟兄们打破了这一过去的美梦。六年前,我通过一位英国朋友,让一所知名的英国学者学校高年级班的学生,在一份未经准备的毕业考试卷上,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问题的答案是一致的:“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这一题目的展开,表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清楚地表明,这些学生对国家公民的义务和必备的品质,了解得一清二楚(请参阅莱比锡托伊普纳出版社出版的《国民教育的概念》,第三版)。有哪一所德国的文科中学给过我与此相同的、一致的答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