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的批判
2007-1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泽厚
464
无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写成于“文革”,初版于1979年春。一读者言曰,读此书始知什么是哲学,俩们著名美国华人学者曾不约而同地认为此书乃有关康德哲学的最佳中文著作。该书一扫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实践观点逐一予以后具体剖析,径而申说了作者本人的哲学;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的著名课题。
内容提要·第一章 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一 时代背景和政治倾向 二 思想资料 三 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 前批判期 五 “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六 “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 所谓“批判哲学” 二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五 “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 关于数学的本质第三章 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 时、空是“感性直观形式” 二 “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 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第四章 认识论:(三)范畴 一 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念” 二 “先验构架” 三 “知性的先验原理”:甲、“量”与“质” 四 “知性的先验原理”:乙、“实体”与“因果” 五 “知性的先验原理”:丙、“交互”与“经验思维三准则” 六 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七 “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第五章 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 “主观演绎”……第六章 认识论:(五)“二律背反”第七章 认识论:(六)“物自体”第八章 伦理学:(上)道德律令第九章 伦理学:(下)宗教、政治、历史观点第十章 美学与目的论后记再版后记三十周年修订第六版后记附录:循马克思、康德前行
霍尔巴赫、拉美特里、爱尔维修和卢梭等的著作,经常是在国外发表或匿名出版,许多作者被迫流亡。而康德、黑格尔则始终占据着普鲁士王国的官方教授职位。前者在著作里勇敢地高喊:“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支持他的只有暴力,推翻他的也只有暴行”;“专制权威建立在暴力和人民苦难的基础上,专制制度决得不到它所压制的人民的认可”。后者则认为:“无权暴动,无权反叛,更无权对君主加以暴行或处死”;“自由落在人民群众手里所表现出来的狂诞情形实在可怕”;“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清楚表明法国哲学与德国哲学遵循的是鲜明不同的政治路线。 这种不同,还特别表现在对待宗教(当时斗争的焦点之一)的问题上。霍尔巴赫公开宣称宗教是人类进步的死敌,痛斥君主支持宗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康德仍要保卫宗教的权威,要求人们信任上帝,只求某种改良。即以遭到官方禁止的康德最激进的著作《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而言,这本著作发表在法国革命的高潮中,却只是它的苍白折光。对宗教的理论和态度,可说是政治和哲学的联结环和中介点,它一方面是当时政治斗争敏感的一环,另一方面又是当时哲学思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阶级特征和政治路线不同,以拉美特里、霍尔巴赫、爱尔维修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唯物主义,便大不同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前者是明朗、确定和勇往直前的,后者是抽象、含混和异常晦涩的。从哲学两条路线上说,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是与法国唯物主义相对抗的。 德国古典哲学采取了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但如同在政治上要求公民权利、代议制度、反对封建世袭等经济政治特权一样,他们的哲学包含了大量合理的内容,并且其深刻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法国唯物主义。而所以如此,原因之一也恰恰正由于野蛮而凶狠的封建统治和落后与困难的现实环境,使这些哲学家们只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是让行动而是让精神作自由的抽象飞翔,在深远的思辨(哲学)和激情(诗和音乐)中,去达到那些沉溺在现实活动中的人们所不能达到的空前高度。但这,也同时使他们的哲学经常处在一种尖锐的矛盾中。在黑格尔,是辩证法与唯心主义体系的矛盾;在康德,则表现为一种二元论的突出特征。康德一方面强调启蒙,强调科学,认为上帝存在不能从理论上证明;但另方面,他又要给宗教保留地盘,把上帝存在推到信仰领域。在康德哲学中,科学与宗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现象界”与“物自体”、经验材料与先验形式等等截然二分,无不深刻地表现了这一点。 ……
我的确很高兴看到近期西方康德研究的“路向”与我三十年前《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一书有相当接近处。这就是从传统偏重康德的先验主义、个体主义、理性主义、第一第二批判,转到重视康德的经验主义、集体主义、感性主义、第三批判和康德有关政治、历史、宗教的许多论说;也就是说转到重视康德的人类学和历史观并据此来解读康德。——李泽厚
无
同时正在读罗素的西方哲学书,就我个人而言,罗素的语言还是相对晦涩的,尽管罗素对康德的评价打了折扣,但正是通过阅读李先生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加深了我对康德的认识,康德绝对是西哲史的一个转折点……为后续包括马克思等的学说奠定了基础。
康德的“三大批判”自不待说。然李泽厚的此书亦不得不说。犹记80年代,那时李泽厚先生之风靡于青年学生之中,大有不可阻挡之势。但时过进迁,现今之学子很少有人识得李泽厚了。
虽然我看此书不明之处甚多,然此书理所当然为李泽厚代表之作,不得不买。我虽未有幸生于李泽厚风靡之时代,但其书未断,其思想未断。康德之书不得不看,李泽厚此书亦不得不看!
