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姜伯勤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4-04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姜伯勤  

页数:

335  

字数:

3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将近一百年前,当传统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的时候,王国维在其《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中,曾经大声疾呼:“异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固可决也。”往后的事实,越来越证明汲取域外智慧,开拓本土资源,确实是一条发明光大我国学术之路。姜伯勤先生是沿着此路不断进取的现代学人,像他提出的“祆教艺术史”这样的课题,倘不“兼通世界学术”,是根本无从问津的。  祆教是中古时代入华的三夷教之一。它与景教和摩尼教的不同之处,除没有汉译遗经传世外,尤其显著的特色是地区差异。从宗教文化的历史形态来看,可以说祆教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过四大版本:原版是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印度版是巴斯教,中亚版是马兹达教,中国版就是祆教。既然正宗与变种并存,涉足中国祆教研究的人,如果不放眼世界,知同察异,就难免沦为“一孔之陋儒”了。平心而论,个人走向世界,无非出国,较容易;商品走向世界,无非外销,似也容易;至于学问走向世界,那可就难上加难了。因为,它不只应当“接轨”,而且要求“提速”,否则就跟不上世界学术日新月异的进展。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是一部从艺术遗存来研究中国祆教的专著,为伯勤先生多年潜研精神之独结,具有很高的原创性。他广泛参阅近百年来俄国、日本和欧美的相关论著,对文献、文书和文物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搜罗,在缺乏汉译祆教遗经可作文本分析的情况下,匠心独运,博综贯串,终于从中古遗存的图像和唐宋时代的民俗中辨认出祆教神祇若隐若现的身影,发现了“波斯式的天宫建制”在东亚的遗痕,包括琐罗亚斯德教的大神和女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按照恩格斯卓越的比较宗教学见解,“为要成为宗教,一神论从远古时代就不能不向多神论作些让步,《曾德-阿维斯陀》便已开其端。犹太人慢慢地转向异教徒的诸具体神,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在流放以后有了波斯式的天宫建制从而使宗教更适应于人们的想像的时候”。(《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伯勤先生精心描述的敦煌“赛祆”盛况,正是一幅“使宗教更适应于人们的想像”的生动图景,反映了波斯式与华夏式两种异质文化在祆教礼仪中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艺术史学,是中国学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就感叹过,“本国艺术史学若俟其发达,犹邈不可期”。(《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当年徐中舒先生的长篇论文《古代狩猎图像考》,力求运用图像学原理研究殷周铜器形制和纹样之演化及所受外来影响,就曾送请陈寅恪先生“校读一过”(《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上册)。经数十年风风雨雨之后,伯勤先生自觉地承续先哲之业,在更广的规模和更大的程度上,致力于艺术史学的研究。他深入钻研贡布里希的图像学和艺术史论著,对中亚和中原出土的大量文物进行比较考释,为祆教艺术求新证,创新解,立新说。他所取得的业绩。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使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中国版”空前地明朗化了。  我与伯勤先生由同学而同事,论学谈心,切磋释疑,已历数十寒暑了。在饱经沧桑的康乐园里,我们对陈寅恪先生的诗文证史,岑仲勉先生的金石证史,都是无限向往的。现在,伯勤先生独出心裁,用图像证史来发明光大“二老”之学,我除赞赏之外,同时也深深受到激励。记得别林斯基曾经在一封信中高度评价过屠格涅夫的创作:“找到自己的道路,认清自己的位置,――人的一切尽在于此,这就是说,他符合了自己的本性。”伯勤先生既有学术功力,又有艺术素养,他能在中国祆教艺术史中发前人所未发,正是因为找到一条符合自己本性的道路。 伯勤先生的精勤笔耕,并不是安乐椅上的甜蜜事业。若干年来,由于亲人的病痛,曾几度置他于困境。在治学、治生和治病的三股张力中,他奋然前行,为亲人尽心,为学术竭虑,坚毅地回应了命运的挑战。所幸亲人已经康复,新著也将脱稿,真是可喜可贺了。伟大的艺术家罗丹,在他的名著《法国大教堂》中说过如下的话:“精神必得经受痛苦才能释放思想。”我愿将这句金玉良言奉献给姜伯勤先生,以志多年友谊,并作为今后共同从事精神生产的座右铭

作者简介

姜伯勤,1938年出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有:《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敦煌社会文书导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等。

