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国高等教育史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  

页数:

6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何谓“高等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的定义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教育大辞典》将高等教育定义为“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称”。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召开由44个国家参加的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对高等教育的解释是:“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和师范学院等机构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而言,其基本入学条件为完成中等教育。一般入学年龄为18岁,学完课程后授予学位、文凭或证书,作为完成高等学业的证明。”以上定义的共同点是均将高等教育看做中等教育之后所实施的教育。如果严格按这个定义来理解高等教育,那么《研究生教学用书:外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应该是文艺复兴时代,因为这个时候欧洲才有了独立的中等教育机构。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编第一章 古代东方国家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古代巴比伦第二节 古代埃及第三节 古代印度第四节 古代希伯来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古代希腊第二节 古代罗马第三章 拜占廷和阿拉伯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拜占廷第二节 阿拉伯第四章 欧洲中世纪大学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的起源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及其类型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特权和教学活动第四节 中世纪大学的学院第五节 中世纪大学的特征和意义第二编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高等教育第二节 宗教改革时期的高等教育第六章 17-18世纪英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衰败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工业革命:松散的联系第三节 微弱的世俗化: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第七章 17-18世纪法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旧大学的兴衰与高等专科学校的兴起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第八章 17-18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大学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第二节 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的改革第三节 18世纪后期德国大学的改革第九章 17-18世纪俄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初创第二节 实科学校的兴起第三节 科学院的创设第四节 贵族寄宿等级学校的兴起第五节 罗蒙诺索夫与莫斯科大学的创建第十章 17-18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殖民地学院的创办第二节 殖民地学院的教育目的第三节 殖民地学院的管理模式与经费筹集第四节 殖民地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育管理第五节 建国初期创办国立大学的尝试第十一章 19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的觉醒和大学危机的加深第二节 19世纪初大学改革的先驱第三节 柏林大学的创办及其意义第四节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大学的发展……第三编第四编主要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从学园的外部组织形式来看,它是一个宗教团体,目的是敬奉阿波罗和缪斯,这种敬神行为也是希腊的传统。学园中教师和学生过着毕达哥拉斯学派式的团体生活,饭菜简单,是一种苦行主义的生活,他们认为苦行生活可以净化精神,进而达到领悟的境界。学园的教学形式相当灵活,不仅有讲座,还有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讨论。这种讨论定期举行,最后以举办某个主题的专题报告会而达到高潮。  然而,在教育的直接目标上,柏拉图无疑更是一个古希腊人,而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他希望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和社会中能干的政治家,柏拉图确有不少学生在希腊的公共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观点,我们可以从他的两部对话体的著作中看出来,一是《理想国》,一是《法律篇》。在这两部著作中,柏拉图讨论了人类社会完全由理性法则来治理的可能性。他特别重视讨论青年的教育问题。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家这一阶层外,柏拉图还设想国家由另外两类人组成,一是士兵,一是商人。柏拉图详细地讨论了这三类人的教育。其中有一条就是,儿童的教育要尽早着手,要以一种托儿所的方式,用游戏和比赛反复强调和灌输最基本的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必不可少的科目还有体操和音乐。在高级阶段的教育中,学生学习经过改进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四艺,这是较为抽象的知识。在四艺中,数学和天文学处于重要位置。对于自由人来说,这些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理性,同时又可以把精神从低级的物质世界中提升出来,并形成对于永恒真理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智慧的开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外国高等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