拿到书后,两周不曾打开,摩挲封面、审视包装,都有一种快感。我手持书卷,细细思索曾经了解过的康德,回忆记忆中的康德哲学。最近刚打开,才知道李泽厚先生不愧大家,本书的全面分解,会令我重新认识康德哲学。
经典的大师解读经典大师的著作,当然其价值还是经典的。在中国李泽厚先生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在当今仍无人可以匹敌。
李泽厚解读康德,虽经三十年,依然是代表康德研究的一座高峰。
研究康德,,精装很好,学术好书
很不错的书,装帧设计出色……不过建议有哲学理论基础的童鞋看,偶这工科生杯具了……
李老扛鼎之作,文笔流畅,开当时学术著作新风!
非哲学专业的我,读得津津有味。获益匪浅!
哲学永远是这么深奥,真好。值得思考,别人推荐的。
为我国的当代哲学美学打下了基础
精装版,李泽厚一直是精神偶像,继续支持
李泽厚老师的著作,好
整体满意!!
经典著作,值得思考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真的不错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更不用说,李泽厚先生的大作。
没想到封面和纸张都很精致,都不好意义了。
主任推荐 值得读啊
肯定很赞
不凡论述,值得一读!
值得语文教师一读
记得李泽厚说过,中国现在都是学问家,而不是思想家。李泽厚是真正的思想家。
至少在这本书中李先生是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当做至高无上的真理来对待的,任何有违于实践的理论都被认为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但就实践本身而言真的如此吗?
此集的最后一本买到,齐了!!!!!!
中国仅有的哲学家。值得一读。
李泽厚之经典之作之一,从《告别革命》中完全可以看出李泽厚对它的注重,读者就更更应该对它有所期待了,只是我看的太晚了
李泽厚的书 就是不一般了 我喜欢 他有才气 有学识 有见识
这套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印刷、纸张、装帧都极好!是一套难得的精品书!我是零散地把这套书买齐全了。经典常读常新!
细细品读定会受益
正在看梯利的西方哲学史,等看好了就看这本了,昨晚迫不及待先翻看,看到李先生写的三十周年修订版后记,最后一段的文字让我很伤感,现在的时代确实和作者那个时代相去甚远了,每次看李先生的书时最想说的应该是感激,,感激作者的辛勤劳动。
好书啊!不知道80的,90的,怎样读这本书?
由这本书的题目可以清晰地看到 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述”即对康德哲学的论述 这一部分是李泽厚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总结 二是“评”即对康德哲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回答 甚至在这种回答之中对康德哲学进行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
这本书被李称做他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的原点或圆心 而在这之后的观点都由此发挥 因此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 我们读者要明白的是 我们要看康德还是要看李泽厚 是要“述”还是要“评”
讲的一般,不是很深,读康德可以一看
康德本身作品就以繁复冗长为主要特点,阅读难度不言而喻,这本书自然也就具有相当抽象思维的难度,作为高中生,阅读还是比较有困难的,但无疑,是对思维极大的锻炼与提升。好书!
