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侯仁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侯仁之  

页数:

49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仁之和我相识在七十五年前的燕园。我于1931年先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学。在位于适楼(现名俄文楼)一层的西南角的那间课室里,我们听洪业(煨莲)教授讲授“史学方法”。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从1932年作为新生踏进燕京大学校门起,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启发下,一步步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清初学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和所提倡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仁之的学业探索。1932年顾颉刚教授开设了“中国疆域沿革史”这门课程,探讨历代疆域和政区的演变,后又发起成立以研究古代地理沿革为中心的“禹贡学会”,设在位于燕大东门外蒋家胡同3号寓所。仁之在这里参加过学会的活动,聆听过顾先生的教诲。学会的同名刊物《禹贡》半月刊也于1934年3月出版,成为交流学习心得和信息的学术园地。仁之学生时期在《禹贡》上先后发表过十余篇文章。  1935年长江中下游大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深受震撼,写了《记本年湘、鄂、赣、皖四省水灾》一文。由此,他开始关注历史上水利的兴修并阅读水利史的典籍。他的学士论文便是关于清代黄河的治理,题目选为《靳辅治河始末》。在写作过程中,他注意到辅佐靳辅治河的陈潢起了重要作用,却被诬陷入狱、迫害致死。洪业教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要仁之以《陈潢治河》为题,结合现实,著文宣扬为民除害、以身殉职的陈潢,并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他自己参与主编的《大公报·史地周刊》上。  仁之本科毕业后的暑假,参加了禹贡学会组织的“黄河后套水利调查”。这第一次大规模野外考察,影响到他日后对水源水系研究的重视。留校后,仁之担任顾颉刚教授的助教,协助开设“古迹古物调查实习班”,从1936年9月到1937年6月,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都要带学生到事先选定的古遗迹或古建筑物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仁之根据参考资料,写出简要的介绍文章,铅印出来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作为考察的参考。我每次参加,受益良多。这项工作使仁之进一步认识到野外实地考察的重要。他后来多次徒步跋涉,跑遍了北京大半个郊野,尝试将文献的考证和野外考察结合起来。

内容概要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精选了他在建国以后所撰写的五十五篇作品,论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的作者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过程。

作者简介

  侯仁之,1911年12月生,山东恩县人,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序 张玮瑛城址起源与变迁北京城的沿革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说蓟说燕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建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关于京东考古和北京建城年代问题河湖水系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明陵的水文从丰沙线到官厅水库北京城最早的水库昆明湖踪迹高梁河戾陵遏与车箱渠颐和园话旧北京地下湮废河道复原图说明书规划、设计与改造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论北京旧城的改造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评西方学者论述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四例天安门广场:从宫廷广场到人民广场的演变和改造北京紫禁城在规划设计上的继承与发展从莲花池到后门桥从北京城市规划南北中轴线的延长看来自民间的“南顶”和“北顶”海淀镇与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关系与文化渊源要真实、要发展——关于城市古建筑遗址的利用与开发问题的一封信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景物溯源海淀附近地区的开发过程与地名演变记燕园出土文物——有关地望考证的墓志石未名湖溯源记米万钟《勺园修禊图》圆明园畅春园的新篇章北海公园与北京城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要看到建设“滨河公园”的历史意义保护和力求恢复后门桥的历史面貌亮出白塔功德无量卢沟桥与北京城地图与碑记《北京历史地图集》前言《北京历史地图集》二集前言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碑记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白浮泉遗址整修记什刹海记北京城东南角楼记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简介北京建城记北京建都记