书籍目录

序上编 萨宝体制下中国祆教画像石的西胡风格及其中国化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缘起:新疆塞人祆神祭器与早期袄教艺术   一 阿拉沟发现战国塞人承兽祭盘   二 塞人祆教祭器与“金人祠天”   三 塞人祆教祭器与“有翼兽”造型   四 后论:“斯基泰动物意匠”与祆教艺术  第三章 中国祆教画像石的“语境”   一 萨宝体制下之石坟考   二 萨宝、胡臣身份体制与中国祆教画像石   三 中国祆教画像石:汉地陵寝艺术与粟特祆教艺术的融合  第四章 安阳北齐石棺床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的祆教美术――兼论北齐画风的巨变与粟特画派的关联   一 安阳北齐画像石的拼合与石棺床的构成   二 科隆藏品汉式双阙下胡服仪仗与祆教火坛祭司图像   三 波士顿藏品:葡萄园赛祆活动   四 吉美藏品:祆教吉祥鸟图像与植物祭祀图像   五 安阳石棺床画像石“图像程序”的整体考察   六 安阳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节庆及葬式风俗的变迁   七 后论:安阳石棺床画像石与北齐画风及粟特画派的关联  第五章 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祆教图像的象征意义――与粟特壁画的比较研究   一 青州傅家北齐石刻画中Sēnmurv出现的意义   二 Hvarenah鸟的象征与隐喻   三 片治肯特执火把女神与青州傅家画像石的比较   四 《象戏图》与祆教万灵节   五 墓主人身份与北齐开府胡人倖臣   六 余言  第六章 入华粟特人祆教艺术与中华礼制艺术的互动――Miho博物馆所藏北朝画像石研究   一 引言   二 汉式双阙的意义   三 四臂女神娜娜与狮子座图像发现的意义   四 伊兰人与突厥人盟誓图像   五 世纪康国粟特人“丧制与突厥同”   六 墓主宴乐图及其他画面   七 后论  第七章 西安北周萨宝安伽墓图像研究――伊兰文化、突厥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一 引言   二 人头鹰身图像与祆教赫瓦雷纳神   三 突厥人与伊兰人会盟图像考释   四 北周时期突厥部落中的祆教化   五 图像程序:以北周萨宝为中心   六 后论:入华栗特人的“石坟”及其葬式  第八章(上) 隋检校萨宝虞弘墓石椁画像石图像程序试探   一 虞弘早年出使波斯并游历大夏安息故地  二 对鸟火坛图像与大夏故地苏赫·考塔尔火坛的比较   三 图像程序   四 结语  第八章(下) 隋检校萨宝虞弘墓祆教画像的再探讨   一 “四永生者”图像发现的意义   二 基座祭祆图像的意义   三 再说“图像程序”  第九章 隋天水“酒如绳”祆祭画像石图像研究――与敦煌本《安城祆咏》的对照分析   一 引言   二 “叵罗”酒器、“雩祭”“酒如绳’与豪摩祭   三 日月拜祭图像   四 密特拉神于钦瓦特桥接引义人   五 墓主夫妇对饮图与“图像程序”   六 后论 下编 丝绸之路上祆教艺术与新疆及河西等地区艺术的互动 第十章 河西陇右祆教与祆教图像的流传   一 袄教信仰与祆祠的流传   二 祆教图像的流传  第十一章 新疆等地所出纳骨瓮图像与粟特纳骨瓮图像的比较研究   一 引言   二 吉木萨尔出土纳骨瓮与撒马尔干出土品   三 焉耆出土雕花纳骨瓮与楚河出土品   四 故宫藏纳骨瓮与比雅纳尔曼纳骨瓮   五 后论  第十二章 于阗木板画所见粟特祆教美术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丹丹乌里克D.X.木板画之祆教三神图像   三 于阗木板画之“驼神”祆教图像   四 后论  第十三章 敦煌窟所见嚈哒人的密特拉神崇拜  一 “图像志两重性”:一个观察方法   二 莫高窟窟西壁密特拉神图像   三 敦煌所见的嚈哒供养人  第十四章 莫高窟窟持动物畏兽图像――兼论敦煌佛窟畏兽天神图像与唐初突厥祆神崇拜的关联   一 畏兽天神图像与鸠摩罗什注文   二 “畏兽”图像研究史的回顾   三 畏兽天神图像与中国中古礼仪艺术   四 畏兽天神图像与初唐突厥人的祆神崇拜  第十五章 唐安菩墓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袄神――兼论六胡州突厥人与粟特人之祆神崇拜  一 引言   二 来自六胡州“盛于皮袋”的祆神神像   三 从突厥事祆看伊兰文化与突厥文化的互动   四 后论  第十六章(上) 敦煌白画中的粟特神衹   一 持犬女神与栗特神   二 持日月蛇蝎女神与粟特神   三 “摩醯首罗’式样祆神与粟特维施帕卡神   四 后论  第十六章(下) 敦煌白画中粟特神衹图像的再考察   一 引言   二 达埃纳女神的图像特征   三 粟特娜娜女神的图像志问题   四 粟特及敦煌的娜娜信仰与白画中的娜娜神图像   五 后论  第十七章(上) 论宋元明时期山西介休的袄神楼   一 北宋文彦博建立祆神庙的记载   二 祆神庙牛灵图像与驼神图像的中外历史根据   三 后论:北宋祀典与宋元明清初山西的祆庙  第十七章(下) 山西介休祆神楼古建筑装饰的图像学考察   一 祆神楼的建筑风格及其重修   二 祆神楼木椽斗拱所见牛神木雕与驼神木雕   三 祆神楼琉璃脊饰中的西域因素   四 后论:空间的结构与图像的象征  第十八章 中国祆教图像中的祆教万神殿与天宫建制   一 中国祆教图像与琐罗亚斯德教天宫建制的中国版   二 与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及粟特祆教图像志的比较  第十九章 中国祆教画像石所见胡乐图像   一 虞弘墓基座正面胡乐图像与祆教火祭   二 祭袄的重要乐器琵琶箜篌和祆教祭祀中的豪摩祭   三 祆教节日乐舞与出行乐舞   四 画像石所见祆教祭神及宗教行事中的乐队组合   五 祆教画像石西胡音乐图像对图像志研究和音乐史研究的意义   六 后论  第二十章 中国祆教艺术在艺术史上的意义   一 祆教画像石的类型学分析   二 风格史:于阗画派及粟特画派   三 中国礼制艺术容纳祆教艺术的意义 作者已刊相关论文目录 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主要是对于地方宗教的一些研究,比较粗略,参考价值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