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故人·故乡·故事

郁风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郁风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的回忆,浓缩到这部小书里,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倒让她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书写出充满豪情和亲情的篇章。 父亲郁曼陀和三频郁达夫兄弟殉国、母亲身上的日寇的弹片、祖母不为日寇做饭竟活活饿死,这些伤心往事,化作了作者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化作了参加抗日斗争的百倍勇气。 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廖承志、夏衍等共产党人的机智、沉着、潇洒、使年轻而毫无对敌斗争经验的作者,丝毫没有惊慌、恐惧。 郭沫若、叶浅予、冯亦代、王世襄这些几十年的师长、朋友,无论顺境逆境,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在作者心中塑立了一组“风雨中的雕像”。像老朋友们一样,七年的牢狱,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执着的爱。 还有富春江畔的故乡,它的每一种变化都萦绕在作者心头,不管变好还是变差。也许正是家乡山水的滋养,才使作者历经风雨而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郁风,191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富阳。
早年入北平艺专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全面抗战开始,随郭沫若、西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粤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
20世纪50年代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
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年届九旬,依然笔耕不轰。

书籍目录

自序爸爸,您老走在年轻人的前面了面临生死抉择的心路历程——纪念父亲郁华烈士殉难五十周年三叔达夫达夫频在海外殉难的经过我的母亲百岁诞辰遥寄——致母亲我的故乡《我的故乡》补记还乡杂记最可怀恋的地方上海的漫画时代忆《救亡日报》曾经有过这样一本杂志——《耕耘》时代的最强音——1940·香港·鲁迅诞辰记郭老和美术界的交往他使人快乐——怀廖公夏公——一棵永生的树叶浅予倒写回忆录听风楼上七重天——忆冯亦代二哥王世襄与芳嘉园小院重读苗子北大荒来信——致李辉附录:黄苗子北大荒家书淡忘后的回忆——读冯亚春的狱中札记以后附录:半步桥女监札记(节选)一段特殊生活的速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故人·故乡·故事 PDF格式下载



很亲切,又回到了故乡,虽然郁风已去世多年,可是又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了她


有故人.故乡,就有故事。好看。


很早以前知道郁风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个男人,后来才知是个女画家。再后来读的书多了,才在不同的书里,不同人的字里行间丰富了对“郁大姐”的认识。最近看了郁风自己写的文章,感觉非常亲切。所幸的是大姐能活着看到那段历史一去不返,看到兴风作浪的人得到人民的审判。道一声:“珍重大姐”,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上辈人的故事,不知道的往事。好书。


书很好,只是封面脏脏的


书的封面不错,第一次买郁风先生的书,应该是不错的!


经当当工作人员的努力已于昨日到货,从订单至到货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1.31-2.27。内容还没来得及看,是在董桥昨日红中看到介绍这本书买来的。书应该错不了,当然也不排除我的欣赏水平不够看不进去。


吹烟袅袅的农耕文明在工业化的剧烈冲击下渐行渐远,你我只有在这样的文字中找寻曾经的温暖。


有影响力


关于五四那一辈学人的回忆录,还有不少上个世纪早期的历史事件的回忆,琐碎但不失真实。


正常的回忆文字,很多经历以前也看过别人的文章,或者很接近那个时代大家一样的故事,所以不觉得有什么新意.看到最后,很辛苦,是努力翻完的,马上转手送了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