章节摘录

  北京城的沿革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她的起源算到现在,至少也已经有三干多年。今天她已经成为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我们的宪法中庄严地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称叫做蓟,以蓟作为中心而最早兴起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燕。根据古代传说,蓟或燕国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所分封的。但是分封的事实,传说不一,经过研究,我们知道北京最初居民点的发展,早在周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和燕的兴起分不开的。燕乃是随着地方生产的发展而自然生长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并不是从周朝的分封所开始的,而城市的诞生,正是奴隶社会发展的标志。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远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前,燕国已经存在,它是殷商北方的一个属国,这是三千多年以前的事。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周朝末叶的战国时代,燕国和一些邻国一样,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且也逐渐强大起来,终于崛起北方,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这时史书上已经有明文记载说:燕国的都城叫做蓟。蓟,就是现在北京城最初的前身。  从蓟城发展的初期来说,她的地理位置是相当优越的。她建筑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原上,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北京小平原。北京小平原三面有重山环绕,只有正南一面开向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不过在古代,有一大片沼泽分布在北京小平原的东南一带,因而成为从北京小平原通向华北大平原的极大障碍。幸而西南一角,因为接近太行山的东麓,地势比较高,通行也比较方便,因此就成为当时北京小平原南通华北大平原的唯一门户,而蓟城又正是出入这一门户的要冲。其次,蓟城背后,在三面环抱的重山中,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了南来北往的通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西北角的南口(现在北京城西北大约一百里),一是东北角的古北口(现在北京城东北大约二百里)。通过南口,经过口内的居庸关、八达岭,然后穿行一系列宽窄不等的山间盆地,可以径上蒙古大高原。通过古北口,越过高低不同的丘陵和山地,又是通向松辽大平原的捷径。这样北京小平原就成为山后地区和广大平原之间南来北往所必经的地方,而蓟城正是其枢纽。  由于在南北之间这一有利的地理位置,蓟城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第一次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之后,成为这个统一封建制国家东北方的重镇。这一情况,从公元前3世纪起一直到唐朝末叶,前后大约一千年间,可以说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在这期间,宇内升平的时期,蓟城常常是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心,是国内有数的商业都市之一。关于这一点,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有过极好的描写。他说蓟城地区,物产丰饶,又地居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之间,是南北货物交流的中心,因此就成为北方一大都会。但是另外的一种情形是:每逢一些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封建统治者肆意孤行的时候,又常常利用蓟城在交通上的优越地位,作为经略东北的前方基地。例如隋炀帝、唐太宗就是很好的例子,隋炀帝和唐太宗不但都曾亲自领兵来到过蓟城,而且还都在北京城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些痕迹。7世纪初,隋炀帝开运河,南起江都(现在的江苏扬州市)北到蓟城(当时是涿郡的治所),这就是后来所谓南北大运河开凿的先声。其后又过了几十年,唐太宗驻兵蓟城,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庙叫做悯忠寺。这悯忠寺就是现在北京法源寺的前身。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外城广安门大街以南看到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  晚唐以后,东北方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默默无闻的好几个少数民族,不但先后崛起,而且连连叩打汉族的门户,首当其冲的就是蓟城。这时蓟城因为是幽州的治所,所以又叫幽州城。幽州城因为上述的原因,就成了汉族一个重要的边防中心。由于唐朝的没落,其后相继而来的是五个小王朝——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五代。五代时期,幽州及其附近地区,落入东北少数民族之一的契丹人手中。契丹兴起于今日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附近的山区,在它一旦占据了幽州城之后,就立即在这里建立陪都,改称南京,并作为进攻大平原的一个据点。这就是历史上和北宋对峙的辽。  辽虽然改称幽州城为南京,但是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到了兴起于松花江上的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并代替辽而占据了幽州城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女真人第一次把都城从松花江上迁到了幽州城,并把幽州城正式改名为中都。  金不但在这里建都,而且还进行了城市改建的工作,首先是把大城的东西南三面加以扩展,其次又在城内中部的前方修筑宫殿,工事非常豪华。中都城扩建之后,面积大为增加。大城中部的前方是内城,也就是皇宫,皇宫内外还有苑林的点缀。至于内城北面,也就是大城北门以内,则是全城最大的市场。