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魏晋玄学论稿

汤用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汤用彤  

页数:

2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对“魏晋玄学”的现代研究,汤用彤是开创者。他首先提出以“自然名教”之争、“言意之辩”、“有无、本末之辩”来概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论争。由此出发,历史地考察各派思想的演变,从而揭示出发展的主线。这是他对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有关魏晋玄学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晋玄学论稿》,还收有《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生活颠沛流离,原计划中的《魏晋玄学》专著终未能成书。但是这些陆续刊发的论文和讲课提纲、听课笔记,可以清楚看出他的魏晋玄学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体系框架,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为后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黄梅人。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家和教育家。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魏晋玄学论稿》等。

书籍目录

魏晋玄学论稿 读《人物志》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王弼大衍义略释 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魏晋思想的发展魏晋玄学讲课提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言意之辨 第三章 崇本贵无 第四章 贵无之学一:王弼 第五章 贵无之学二:阮籍、嵇康 第六章 贵无之学三:张湛 第七章 贵玄崇有 第八章 明自然魏晋玄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魏初名理之学 第三章 言意之辨 第四章 本末有无之争 第五章 贵无之学(上)——王弼 第六章 贵无之学(中)——阮籍和嵇康 第七章 贵无之学(下)——道安和张湛 第八章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 第九章 王弼与郭象 第十章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第十一章 结论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现存尹文子非先秦旧籍,或即汉末形名说流行时所伪托之书(兹已不可考)。其中所论要与汉晋间之政论名理相合(《隋志》名家有尹文而无公孙龙、惠施)。据其所论,以循名责实为骨干。如日:“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王伯厚《汉志考证》名家下曾略引此段)。检形定名,为名家学说之中心理论。故名家之学,称为形名学(亦作刑名学)。溯自汉代取士大别为地方察举,公府征辟。人物品鉴遂极重要。有名者入青云,无闻者委沟渠。朝廷以名为治(顾亭林语),士风亦竞以名行相高。声名出于乡里之臧否,故民间清议乃隐操士人进退之权。于是月旦人物,流为俗尚;讲目成名(《人物志》语),具有定格,乃成社会中不成文之法度。一方由此而士人重操行,洁身自好,而名教乃可以鼓舞风气,奖励名节。一方清议势盛,因特重交游,同类翕集而蚁附,计士频踧而胁从(崔寔语)。党人之祸由是而起。历时既久,流弊遂生。辗转提携,互相揄扬。厉行者不必知名,诈伪者得播令誉。后汉晋文经、黄子艾恃其才智,炫耀上京。声价已定,征辟不就。士大夫坐门问疾,犹不得见。随其臧否,以为予夺。后因符融、李膺之非议,而名渐衰,惭叹逃去。黄晋二人本轻薄子,而得致高名,并一时操品题人物之权,则知东汉士人,名实未必相符也。及至汉末,名器尤滥。《抱朴子·名实篇》日:“汉末之世,灵献之时,品藻乖滥,英逸穷滞,饕餮得志,名不准实,贾不本物,以其通者为贤,塞者为愚。”(《审举篇》亦言及此)天下人士痛名实之不讲,而形名之义见重,汉魏间名法家言遂见流行。  汉末政论家首称崔寔、仲长统。崔寔综核名实,号称法家。其《政论》亦称贤佞难别,是非倒置。并谓世人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仲长统作《乐志论》,立身行己,服膺老庄。然《昌言》日:“天下之士有三可贱。慕名而不知实,一可贱。”王符《潜夫论》主张考绩,谓为太平之基。文有日:“有号则必称于典,名理者必效于实,则官无废职,位无非人。”徐斡《中论》日:“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故长形立而名之日长,短形立而名之日短。非长短之名先立,而长短之形从之也。仲尼之所以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刘廙《政论·正名篇》日:“名不正则其事错矣。”“王者必正名以督其实。”“行不美则名不得称,称必实所以然,效其所以成。故实无不称于名,名无不当于实。”据此诸言,可征形名、名形之辨,为学术界所甚注意之问题。  《人物志》者,为汉代品鉴风气之结果。其所采观人之法,所分人物名目,所论问题,必均有所本。惜今不可详考。惟其书宗旨,要以名实为归。凡束名实者,可称为名家言也(《后汉书·仲长统传》注日:“名实,名家也”)。《材能篇》日:“或日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盖名必当实,若非实事,则非名也。《效难篇》日:“名犹(疑‘由’字)口进,而实从事退。”又日:“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二语似系引当时常用语)前者名胜于实,众口吹嘘,然考之事功,则其名败。后者实超于名,众所轻视,然按之事功,则真相显。二者均月旦人物普通之过失也。夫邵既注意名实,察人自重考绩,故作都官考课之法。其上疏有日:“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且核名实者,常长于法制。邵作有《法论》(《隋志》人法家),又受诏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按魏律以刑名为首篇,盖亦深察名实之表现也。  王者通天地之性,体万物之情,作为名教。建伦常,设百官,是谓名分。察人物彰其用,始于名目。以名教治天下,于是制定礼法以移风俗。礼者国家之名器(刘邵劝魏明帝制礼作乐),法者亦须本于综核名实之精神。凡此皆汉晋间流行之学说,以名实或名形一观念为中心。其说虽涉人儒名法三家,而且不离政治人事,然常称为形名家言。至于纯粹之名学,则所罕见。然名学既见重,故亦兼有述作。魏晋间爰俞辩于论议,采公孙龙之辞以谈微理。其后乃有鲁胜注墨辩,为刑(依孙校作形)名二篇。爰俞之言今不可知。鲁胜则仍袭汉魏名家之义。其叙日:“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又日:“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名之至也。”又自谓采诸众集为刑(形)名二篇,略解指归云云。如其所采亦有魏晋形名之说,则是书指归,必兼及于政治人事也。  魏晋清谈,学凡数变。应詹上疏,称正始与元康、永嘉之风不同。戴逵作论,谓竹林与元康之狂放有别。依史观之,有正始名士(老学较盛)、元康名士(庄学最盛)、东晋名士(佛学较盛)之别。而正始如以王何为代表,则魏初之名士,固亦与正始有异也。魏初,一方承东都之习尚,而好正名分,评人物。一方因魏帝之好法术,注重典制,精刑律。盖均以综核名实为归。名士所究心者为政治人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魏晋玄学论稿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作者有关魏晋玄学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晋玄学论稿》,还收有《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生活颠沛流离,原计划中的《魏晋玄学》专著终未能成书。但是这些陆续刊发的论文和讲课提纲、听课笔记,可以清楚看出他的魏晋玄学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体系框架,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为后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方向。


