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乐饮四季茶

黄安希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4-04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黄安希  

页数:

188  

字数:

100000  

译者:

孙晓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暗绿色的是安溪铁观音的春茶。它的香气让人思忆起山的青翠。触感圆润,令人愉悦。
黄山毛峰则气质干脆且香气纯净。
绿牡丹让人联想到用光泽亮丽的绸缎做成的胸针。
白毫银针的绒毛就像貂皮一般,几近奢华。
君山银针则像剪落的指甲一样锐利。
虽然按道理不能用手直接抓茶叶,可我实在想要感受每一个茶芽、每一片茶叶、每一根绒毛的重量和触感,还是忍不住要触碰茶叶。
在倒入热水前欣赏一下茶叶的香气,也是我的爱好。
把茶叶放在用剖开的纤细的竹子做成的茶则里,靠近鼻子,闻一闻茶香,有的香气扑面而来,余味悠远;有的香气则在不经意之间飘入鼻腔,清新澄静。即便是同一种茶叶,在发酵、烘焙等方面也会有着微妙差别,绝不会香气均匀如一。
茶,是谁都会的“魔法”。
一人起立,然后面对众人落座泡茶……这种情况下,泡茶者自然就挺直了腰背。
打开随手泡的盖子,观察茶炉上水的温度虽然有些炙热恼人,但现场严肃的空气会一直流动到指尖。
摆开茶具开始温壶。从高处倒下的开水发出动听的声响。
人们停止了闲谈,目光集中到了呈抛物线坠落的开水上。
茶叶随着手的倾斜平稳地落入茶壶中。
经过一番简洁流畅的动作,便到了等待茶汁浸出的时候了,此时的泡茶者显出了无欲无求的表情。
我想,这就好似最原始的祷告吧。
默默计算着看不见的时间。
火、水、茶。把它们都收入手中,在这个场合展示给世人。这就是所谓的“魔法”。
不一会儿,清香的液体由茶壶注入茶杯,霎时,原本安静的空间再次活跃了起来。人们传递着茶杯,品饮香茶。
有时人们感慨万千,场面热闹非凡;有时人们闭目沉吟,体会茶香,回味余韵。
然后,“再来一杯”。
把鼻子贴近杯底使劲闻,杯底的余香扑鼻而来。虽不够雅观,却是地道的喝中国茶的做派。
真让人欲罢不能。

作者简介

黄安希(Huang Aki),1967年生于日本奈良,现居大阪。茶艺家。作者与北京出生的艺术家黄锐结婚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均为中国茶,便以此为契机,开始寻求以中国茶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饮茶地点,往来于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之间。自1997年起,在家中自己的

书籍目录

前言 盛春之章(槐月) 清明 谷雨 夏之章(榴月 署月 兰月) 立夏 七夕(乞巧) 夏至 秋之章(桂月 菊月 阳月) 重阳(菊花的季节) 中秋 霜降 冬之章(冬月 腊月 正月) 冬至 春节 元宵 初春之章(如月 桃月) 立春 重三(女儿节) 春分 闲话茶叶 习茶指南 后记 索引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乐饮四季茶 PDF格式下载



现在很多人喝茶,重心在于茶,关心的是茶的滋味。而这本书却教我们,喝茶本身的味道,营造各种喝茶的环境,让茶和环境互配。茶和环境融为一体。环境与茶谐调,茶则别有风味。古人用梅上雪,用松炭,用种种稀奇的方式来喝茶,为的不仅仅是茶的好味道,更是喝茶的好心情。作者用茶为我们构建了四季的演变,一年的流逝,以及对过去优雅生活的深深怀念最让我惊讶的是,作者是一位日本人,中国人的媳妇,却深得中国古人喝茶的其中三味,比很多中国人更会喝中国茶。融合和式的精致,中式的风雅。


这本书是从一个日本人的视角看中国茶。作者从第一次接触“茉莉龙珠”就惊为天人,到逐渐了解掌握每一类茶,并按照不同的茶性将茶在适合的季节品饮。除了对茶的了解,作者对茶器、环境布置的要求也令人眼界一新,对一个中国茶的入门者来说,这本书是非常适合的!


