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余英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01-0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余英时  

页数:

5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作者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论集。以胡适、钱穆、陈寅恪等20世纪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探讨在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刻现代危机中,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承担者是如何自觉地在矛盾中奋力前行,在蜕变中进行现代转化,在吸收其他文化精粹的同时担当起民族文化熔铸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书籍目录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1990年)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1995年)-《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自序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1979年)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1988年)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1999年)-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严复与中国古典文化(1999年)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1983年)-《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附:《中国哲学史大纳》与史学革命(1980年)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2004年)陈寅格《论再生缘》书后(1958年)陈寅格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1982年)陈寅格与儒学实践(1996年)试述陈寅格的史学三变(1997年)犹记风吹水上鳞(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一生为故国招魂(1990年)-敬悼钱宾四师钱穆与新儒家(1991年)附:寿钱宾四师九十(1985年)越过文化认同的危机(1994年)-《钱穆与中国文化》序

章节摘录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  知识人与“道”  知识人在古代中国叫做“士”,而“士”的出现则是和“道”的观念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于道”(《论语·里仁》),但是“士”和“道”两个名词在孔在以前早已存在,其涵义也颇有不同。让我们先简单地谈一谈孔子以前的情况。  商、周文献中常见“多士”、“庶士”、“卿士”等称号,这一类的“士”大概是当时“知书识礼”的贵族。商代卜辞中所见的“卜人”也许便是“士”的一种。《说文解字》和《白虎通》都说“士,事也”。因此今天不少学者都相信,商、周文献中的“士”,是指在政府中担任各种“职事”的人。周代的教育以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为主,受过“六艺”训练的人称作“术士”或“儒”;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技艺而出任不同的“职事”。例如孔子曾为“委吏”,是管理仓库、核查出入数字的职事。这当然必须学过六艺中的“数”。孔子自己又说过:“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编辑推荐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作者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