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孔子与当代中国

陈来,甘阳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陈来,甘阳 主编  

页数:

505  

字数:

45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文化论争的焦点,始终围绕在孔子、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之关系等问题上面。有关“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讨论,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文化讨论的中心,也是80年代“文化热”运动中知识分子热烈争论的主题。 在21世纪中国崛起复兴的今天,人们对中国现代化前景的那种焦虑,那种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落后而产生的对传统的愤懑已经大大缓解,传统文化的回归似乎颇有气候。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深刻把握现代性问题、透彻认识传统文化的任务已经完成;实际上,在新的处境下,对于孔子、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等等大问题,中国学术界亟需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予以深入全面地考察和思索。

作者简介

陈来,中国文化论坛理事。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曾担任冯友兰先生助手。现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并任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兼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副执行长。
学术领域: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中国哲学。主要专著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等。

书籍目录

总序序 孔子与当代中国第一场 主题报告 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 儒家传统现代转化的资源 孔子与当代中国 问题与评论(一)第二场 儒学与中国社会变迁 儒家思想与工具理性:中庸之道的 社会学分析 伟大的平衡者——孔子 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 问题与评论(二)第三场 当代公共论域中的孔子与历史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大众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 《论语》的去政治化:《于丹心得》简评 从张广天作品看当代戏剧中的孔子形象 问题与评论(三)第四场 儒家与社会重建 纲常、礼仪、称谓与社会秩序——追求对儒家的制度性理解 论家庭主义 问题与评论(四)第五场 大学教育中孔子与儒家经典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现代大学中的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课的理论与实践 问题与评论(五)第六场 “新国学”与“政治儒学” “新国学”与“新儒家” 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 政治的孔子与孔子的政治:回应 近年来对“政治儒学”的批评 问题与评论(六)第七场 儒家与公共伦理 孔孟儒家的公私观与公共事务伦理 理想的契合——仁者、智者与自由民主的人格基础 自律的挪用 问题与评论(七)第八场 圆桌讨论 问题与评论(八)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场 主题报告  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 汤一介  一、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文化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国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可能了。因此,我们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况看,我估计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会有新的大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在长达一百多年中,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中,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  ……


编辑推荐

  在21世纪新的处境下,对于孔子、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等等大问题,中国学术界亟需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予以深入全面地考察和思索。本书以儒学与中国社会变迁、当代公共论域中的孔子与历史文化传统、儒家与社会重建、大学教育中的孔子与儒家经典、儒家与公共伦理等七个主题,深入探讨了孔子与当代中国发展关系的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孔子与当代中国 PDF格式下载



文中收集了中外研究者的相关讨论或专文,在大方向上反映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于儒家与孔子研究的不同领域与部分观点,较为全面也较为有代表性。


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到"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中国文化论坛”一直在给文化爱好者门奉献着大餐。它一直指引着我们在多元的世界中找寻自己的灵魂。


新的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应当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孔子的思想在道德和社会重建方面还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感觉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与当下中国的文化状况结合得比较紧密,有启发。


书不错,虽然有点枯燥,但内容还是挺实在的1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