李泽厚为当今学人的旗帜,李泽厚研究康德的思想,可谓深厚,值得一读。文字优美,让你的思想深刻。
这套书最大的好处是便宜。收录的集子也很经典。很遗憾没有《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义》。如果不是做中国哲学研究的朋友请不要买了。一些字读起来很不舒服。
其中有些文句,很难理解,所以还得再多看两次再能知晓其精华。
恩。。一般了。
文科方面的书籍,希望有用
领导很喜欢,物流很给力
内容还没看李先生的书错不了,装订质量绝对是精品。不错都舍不得的读了。
一本生命长久的老书
如果在书店,我翻看后,估计不会购买此书。记得好友的推荐书目中也没有这本。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对李先生不敬,而是文中的内容和语气,依然是30年前的,其见解还是带着当年的烙印。还是推荐邓晓茫等人的关于康德的书籍。
书面表达诘屈聱牙,感觉很不流畅
有点枯燥,需要慢慢体味,深受启发
以前读刘再复先生的书时,有幸结识李泽厚先生。读先生此书,有几点感悟:1、思路清晰,资料丰富。2、语言温润流畅,一改哲学在一般人心目中”晦涩难懂”的形象,对于哲学爱好者来说,很容易吸收理解其思想。3、分析问题,溯源而又读到。4、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但没有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失公正。这是本人在买了几百本书后的第一次评价,希望爱书人分享这本智慧之书。
值得哲学系的同学们一读...
李先生的书很好,虽然中国很少人知道他。
看纯批有助手啦 哈啊哈
好书,值得一读,对于了解康德很有意义
这本书看不太懂,偏哲学理论,不过还是很有益处。
速度快,纸张质量很好,书不错!
精装的,买到了都舍不得看。
慢慢读,觉得很长知识
绝世好书,就是价格有些贵 能给些折扣就完美了
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没有什么费解只说。
李哲厚的书没啥说的,很喜欢他也喜欢康德
印刷质量非常高,这类书就要这样的印刷才读得进去嘛。
名家大作,给力
李泽厚成名作
李泽厚集中性价比较高的一本
书不错!质量还行!挺喜欢 的
令人欲罢不能的康德
李泽厚的经典书目,值得一读,性价比高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
因果不是线性的机械决定论,系统的复杂结构形成了多元和网状的因果,可能性选择数字极大,而任一选择对整体系统和结构均将产生影响。
所以不能把总体过程当成是机械决定论的必然,必须极大地注意到偶然性,多样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当时我是在师大附近淘旧书来着。在一个居民楼的估计是放煤球的地方有一块纸招牌,四个大字“跳蚤书市”。我走进去,空间确实很狭隘,我还要低头来着。然后在一堆考研考公务员的书中发现了它。说实话那时候我只听说个少数几个哲学家,康德不幸地在这些哲学家中。于是我就拿起来翻翻,吸引我的是李泽厚的手稿影印件。有好多OOXX,真的。而且这本书的封面摸起来像一个毛茸茸的小抽屉。基于上述原因,它成为了我的第一本关于康德的书.....
声明一下,我只看了一段,就是关于数学的本质(第二章第六节)那部分
作者似乎在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发展理论(实践、生产、工具)看待数学,
并且用这种方法批判弗雷格罗素的纯粹分析观。
这样的论述我个人实在是不能接受。
我个人关于各种数学(准确地说,是算数,不包括几何)的基础的哲学观的看法是:
康德 — 先天综合判断 — 时间的先天直观形式
密尔 — 后天综合判断(归纳) — 时间作为后天经验到的 — (例如“6+1”,是先有6个苹果,后再来一个苹果,然后归纳出抽象形式)
弗雷格 — 纯粹分析判断 — 算数跟时间没有关系
核心问题在于对“时间“的理解的不同。
只是偏见,希望指正~
此书初版于1979年,康德的哲学更早在200多年前已经问世;这座思想的殿堂,200年后仰望其间,更加宏伟而且质朴。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说这话的人照顾到了全体的人;若是人间终无平等,阶级必然存在,大概总会有一部分“人”沦为工具,如何实现全体的“人就是目的",又如何实现全体的“自我的自由”;世界难免总是看上去很美。
世事倥偬,日月平常,遇上这等书籍,才会产生生也有涯,急于求索的心情。
以前看过黄集伟的《孤岛访谈录》,里面采访了一帮人,如果去孤岛可以带一本书,将如何选择云云。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李泽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纯粹理性批判》。李老爷子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牛棚若干年, 种下的因是《纯》这本有嚼头的书,结出的果就是《批判哲学的批判》。罪算是没白受,不幸中的大幸矣。
李老爷子关于“纯”的解读我是服膺的。牛棚那么多年,正着看,反着看,颠来倒去胡乱看,怎么样也把《纯》这本书吃透了,所以《批判哲学的批判》的解读是很到位的。如果一本晦涩的哲学书是由流畅的母语撰写的,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生涩的引用,你的阅读心情一定象是阳春三月的天空,明朗而轻盈,你也会十二分的赞同我的看法的。就凭这一点《批判哲学的批判》就算是善莫大焉,够得上四星的水准了。
但是老爷子的对于批判的批判我是不敢苟同的。
历史唯物主义算是决定论的一种,总把个体的命运和历史进程捆绑在一起,虽然个体也有主观能动性,但比起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一个微小的个体连一只蝼蚁都算不上,注定要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成为一粒细小的尘埃,或者成为这辆恢宏战车的一颗小小螺丝钉,个体哪谈得上“自由意志”亚。
1. 作用层
下面我按照“建筑术”的原理,自顶而下重新梳理一遍康德的哲学体系。
人如何可能?物化的人是人吗?人如果没有心,该怎么办?