当时人曾经记载说“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其规模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中都城的扩建,工程相当浩大,相传当时征调的民夫多至八十万,参加的兵工也有四十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下令修建中都城的,虽然是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但是参与设计和施工的却都是汉族工匠,而且建筑规制也都是参照汉族都城的传统和地方固有的特点而进行的。甚至所用的建筑材料,除去来自真定府的“潭园”木材之外,据说还有从北宋都城汴梁拆运而来的门窗等件以及“艮岳”(所谓“艮岳”,也叫万岁山,是宋徽宗在汴梁城内东北角用人工培筑的一座假山)上的太湖石。  中都城在扩建之后不到一百年,就被破坏了。特别是建筑最为豪华的宫城,竟至荡然无存。这是因为,蒙古骑兵于1215年突破了南口一带的天险,冲入了中都所在的小平原,杀进中都城来。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在这里建都的长远打算,因此不免大肆抢掠一番,然后纵火焚烧,可惜一代豪华的宫阙,竟然付之一炬。史书记载说,当时大火焚烧,断断续续,时燃时熄,前后蔓延了一个多月。劫后中都的残破,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在中都扩建之前,北宋的人尝称它作“燕京”,也叫做“燕山府”。中都被毁之后,蒙古又在这里设置了“燕京路”,因此燕京一名,始终没有废弃。此后又过了四十多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怀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在1260年,从蒙古高原上的都城和林来到了燕京。但是燕京城中金朝宫殿已遭破坏,战乱以后的萧条情况,自在意中。因此,忽必烈到达之后,并没有住在城中,而是“驻跸燕京近郊”。在忽必烈第一次到达燕京后的第三年,他宣布定都燕京,正式恢复了中都的名称,并且开始动工兴建宫殿城池。又过了四年,一座规制宏伟的新都,终于落成,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城。忽必烈在这里正式定都之后,随着也就改立了一个新的国号,叫做元。  不过元大都城并不是在金中都城的旧基上建造的,如果说金中都城乃是在北京最早的一个城址上所建立起来的最后而且也是最大的一座大城,那么元大都城则在另外的一个新址上,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262年,也就是忽必烈初到燕京的第二年,他曾下令修缮一片湖水中的一个小岛,名叫琼华岛。1264年再修琼华岛。1265年工匠们用一整块玉石雕刻了一个大酒缸,起名叫做“渎山大玉海”,献给忽必烈使用。忽必烈很高兴,就下令把它放在广寒殿里。次年又制成了一只雕刻精美的卧床献给忽必烈,起名叫做“五山珍御榻”。这只卧床,也被命令放在广寒殿。史文里明白地指出了广寒殿在琼华岛上,同时这一年又三修琼华岛。1267年,还在广寒殿中另外建立了一座玉殿;新都也就是在这一年落成。  这琼华岛就是现在北京城里北海公园的白塔山。现在,这里已经是北京城内游人必到的一个风景中心;但是在金朝,这却是中都城外离城不远的一座离宫。这座离宫几百年来虽然历经沧桑,文物建筑大半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宫中的琼华岛却被一直保留到今天,不过现在的人们一般不再管它叫做琼华岛,只是叫它做白塔山了。山上白塔的位置大约就是当年广寒殿的旧址,至于白塔的建筑年代还要晚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被忽必烈下令放置在广寒殿中的渎山大玉海,还一直被保留到今天。这确是一件可贵的艺术品,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玉石雕刻而成:俗称玉瓮,瓮径四尺五寸,高二尺,周围一丈五尺,周有浮雕,刻工精美。这只玉瓮,虽然经历了几百年来的无数沧桑,却依然完好无恙,现在被放在琼华岛南面的团城里,供人览赏。我们现在走上团城,在苍松翠柏间的一座小亭子下面,看到眼前这件富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时,不仅应该欣赏它雕刻的精美;更应该想到:当这件艺术品最初被放在琼华岛上的时候,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这座北京城还没有诞生哩。  现在值得追问的是这座离宫又是怎样一个来历呢?  原来这是中都城东北郊外一片天然的湖沼,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经营,开辟了一些水田,因而呈现了北方少有的江南景色。辽都南京的时候,也许在这里有些修建,已经难以详细考查。到了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就在这里正式建筑了一座离宫,起名叫做大宁宫,后来又改称寿安宫和万宁宫。可能就是在这次修建离宫的过程中,原有的湖沼又被大加疏浚,并把掘起来的泥土,堆筑成湖中的琼华岛,相传琼华岛上所用汴梁城内艮岳的太湖石就是这时候堆砌上去的。  在金朝,这座离宫的建置想来也是十分可观的,全面的叙述虽然没有,但是从片断的记载里,也可知道个大概。例如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的本纪里,就有下面这样一条说:“三月丙申,如万宁宫。五月,命减万宁宫陈设九十四所。”大概是万宁宫里搞得太奢华了,所以才有这样一道命令。不管怎样,万宁宫总是金朝帝王经常游息的地方,这在历史上是有很多记载的。到了l215年蒙古骑兵突破南口,直围中都的时候,万宁宫因为还在东北郊外,所以竟成为当时城下战场的后方。因此,尽管中都城——特别是内城宫殿遭到了破坏,而在城东北几里路以外的万宁宫,却侥幸保全下来。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后来忽必烈初到中都城,就没有住在城里,而是住在了城外离城不远的万宁宫。几年之后,就又环绕着万宁宫,建筑起大都城,这就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


编辑推荐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介绍了近代以来,北京都市空间的拓展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旧城为格局,呈圆形扩展,而谈到保护,也每将旧城如生日宴席上的蛋糕般供奉或移出。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正视北京都市空间剧变的现实,将其作为一人整体,纵向均衡切分成西、东、中三大块,选出18个区域进行观察,分析区域空间的内在逻辑,提示北京都市空间的独有魅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