一部经典小书。从一个日本女人的笔下,茶和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更诠释了生活和历史的承载,有一种生命的美好让你感动。


不是简单的罗列各种茶的资料书,融入个人的心境,可以感觉得到作者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茶,书看起来非常轻松清新


封面很好,里面的画很美,大致浏览了一遍,总体感觉是一本生活美学书,对茶席可能教的不多,但是字里行间的一些小信息还是很吸引我的


送给朋友的,还不错,做完茶书还显浅显了些


非常不错,感觉日本人在生活中很用心,体会每一点感动。而我们确常常被生活折腾得麻木,最喜欢的是没有我们茶道里那么多玄而又玄的东西,比较本真些


这本书只剩最后一本了,但是店家很贴心的打电话来问,封面有些刮坏,但是不影响阅读,是否还确定购买,好在我有包书皮的习惯,既然不影响阅读,也就无伤大雅,又不想等太久,就要了,果然没让我失望啊~~


谢谢当当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用最优惠的价格挑选自己喜欢的书!


最喜欢当当的图书,正版,价格实惠


视角独特,可以一读的书。


给家人买的


在图书馆看过后,非常喜欢,决定一定要买下来。


都说很不错,的确很好。


两年前,买过一本,读着很轻松,从形式到内容,版式设计和文字编辑都很好。


建议不要匆忙看。而要慢慢地静静地看。


当天订货,第二天就到了,到货很快,书也很喜欢,喜欢里面的内容和设计


也是自己看了,觉得很值得,所以还是送朋友的


喜欢图片和文字!


雅之极!!!


市面还是缺少这样的书,尤其是对中国茶而言。该书侧重于从茶的美感的角度进行描绘,要想研究茶的人不一定适合。但本人很喜欢,茶不只是一种饮品,也不只是色香味,更是一种生活美学


当当的快递包装的确需改进,要想到手的书完好无损真比较难,好好的一本书弄得残破了


原来茶可以是这样喝的,不只是喝,更多的是情趣、氛围,作者找到海上的漂流木、海底的沉落的小木船,甚至是生活中常见的小玩意都为茶增添了极大的品味,难得。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喝茶可以不拘一格,就象我开始说的那样:原来茶是可以这样喝的。


这本书几年前就看了,被朋友看了说不错就顺走了,现在看到就再买一本,心里觉得还是值得看的。和别的茶书不一样,重点不在茶,在茶的意境。资深爱茶人用心的体会慢慢描述出来,图片很赞。


书应该是用日文写的。翻译的文字很美。立了大功。每一节气,都配了相关的古诗词,有不少从没细读过,让自己这个中国人也有些惭愧了。对茶的评介不算太细,也不算权威,但作为一个爱茶的日本人,已经不错了。


在论坛上看到茶友推荐就买了,意境拍得不错,很羡慕我怎么拍不出来,后来看到一茶友为了拍出好照片,一堆人在造型,我就对这照片的美感瞬间石化了


这本书不错,女性的细腻,对茶特殊的敏感


很精致的小书,单从文字而言,平和清丽,集成假名文学淡然的传统。既是习茶的入门指导,也是可人的小品美文。装帧亦赏心悦目,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很有气质的一个女人。那天和朋友感叹,有一天我们到了这个年龄,是否有如此风韵?感叹感叹~因为是日本人,看中国的茶道充满了好奇,每个小细节都写到了,似乎比中国人写的更详尽,感情更细腻些,有点味道。


这本事我现在书店看见的,很喜欢,想买。但是书店的书封面有污渍和折痕,于是来当当买。可我收到的书封面还是有污渍,而且还有破损,尽管是很小的破损。真的影响了看书的心情。这种书是闲来观赏的,有这样的缺陷让人遗憾啊。


是一本饮茶入门的小书,看得出作者是爱茶懂茶之人.但总觉得她所讲的茶道有点偏日本式.


四季的变化带来人心的变化.本书整体让人失望,最好的图片


闲来看看还不错,专业性不强,可能始终是外国人的原因吧!文笔力度偏弱。


比较简单的书,随便看看可以。文字有点别扭。


完全是女性作品,玩的是情调,实质性内容甚少。对不起这个价格。噢,作者人长得挺漂亮。


书没什么内容,而且看了一遍书就散了.可能是因为它的装订方式不科学.后悔买这本书了.不值得看.质量也太差了.


书刚刚拿到手时就感觉外观品质与价位不成正比,书的外观看起来旧旧的,就像是从哪个库房捡来的积压品。
书的装帧不好也就罢了,毕竟读书是要读内容的,可还没读几页,就更来气了,书还没看完就已散了架分了家,每次看时要小心翼翼的捏着前一半的书,拿着后一半的书,翻页时更要小心,生怕掉页情况更严重,陪着这份儿小心还哪有读书的心情!


书的内容不错,但质量不好,拿到手时就已经开胶,书脊之处还有破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