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陈平原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4-06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陈平原  

页数:

26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惟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
在作者看来,自周作人、林语堂始,直到当下仍为一般人推崇的晚明小品,乃典型的“文人之文”,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而不太被看好的清代文章,则大都属于“学者之文”,注重典制,朴实但大气。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01)、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0)、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等。先后出版《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B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书籍目录

开场白 第一讲 别出手眼与放胆为文 ——李贽的为人与为文 才高气豪与祸逐名起 不能学与不愿学 童心与道学… 识·才·胆第二讲 文人的生计与幽韵 ——陈继儒的为人与为文 异端与异人 著述与牛计 热肠与幽韵 清言与文章第三讲 阐扬幽韵与表彰声色 ——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第四讲 都市诗人的奇情壮采 ——张岱的为人为文 第五讲 史家之文的阔大与人情 ——黄宗羲的为人与为文 第六讲 能文而不为文人 ——顾炎武的为人与为文 第七讲 超越“江南之文” ——全祖望的为人与为文 第八讲 文派、文选与讲学 ——姚鼐的为人与为文 第九讲 志在述学与文艺其末 ——汪中的为人与为文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李贽(1527-1602)和陈继儒(1558-1639)相差三十年,是紧相衔接的两代人。这两人,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被作为晚明小品的代表。一个李贽,一个陈继儒,恰好代表了晚明小品的两个极端。所以,放在一起来讨论,特别合适。  从晚明开始,如果谈小品,经常会李、陈对举。一定要说其间的分别,我愿意说,一个是讲禅悦的斗士——李贽的反道学,有王学左派的背景,也有从佛学里发展出来的表达方式;一个是言悠闲的山人。都是对时下平庸的反叛,可二人的生活处境和发展路向大不一样。恰好两人都喜欢讲“异”,而且都有有关“异人”的议论,那就从这里说起。  异端与异人表面看,所谓“异人”,不外异于常人。可李蛰的标举“异人”,是相对于传统的“中行’有言的。也就是说,他把“异人’懈读为不理会社会常规的英雄、豪杰、狂者、妖人等。所以,思想史或文学史家一般都会从“异端”这个角度来谈论李蛰。在李贽看来,那种依违,那种乡愿,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他的发言立意,都是用一种极端的姿态来对抗主流社会。当然,这与李贽读书时别具手眼,能在常人认定毋庸置疑处发问,大有关系。  在《焚书》里,有一篇《读书乐引》,说的是天幸生我手眼,使我读书的时候,能见到别人见木到的东西。古往今来,读书论世,有人能见到皮面,有人能见到体联,有人能见到血脉,有人能见到筋骨,而我呢?能洞见五脏,深入骨髓。所以,他看到的东西,别人一般看不到。这就涉及上节课提到的《焚书·杂述》中专论“识力”的那一则。那篇文章里,再三提到他过人的“胆力”,确实是有自知之明。有他那种眼光的,天下不止一人;但有深造的目光而且用激烈的口吻把它表达出来,这才是李贽的特点。所以,仅仅说他能洞察五脏六腑,还不够;必须说,用淋漓尽致的语调,把这种“明察秋毫”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不惜得罪天下人,甚至有点儿故意向天下人的常识挑战的味道,这才是我们赞叹不已的李卓吾。正因如此,我们说他是“异端”。  而陈继儒的“标新立异”,则是另外一个路子。他也说“异”,但他的“屏”只是异于常人。在他那本最负盛名的小品集《岩栖幽事》里,有一段自述,说他喜欢读异书,焚异香,且终生布衣,故客日:“此亦天壤一异人。”其实,晚明文人中,读异书,焚异香,此乃常态,没什么了不起的。之所以敢称“天壤一异人”,主要在于终生布衣、傲视王侯这一点。换句话说,陈继儒在晚明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一布衣而得天下大名。  他也不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只是在两次赴考失败后,当机立断,急流勇退,过起隐居生活来。其实,考两次没考上的多得很,没什么好害羞的,尽可屡败屡战。在明代社会里,读书人的正途,当然是科考。两次三次考不上,还可以考下去,一直考到老。就像前面讨论的归有光,虽然科场上不太顺利,最后也还是在59岁那年中了进土,好歹也当过一任县令。李贽虽然反叛,早年也曾科举得志,当过好几年京官,还出任过云南姚安知府。像陈继儒那样,聪颖过人,读书有得,而又不愿去谋取一官半职的,确实很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PDF格式下载



一、由书推及课堂,课程一定精彩,有深有浅。二、知人论世,了解散文家的同时,也了解作家实际的生活环境。三、因是课堂实录,所以读起来很顺。可也正如作者自述,体系性不强。若要对中国明清散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本书可当入门的首选。


北大中文系教授的这门选修课,讲得很好,很有思想深度,很有个人见识,对明清散文的讲述很详细、独到。同时,也可以作为史料来读,再书中,作者还推荐了很多的县官阅读书目,很有一读的必要


为了做张岱相关的论文买的书,质量很不错。这是一本课堂实录,语言很平实而且风趣幽默,注释和参考用书都有涉及,对于我写的课题或者是了解明清时代的文人和散文很有帮助,建议配合相关散文小品文食用。


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到的书,是清华大学的选修课,内容充实,对明清散文研究大有帮助,同时也理清了脉络,加深了小品文的认识,非常不错,值得一读~


不仅是论文,还顺带介绍了中国明清的文化氛围和学术风貌,通俗而有味。


陈老师的书完全是脱胎于课堂的书稿,行云流水,至情至性。对于了解中国明清士人阶层文化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娓娓道来的人生让人在书卷中缱绻栖息,甚得佳境。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好书