技术统治下物化的人不是人!就凭这一点我就拒绝历史唯物主义,我也拒绝共产主义,我更拒绝道德理想国的建立。即使那里是完美世界我也没有丝毫兴趣。人如何可能的前提就是“自由意志”。
伦理如何可能?我不赞同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幸福论,我相信有一种普世的道德准则,这就是“人如何可以正当生活?”的答案,也就是“至善”。人的理性不能直接作用在感性经验上,却可以作用在知性上,理性通过推导可以得出完美的道德律令,这个道德律令就是“意志为自我立法”的本源。虽然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这个道德律令,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范导作用让人无限趋近这个自由法则。(康德是非常强调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的实体性的,这和中国的佛教有很大不同,佛教是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这之后有两种发展:一是经验的观念论,就是黑格尔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先验的实体论,就是智的知觉,唯意志论和存在主义。其实中国的心性论和叔本华、尼采走得很近的。)
宗教如何可能?人按照“至善”来行事,谁来保证德福不二呢?西方有上帝,中国有佛陀。道德宗教就是“至善”的前提和保证。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知性通过先天的形式作用于感性经验,形成了判断。知性的客观性不是来自直接的感性经验,而是来自于意识的能动性;另一方面知性的先天形式如果脱离了感性经验,它就是虚无的,没有任何的意义。这就是康德认识论中的二分法。
数学如何可能?感性如何可能?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和客体的感性质料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感性经验。
好,这个框架搭建起来了。还有一个问题,如何把主体和客体相互连接起来?
从作用机制上来讲:主体和客体是通过“先验统觉”相互连接起来,这个“先验统觉”的基础是想象,就是通过内感觉“时间”作为桥梁的想象;从外部表象上来讲:主体和客体是通过审美连接起来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审美过程中,人通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通感”把对象意识融入到自我意识中,形成了主客的统一。
2. 实有层
康德的哲学体系按照实有层面可分为本体界和现象界。自然法则适用于现象界;自由法则适用于本体界。如果有人想把自然法则和自由法则混同起来,必然会造成理性的二律背反。所以在本体界和现象界之间存在着一条分界线,也就是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引用康德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理念把这一极限提出来作为蓝本,以便按照这一蓝本促使人类的法律宪章日益接近于可能的最大完善性。因为人性必须停留于其上的那个最高的程度将是什么,因而在理念及其实行之间必然留下的那道裂缝会有多大,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应当加以规定的,而这恰好是因为,它就是自由,而自由是可以超出每个给定的界限的。(邓晓芒译本:B374)
你砸写个这么呢?咋不多写点···
这本书的封面摸起来像一个毛茸茸的小抽屉,很暧昧
技术统治下物化的人不是人!就凭这一点我就拒绝历史唯物主义,我也拒绝共产主义,我更拒绝道德理想国的建立。
……
难道,辩证唯心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社会,就没有技术统治下的物化的人了?那还要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