终于买到了《魏晋玄学论稿》,该增订版还有汤用彤先生的学生的听课笔记,值得一看。


魏晋玄学论稿(增订版)汤用彤先生的经典著作,不可不读


大家汤用彤先生的这本魏晋玄学论稿是我们研究魏晋玄学绕不开的一本好著作,研习本书获益匪浅,体会到先生对魏晋玄学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至今魏晋玄学写得很清楚的一本书


相比汤先生关于佛教的著作更注重考证,其关于魏晋玄学的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对义理研究的极致。


研究魏晋文学不可或缺的书目


中国古代社会,我对魏晋风流情有独钟。


魏晋南北朝必看的书之一


魏晋史绕不开的好书


汤用彤先生的经典著作。哈哈,很好


适用于读书笔记!


汤教授不愧为一代大家,书有内容有深度。


很好的哲学书 值得收藏


书自不必说,书后的人,却更让我感动,那般执着!


作者是老一辈的学者,很专业,不过是半文言文的,看着有点吃力


书买了快一年了,看了两次,很好。


是自己兴趣看看的,书还不错


书好看,送到门,挺满意的


书和很好,推荐阅读!


喜欢读书,喜欢买书


看了同学买的,虽然自己没有下单成功,适合我们读研的人用。


有帮助的一本书,感觉内容很紧凑,还是很值得


当当的保护做的很一般,但这本书还可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过就是文言文有点不好懂,要花时间多读


書很好!內容是經典。


专业书籍,很不错的


还没读,是朋友推荐的,应该不错


排版舒服 纸张厚实 


名著经典啊


上课用的教材,很好,很经典。


大家的手笔啊


very much


魏晋玄学,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离经叛道的一群人,但是,这一群人却是文学家,士族或者著名人物,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疯癫,看看汤老的解说,喜欢三联


哈佛三杰


部分书内部破裂,让人不快。


很不错的一本书,需要细细品读!


印刷不错,纸张也不错,就是有点毛边,总的来说,值


大概翻了一下,纸质不错,内容还没看


书还好,但是不像上古出的那本有汤一介的导读,有些可惜。另外希望当当以后能注意保护书,在书的外面加个泡沫塑料袋套一下。我的书送过来外面的袋子都破了,里面的书都皱了,这让爱书的人心里很难受。


汤老先生多少年才汇聚成的一部著作,分量不大,意义很大,治思想史不能不读


汤先生经典著作


汤先生不愧是名家


纸张不很好,


魏晋玄学论稿(增订版)


名家巨著


文史必备


魏晋玄学论稿


相关图书