导师推荐的,对研究明清散文很有帮助。。。


以前大约在06年购的此书,已经看过多次,此次购买是赠送于友人,获益多多,希望喜欢散文的朋友,文学等等的爱好者,均可以购买一读,相信你和我一样会喜欢上他,,,,,,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刚刚下订单,书预计几日后送达,严重期待中。年终奖到手,就盘算着添置点儿什么,衣服太贵,化妆品俺从不用,皮肤还算不错。那就觊觎一下收藏许久的这些东东吧,这本书是大学时就听说过的,都毕业这多年了,都没舍得买,资金一直紧张啊。一定买了假期里窝在被窝里慢慢乐了,慰藉一下我这被生活现实折磨得日渐干涸的文青心灵。


值得一读 不愧是陈平原老师


虽然是作者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但可读性强,也颇有启发性


现场感很强,虽然没上过北大,但看了这本书就能明白北大的档次、北大的氛围!


很精彩,有发挥,有见地,不失幽默。刚读到对张岱的评述,使我对所喜欢的作家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好书!


倾听我们的历史与人文。。。


文从字顺深入浅出。无论是作者笔下的文字透露的思想还是书本身的装帧设计都给人以开阔舒展的感觉。


正版书,内容也好,书也好,多谢了!


书已经收到,帮别人买的,蛮不错滴。


还是给个好评吧!毕竟还是内容重要,性价比也算高!


书的质量和价格都很合理,不错


内容方面还没有细读,不过本身是冲着内容购买的,纸张颜色看着还蛮舒服的。


陈博导的书我总是爱不释手


内容很好
推荐


两个周末读完此书,两个愉快的周末,如沐春风呀!


难得一遇的好书。


读起来很舒服,填补了空白


当当的书都蛮好的,以后买书都选当当


当当真好,这么难买的书都有。而且速度超快。赞!


我比较赞同陈平原先生关于学术大众化的观点,这本讲稿也是他这个观点的实践。目前学者的文章越来越令普通读者难以看懂,当然,学者可以说:我本来就不是写给普通民众的。那么我们仔细看看,学者的学术论文有多少人看?只有极少数研究本领域的人看看,普通人走不进学术论文的殿堂。为什么不能把有些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民众可以接受的通俗化的形式呢?让老百姓都能了解一些文化前沿的东西。


有自己独特心得的断代散文史著作。所选的这几位散文家,都是我感兴趣,长期接触的人物。


文章家评论明清文章,有独到见解,有通俗之论。


此书为陈平原先生讲课记录整理而成,因而较好地保留了课堂中的生命,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坐在教室中听陈先生讲课。引经据典,直指现实,为尊者讳,为贤者唱,为世间不平拍案而起,为浩然之气平添精神。若读此书而无此感受,重读之可也。


刚刚看了他讲张岱的,页还是可以得啦。不是酸腐的口气。


陈先生所述,浅知多,深识少矣!盖当今风气使然,有此得,殊不易也。观此书,可窥先生授课风度,五,四各先师之神韵,尚存一,二。善战!


被迫买的~~还行吧,挺学术性的~


这书最大的缺陷在于纸张不好!


有志于学的读书人应该读这样的书。


还不错吧,先读后买,质量尚可


才看到一半。喜欢书里处处可见的平和自然。


不错0哦


老陈学问做得杂,却也触类旁通,所写书令人读来很舒服


书很像旧书,不满意。


我是通过这本书书认识陈平原先生的。陈先生的学问,真可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来形容,这样的文章,也可称得上学者之文了吧。


内容浅显,可能是非本专业的缘故,又可能是我没读懂。内容不谈,纸张很好,我喜欢。哦,对了,里面探讨几个人物,生平啊什么的,口语化。古代人字和名分得清楚,号什么的又多,老师讲的时候经常一句话里充满了各种称呼,不熟悉的人会晕的。


叙述朴实有趣,古代文人的傲骨风采跃然纸上,能够从自己的角度转换成较为客观的见解。书籍装订美观大方,口语化的风格易于读者接受


陈老师的文章平实但有趣,让这些无缘进入顶尖学府深造的学子们能以阅读的方式聆听来自北大的声音。想来神州大地不乏老师的私淑弟子,他们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抽出可怜但可贵的金钱去购买这些市面上并不多见的正版书籍。在这个世俗化的世界里这样的行为尤为珍贵。希望生活在学院里的教授们能多出一些类似的书籍以飨在野的学子们。


但是书似乎放久了


才高气豪的李卓吾,享受生活的袁宏道,真水无香的张宗子,陈平原以他的侠者笔触描画出了这些埋藏在重重故纸堆中的人物,掩卷细思,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纸上,谢谢陈平原


很喜欢明清的小品文,精致、淡定,陈平原教授的语言也很幽默,从文文里可以感觉到教授渊博的知识储备,嗯~,值得一读


陈平原先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其实已经再版了,新世界出版社的。建议卓越进这本书啊,很多人喜欢呢~


可惜却是找不到《千古文人侠客梦》了~!


陈先生是真正的学者.所谓真正的学者就是已实现悟性认识且功力深厚的知识分子。囊中国内外,真正的学者寥寥,能达到陈先生境界者更是稀罕。很多的博士生导师教授都应以其为博士生导师。除其文能不断超越自己,其为人也可嘉,笃定而不指划,温儒而不呆板。... 阅读更多


陈先生学殖笃实而器识卓特,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课题下作出全新的文章。是国内少有地学、识兼擅的中年学者。八十年代中后期,与其同窗(?)道友黄子平即有北大双子星座之概,惜乎子平早已远之他乡(当年曾有一面之雅),京城只一星耀眼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